姚寶貴

山松先生、本名姚寶貴,山西運城人,現為中國書畫家聯誼會會員,經國家體系資質認證評審委員會認定,榮獲知名書法家稱號。

山松先生1963年生人,自幼承襲家教,8歲學習書法,四十年臨池不輟。初學柳公權,後改學歐陽詢、趙孟頫,繼研習顏真卿。楷書筆法嚴緊,結字清新自然,筆墨精巧;行書學有二王(王羲之,王獻之)融傳統與創新為一體,瀟灑俊秀,氣韻生動,雋永流暢。

簡介

1986年來京訪師深造,有幸承蒙啟功老師的教誨指點,在書法造詣上大有進展,曾被多次邀請參加書法展覽,他在其書法傳統的海洋里不斷吸取養分,融入線條,轉益多思,潛移默化,以對書法本體精神的領悟和銳意進取的創造意識,成就了其書法既有豐富的傳統內涵,又具有自己的個性特色。在書法方面造詣頗深,經過了描紅、臨帖、臨碑到自成一家。書法作品既有顏風柳骨的力道,又有啟功先生活波自如的特點。山松先生深知書法之為藝的博大精深,老祖宗的思想著作精為上乘,他以一種近乎修行者的虔誠,把書法作為自己畢生的追求,借其手中之筆,持毫重墨,筆筆不苟.書寫了儒家經典“四書五經”及老子的“道德經”來弘揚古國文明的精彩華章。他認為儒家經典是華夏民族文化共同體的精神依據,在國人追求現代化變革的歷程中,經學作為國家思想文化的主幹,雖閱歷千古,卻是我們的智慧源泉,啟發我們解決現實的睿智所在。山松先生在他的40餘年的書法習練的過程中,仰慕先人的魂魄、博覽聖賢之書、陶醉於聖人教誨之中的他感到了無盡的愉悅和滿足。發大心愿要完成以書法的形式撰抄經典“四書五經”。自1999年開始,他便以驚人的毅力,踏上漫長而艱苦的浩瀚之路,楷書書寫《四書五經》至今。是一位將中國文化精髓:四書《大學》、《中庸》、《孟子》、《論語》。五經《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用大楷,中楷,小楷等書法形式書寫5遍的的書法家,每一遍30萬字左右,總計:150萬字。達4000餘米。

單項《論語》總計995頁,每頁:長2.8米,寬0.7米,長度總計700米。目前正在著手申請金氏世界紀錄

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奧組委為弘揚中華文化,特邀請姚寶貴老師在人民大會堂舉辦個人書法展,展示大幅作品《道德經》,總計長65米,《中庸》總計30米長。

2009年,建國60周年前夕,北京市政府為國慶獻禮,特邀請姚寶貴老師在北京孔廟國子監舉辦個人書法展,展示其大幅作品《大學》,《中庸》等作品。

《四書五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載體,更是中國歷史文化古籍中的寶典。古人的心性修養、食衣住行、文事武備,乃至於日用器物,都承中華經典的哺育。我們只要研讀任何一經並接受其教化,就能有與眾不同的氣質,然後實現成己成物、造福社會的理想。故自古即有“遺子黃金滿籯,不如教子一經”之佳言傳世。

著作

山松先生在他的40餘年的書法習練的過程中,仰慕先人的魂魄、陶醉於聖人教誨之中的他感到了無盡的愉悅和滿足。發大心愿要完成以書法的形式撰抄經典“四書五經”。自1999年開始,他便踏上漫長而艱苦的浩瀚之路,楷書書寫《四書五經》至今。在通往書法藝術堂奧的跋涉中,付出了數十年的艱辛與年華。書寫中華經典,從而讓中華數千年光輝燦爛的文化一代又一代深深植根、久久繼傳

作品

四書

(一)大學:大楷70公分x240公分x32張共長22.4米

中楷70公分x240公分x12張共長7.4米

小楷70公分x140公分x82張(與五經)共長56米

行書70公分x280公分x39張共長27.3米

(二)中庸:大楷70公分x280公分x92張共長64.4米

中楷70公分x240公分x24張共長16.8米

小楷(與五經合集)

(三)孟子:大楷行書70公分x280公分

中楷70公分x280公分x220張共長154米

小楷(與五經合集)

(四)論語:中楷70公分x240公分x120張共長84米

另中楷楷書:大學70x240x4中庸70x240x8

論語70x240x36孟子70x240x74

總計以上總長:4000餘米

五經

(一) 詩經:小楷70公分x140公分x6張

(二) 尚書:小楷70公分x140公分x5張

(三) 禮經:小楷70公分x140公分x8張

(四) 易經:小楷70公分x140公分x7張

(五) 春秋:小楷70公分x140公分x23張

關於創建《四書五經》書法館的構想

宗旨

山松先生耗付二十餘年之功書寫的《四書五經》作品,總長有四千米之多,字型多樣變化,內容完整,博大的氣勢給人以震撼,振奮。藉此作為平台,建立書法藝術館弘揚古國文化,傳承國學精神。

畢生目標

書法《四書五經》作品博大,在欣賞遊覽之餘會深深的體會到時至今日,“四書五經”所載內容及哲學思想仍對我們現代人具有積極的意義和極強的參考價值。歷代科興選仕,試卷命題無他,必出自“四書五經”足見其對為官從政之法、為人處世之道的重要程度。

四書五經在社會規範、人際交流,社會文化等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其影響播於海內外,福蔭子孫萬代。是延續中華文化的千古名篇,是人類文明的共同遺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