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如何讀,為什麼讀》是布魯姆在年近古稀時出版的一本個人化的導讀著作,這位閱讀大師、智慧老人、經典的經典讀者為我們正本清源,梳理西方不朽作品,談論他從童年到晚年喜愛的詩、小說、戲劇。《如何讀,為什麼讀》可以說是《西方正典》的互補版,已讀過《西方正典》的讀者,可在這裡再探索和再發現西方正典,以及再接受布魯姆的批評能量;初次接觸布魯姆的讀者,則可從這裡開始,踏上尋訪和分享西方正典的旅程。
媒體推薦
他是批評界的巨人……他對文學的熱忱是一種令人陶醉的麻醉劑。
——《紐約時報雜誌》
讀哈羅德·布魯姆的評論……就好像在讀石火電閃般的經典。
——M.H.艾布拉姆斯
哈羅德·布魯姆是我們時代文學批評界的領軍人物……他激活了他的文學批評,將自己的滿腔熱情傾注其中。
——《衛報》
作者簡介
哈羅德·布魯姆(1930-),當代美國著名文學教授、“耶魯學派”批評家、文學理論家。曾執教於耶魯大學、紐約大學和啥佛大學等知名高校。主要研究領域包括詩歌批評、理論批評和宗教批評三大方面,代表作有《影響的焦慮》(1973)、《誤讀之圖》(1975)、《西方正典》(1994)、《莎士比亞:人的發明》(1998)等,以其獨特的理論建構和批評實踐被譽為“西方傳統中最有天賦、最有原創性和最有煽動性的一位文學批評家”。
目錄
前言
序曲:為什麼讀?
短篇小說
導言
伊萬·屠格涅夫
安東·契訶夫
居伊·德·莫泊桑
歐內斯特·海明威
弗蘭納里·奧康納
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
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
托馬索·蘭多爾菲
伊塔洛·卡爾維諾
結語
詩
導言
豪斯曼、布萊克、蘭多和丁尼生
羅伯特·白朗寧
沃爾特·惠特曼
狄金森、勃朗特、民謠和《湯姆·奧貝德蘭》
威廉·莎士比亞
約翰·彌爾頓
威廉·華茲華斯
塞繆爾·泰勒·柯爾律治
雪萊和濟慈
結語
長篇小說(Ⅰ)
導言
米格爾·德·塞萬提斯:《堂吉訶德》
司湯達:《帕爾馬修道院》
簡·奧斯汀:《愛瑪》
查爾斯·狄更斯:《遠大前程》
陀思妥耶夫斯基:《罪與罰》
亨利·詹姆斯:《一位女士的畫像》
馬塞爾·普魯斯特:《追憶似水年華》
托馬斯·曼:《魔山》
結語
戲劇
導言
威廉·莎士比亞:《哈姆雷特》
亨利克·易卜生:《海達·高布樂》
奧斯卡·王爾德:《認真的重要》
結語
長篇小說(Ⅱ)
赫爾曼·梅爾維爾:《白鯨》
威廉·福克納:《我彌留之際》
納撒尼爾·韋斯特:《寂寞芳心小姐》
托馬斯·品欽:《拍賣第四十九批》
科馬克·麥卡錫:《血色子午線》
拉爾夫·艾里森:《看不見的人》
托妮·莫里森:《所羅門之歌》
結語
尾聲:完成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