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坦直言血山

王,帝第五子元傑也。嘗做假山,召僚屬置酒,眾皆褒美,坦獨俯首。王強使視之,坦曰:‘但見血山,安得假山。’王驚問故,坦曰:‘坦在田舍時,見州縣督稅,上下相急,父子兄弟鞭笞苦楚,血流滿身。此假山皆民租所出,非血山而何?’時帝亦為假山未成,聞之亟毀之。”

翻譯

益王是宋太宗的第五個兒子元傑。元傑曾經造了一座假山,造成之後召集下屬飲酒,眾人都稱讚這座假山好看,只有姚坦低著頭。益王硬要讓他看假山,姚坦說:“我只看見一座血山,哪裡是假山呢?”益王感到驚訝,詢問他這樣說的原因,姚坦說:“我在鄉下時,看到州和縣的官吏督促百姓交稅,全家上下都很著急,父子兄弟被鞭打痛苦不堪,血流了滿身。這座假山都是百姓賦稅築成的,不是血山又是什麼呢?”當時太宗皇帝也在造假山,尚未造成,聽到了姚坦的話,立刻毀掉假山。

注釋

1 嘗:曾經

2作:製作

3置:放

4袌美:讚美

5僚屬:部下官員

6楚:痛

7俯:低下

8首:頭

9但::只

10何:什麼

11督:督促

12亟:立即

13毀:毀掉

14故:·····的原因

15強:強行

16為:建造

17選自《綱鑑易知錄》

文常

姚坦

姚坦(?—1009),字明白。曹州濟陰人。宋代官員。

趙元傑

越文惠王元傑字明哲,初名德和。太平興國八年出閣,改名。授檢校太保、同平章事,封益王。端拱初,加兼侍中、成都尹、劍南東西川節度。淳化中,徙封吳王,領揚潤大都督府長史、淮南鎮江軍節度使。至道二年,改揚州大都督、淮南忠正軍節度。真宗即位,授檢校太尉兼中書令、徐州大都督、武寧泰寧等軍節度使,改封袞王。鹹平中,再郊祀,皆為終獻,加守太保。六年七月暴薨,年三十二。

趙元傑(972—1003)北宋藏書家。宋太宗第五子。字明哲,初名德和。太平興國八年(983年)改名元傑。授檢校太保,同平章事。端拱初加侍中,遷劍南東西川節度使。真宗即位,授檢校太尉,兼中書令,徐州大都督,封兗王。性好學,多貯圖籍,建書樓藏書至2萬卷。善屬詞,工草、隸、飛白書。

作者

吳楚材(1655~?),名乘權,字子輿,號楚材,浙江清山陰州山(今紹興)人。幼受家教,勤奮好學。16歲時,患足疾,一病數年,仍手不釋卷。疾愈,學問大進,在家設館授徒。曾多次應考,但屢試不中。

族伯吳興祚時任福建巡撫,楚材24歲時投奔門下,受到器重,除公案書記之外,為其子伴讀。興祚謂楚材“天性孝友,潛心力學,工舉業,尤好讀經史,於尋常講貫之外,別有會心”。後興祚為兩廣總督,隨之同往廣州。

康熙十七年(1695),與侄吳調侯共同編成《古文觀止》一書,共12卷,收錄上自先秦、下至明末文章222篇,以散文為主,間收駢文。繁簡適中,體例周密,選材得當,每篇末加簡要評註,為舊時文學啟蒙讀本,流傳甚廣。據為《古文觀止》作序的吳興祚說,楚材“天性孝友,潛心力學,工舉業”。調侯為人“奇偉倜儻,敦尚氣誼”。

除《古文觀止》外,康熙五十年(1711),楚材又編成《綱鑑易知錄》一書,共107卷,族叔存禮為之序,以為“法遵綱目,注集王、劉,煩簡適宜,雅俗共賞”。為舊時初級歷史課本,與《古文觀止》同樣廣泛流行。

《綱鑑易知錄》

主編吳乘權,又名吳楚材,曾與吳調侯合編《古文觀止》。

《綱鑑易知錄》不是原創作品,是以他人著作為基礎改編而成。全書共107卷,180多萬字。上起盤古開天闢地的神話時代,下迄明王朝滅亡,其間重大的歷史事件,重要的歷史人物,都有簡略的記載。由於紀事簡明,頭緒清楚,使人一看瞭然,所以叫做《易知錄》。

《綱鑑易知錄》由於通俗易懂,從前流傳較廣。解放後由中華書局重印,受到讀者歡迎。可是,此書只寫到明末,到了民國初年,許國英為之續編,仍用綱鑑的體裁,記載清代二百六十多年的歷史,所以叫做《清鑒易知錄》,上接《綱鑑易知錄》,一直延續到清末,獨立別行,又可以成為一本簡明的清代編年體史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