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兆麟

姚兆麟,漢族,1933年生於河北省保定市,少年時在保定中學,保定一中受基礎教育,1953年考入北京大學哲學系。參加《藏族簡志(上編)》、《藏族簡史》的編寫工作。

基本信息

簡介

姚兆麟,男,1953年考入北京大學哲學系,1957年哲學專業畢業後被派到籌建中的中國科學院民族研究所,1958年在民族研究所正式成立前後,被安排進中央民族學院民族學研究班補學部分人類學、民族學課程,並分配到民族問題研究室工作。同年夏秋在大搞全國少數民族社會調查的形勢下參加西藏調查組工作,先後赴後藏的拉孜、日喀則進行莊園調查。繼而參加《藏族簡志(上編)》、《藏族簡史》的編寫工作。其間遭遇西藏反動上層發動的武裝叛亂,因而不得不邊工作,邊以民兵身份參加反對叛亂的備戰。直到1959年初,拉薩平叛告一段落後,才隨同柳升祺,常鳳玄一起帶著由王森柳升祺等先生撰寫的初稿赴成都會合四川、青海、雲南各調查組共同討論《藏族簡史》的修改工作,因而也得以就近從學於李安宅、李有義於式玉、柳升祺、李茂郁等前輩藏學家,一定程度上獲補部分基本藏學知識。

人物經歷

1959年秋西藏開始的社會民主改革運動,是千載難逢的西藏社會調查大好機遇,從1959年底到1962年初,先後在後藏和藏北結合改革工作,深入農牧民生活勞動中,了解他們的生產和生活,從而認識西藏社會:政治的和經濟的,宗教的和文化的,以至歷史發展的淵源。由此,直到整個60年代前期,在我已是無論整理資料,理論研習還是設計前瞻規劃都以研究、調查西藏為中心了。遺憾的是除1965年奉派隨中央代表團赴藏參加西藏自治區成立慶典外,再沒有得到繼續調查和研究的機會,失去了十餘年寶貴青春。

是1975年鄧小平復出整頓,院、所領導重抓科研的機會,立即提出搶救調查西藏“三巴”、修訂藏史的科研計畫,1976年春我們抓住時機,一下子飛到了西藏東南部喜馬拉雅山東端山麓,擺脫了政治干擾。十幾位有志者扎向我國尚無真正調查過的三個民族,真實記錄了他們的歷史語言社會學民族學資料,開拓了新的研究領域,為填補空白搶救資料贏得了時間。此後十多年中又五次進藏,直到退休。

到80年代進入到科研高潮階段,除先期完成了珞巴族、門巴族民族和社會初步研究外,隨後根據國家規劃先後主持、編選了論證我國西藏主權的史料選輯:《西藏地方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組織編輯少數民族歷史調查的《藏族社會歷史調查》(1-6)、《珞巴族社會歷史調查》(1-2)、《門巴族社會歷史調查》(1-2)、參與組織西藏封建農奴制的補充調查和研究,擔負了主要部分編寫工作;參與了西藏自治區《愛國主義教育叢書》領導小組工作並直接參加《西藏地方與中央政府關係史》的部分編寫工作。最後又受命參加西藏人權問題研究課題,專門入藏考察,撰寫了專門文章參與編輯專著和專題資料。十多年間圍繞上述各專題以及接觸到的民族學、藏史學的一些資料和問題,進行了某些研究、闡述自己生髮出的觀點。從而體現了個人學習藏學、服務西藏,表達報答西藏人民的情感歷程。

主要著作

一、論文

1、《西藏的幾個少數民族》載1981年9月6日一11月29日《西藏日報》。

2、《略論珞巴族博嘎爾部落等級制度的形成》載《民族學研究》第二輯1981年。

3、《民族風情倚麗多采》載《西藏》畫刊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5年版。

4、《試論博嘎爾部落私有制的發展與氏族制的衰落》載《西藏研究》1983年第二期。

5、《珞巴族一夫一妻婚姻與家長制家庭》載《中國少數民族婚姻與家庭》中國婦女出版社1986年。

6、《西藏地方與祖國內地歷史關係概述》載《西藏民族學院學報》1985年第二期。

7、《我國各民族走向統一和團結是不可逆轉的歷史潮流》載《西藏日報》1987年9月25日,與洛桑平措共同署名(達娃)。

8、《米林縣珞巴族社會歷史調查報告》載《珞巴族社會歷史調查》(一)1987年西藏人民出版社。

9、《西藏棍卻仲尼1924年呈文析》載《藏族史論文集》四川民族出版社1988年。

10、《我所知道的西藏農奴制》載《民族團結》1989年第三期。

11、《關於西藏與祖國的關係和人權問題》載《民族研究》1989年第五期。

12、《藏族文化研究的新貢獻——兼述工布“古休”的淵源》載《西藏研究》1990年第二期。

13、《藏族服裝文化》載《中國西藏》1996年夏季號。

14、《論民主改革前藏族牧區的牧主式經營》載《中國藏學》1990年第四期。

15、《雍和宮與十三世達賴喇嘛駐京代表的一段史活》載《中國西藏》1990年冬季號

16、《清乾隆二十九條藏內章程考略》載《民族史學會第三次學術討論會論文集》1991年改革出版社。

17、《論西藏封建農奴制的基本特點》載《民族研究》1991年第四期。

18、《班禪大師返藏與十七條協定》載《中國藏學》1991年第三期。

19、《那曲縣桑雄阿巴部落調查報告》載《藏族社會歷史調查》(三)1987年西藏人民出版社。

20、《加馬卡豁卡調查報告》載《藏族社會歷史調查》(五)1990年西藏人民出版社。

21、《達頓喇嘛傳及其作者牙含章》《對外出版工作》1991年第三期,外文出版社。

22、《阿巴部落傳統社會經濟結構》載《中國藏學》1992年特刊。

23、《班禪傳蒙文版序言》(漢文稿)《班禪福爾法尼傳》蒙文版1992年。

24、《不能割斷西藏與祖國關係的連續性——駁范普拉赫〈西藏的地位〉對西藏地位的歪曲》載《西藏研究》1992年第四期、1993年一期。

25、《積極建設以唯物史觀為指導的民族學體系》《民族學通訊》103期1992年。

26、《藏族服飾》(與卓瑪合作)載《今日中國》1992年。

27、《從藏曆年、工布年的異同看西藏年節之演變》載《西藏藝術研究》1994年第三期。

28、《中國少數民族民主改革前夕社會發展水平的再認識》(合作),載《民族研究》1996年第5期。

29、《歷史的功績——紀念雍和宮改建寺廟250周年》載《雍和宮改廟250周年文集》1994年10月。

30、《工布及工布文化考述》載《民族研究》1998年第三期。

31、《西藏社會研究考述》載《李有義與藏學研究》紀念文集中國藏學出版社2003年。

二、專著:

1、《西藏人權研究》(合作)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中國藏學出版社1999年。

2、《西藏地方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史料選輯)西藏人民出版社1889年(主編)。

3、《西藏封建農奴制社會形態》(多傑旦主編)中國藏學出版社、西藏人民出版社1996年。

4、《西藏地方與中央政府關係史》(合作)西藏人民出版社1995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