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
像坐在插著針的氈子上。形容心神不定,坐立不安。
《晉書·列傳四》:錫性亮直忠烈,屢諫愍懷太子,言辭懇切,太子患之。後置針著錫常所坐處氈中,刺之流血。”
明 施耐庵《水滸傳》 第三十二回 《 宋江夜看小鰲山 花榮大鬧清風寨》:聽得兄長殺了一個潑煙花,官司行文書各處追捕。小弟聞得,如坐針氈,連連寫了十數封書,去貴莊問信,不知曾到也不?今日天賜,幸得哥哥到此,相見一面,大慰平生 。”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六十六回:“後曰:‘旦夕如坐針氈,似此為人,不如早亡!妾看宦官中之忠義可托者,莫如穆順,當令寄此書。’”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卷一《蔣興哥重會珍珠衫》):卻說三巧兒自丈夫出堂之後,如坐針氈,一聞得退衙,便迎住問個訊息。
《東周列國志》第一百四回:“燕太子丹在秦,聞秦之背燕而與趙,如坐針氈,欲逃歸,又恐不得出關,乃求與甘羅為友,欲資其謀,為歸燕之計。”
近義詞
膽顫心驚、面無人色 、驚慌失措、手足無措、張皇失措、心慌意亂、膽戰心驚、芒刺在背、坐臥不安
反義詞
鎮定自若、滿不在乎 、從容不迫、處之泰然、不動聲色、視若等閒、不慌不忙
成語故事
“如坐針氈”出自《晉書·杜預傳》。它講的是西晉時候,名將杜預之子杜錫,學識淵博,性格非常耿直,在做了太子中舍人以後,多次規勸晉惠帝的兒子愍(mǐn)懷太子。愍懷太子不僅不聽勸告,反而對杜錫心懷怨恨,便故意在杜錫坐的氈墊中放了一些針。杜錫沒有發覺,屁股被扎得鮮血直流。第二天,太子故意問杜錫:“你昨天出了什麼事?”杜錫難以開口,只好說:“昨天喝醉了,不知道幹了些什麼。”太子說:“你喜歡責備別人,為什麼自己也做錯了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