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如何教出懂事的孩子》為了便於家長培養自己心目中的“懂事”孩子,讓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長,我們從聽話、禮貌、勤奮、自理、學習等幾個方面著手,闡述培養“懂事”孩子的內涵和所注意的一些方法,力求做到通俗明了,內容實用,以便給廣大家長提供一份可以參照的學習讀本。
好孩子成長的典藏讀物。
圖書目錄
1 如何教出聽話的孩子
怎樣讓你的孩子“聽話”
讓孩子學會與父母合作
孩子為什麼說“不”
注意孩子的反抗期
做個會說話的父母
別讓孩子愛頂嘴
孩子“不聽話”怎么辦
怎樣對待“頑皮”的孩子
孩子不必太“乖”
2 如何教出懂禮節的孩子
教育孩子講禮貌
怎樣讓孩子有教養
培養孩子知書達禮
讓孩子學會禮讓
教給孩子待客之道
培養孩子尊重別人的習慣
尊敬老人是一種美德
讓孩子學會謙虛
孩子愛“吃獨食”怎么辦
別讓“自私”害了孩子
3 如何教出體諒父母的孩子
怎樣讓孩子體諒父母
關愛父母的孩子最難得
讓孩子珍惜父母的血汗
讓孩子學會分擔家庭的責任
教給孩子參與家庭事務的能力
讓孩子承擔家務勞動
培養孩子的孝心
培養孩子的感恩意識
4 如何教出讓父母省心的孩子
自己的活兒自己乾
自己的主意自己拿
自己的問題自己思考
自己的命運自己選擇
自己的生活自己打理
自己的安全自己保障
自己的事務自己管理
早日學會獨立生存
離開父母也能行
5 如何教出勤快的孩子
你的孩子勤快嗎
怎樣讓孩子熱愛勞動
會動手的孩子才愛動手
勤奮的孩子早成才
培養孩子早睡早起的習慣
孩子懶惰怎么辦
別讓孩子太嬌氣
6 如何教出守規矩的孩子
從小教孩子懂規矩、守規矩
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
從小培養孩子的守法意識
教育孩子從小遵守社會公德
讓孩子做到遵守紀律
任性是不守矩的體現
孩子愛撒賴怎么辦
說話算數是一種好品質
提高孩子的注意力
孩子也要有自制力
7 如何教出自覺學習的孩子
怎樣培養孩子學習的自覺性
主動學習的孩子最難得
讓孩子學習積極起來
鼓勵孩子積極發言
認真聽講是一種好習慣
主動做作業的孩子最讓人省心
好問是自覺學習的表現
激發孩子的求知慾
學習貴在堅持
解決孩子不愛學習的問題
8 如何教出品性好的孩子
怎樣培養孩子的好脾氣
別讓孩子愛發火
教孩子學會宣洩壞情緒
讓你的孩子心胸寬些
善良的孩子想著別人
懂得分享的孩子最懂事
文摘
1如何教出聽話的孩子
怎樣讓你的孩子“聽話”
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聽話”。當聽到“你家孩子真聽話”的讚揚時,很多家長都會很自豪。某市國小心理信息採集與分析中心曾對1643名學生進行了調查,發現高達93%的家長只希望孩子做“聽話”的孩子,卻沒有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心理發展空間、注重開發孩子的創新潛能。
“我家孩子一貫聽話,在學校是好學生,在家是乖寶貝,我們平時對他照顧得無微不至,從來沒讓他在生活上煩心過,怎么會這樣啊?”一對家長帶著他們的孩子到某兒童醫院精神科看病。原來,他的孩子一直很乖,只要父母說的話,從來不敢不聽。在父母的嚴格教育下,孩子的成績也很好,在父母和老師眼中絕對是個好孩子。但是,到了六年級時,卻不願意上學了,把自己鎖在房間內,怎么勸都不肯出來,不管家長怎么罵、怎么勸都沒有用。醫生和孩子單獨交流後才知道,這么多年來,孩子一直活得很壓抑,為了做個聽話的好孩子,他只是做父母的乖兒子,而失去了自我。長期的壓抑讓他在與同學的爭執中爆發了,他認為同學們都在背後說他壞話,大家都不喜歡他,所以他不願意去上學。經過醫生診斷,孩子出現了焦慮症。
在中國傳統文化里,家長是有絕對權威的,所以“聽活”就是聽父母的話,不管這“話”說的有沒有道理,有沒有普遍的積極意義,對於家長的這些要求和教導,孩子是沒有辯駁和申訴的權利的。“聽話”的孩子往往在父母的強權下產生許多消極問題。可見,要讓孩子“聽話”,是要講究一定技巧的。
一、父母的話要有可操作性
要讓孩子“聽話”,家長的“話”要說的符合兒童生理與心理的發展規律。例如,你不可能讓一個五六歲的孩子自己按時起床並整理房間,你也不應該在孩子玩性正濃時叫他馬上停下來去做功課或睡覺——家長要能換位思考,如果自己也是個孩子,是不是能接受這樣的命令?用簡單的命令強制約束不如制訂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方法。例如,“要學習孔融讓梨”這話說了幾百年,孩子還是不聽,因為讓小孩子道德自律違反了孩子的天性。
讓孩子“聽話”,最關鍵的是對孩子下達指令必須清晰明確,具有百分之百的可操作性,切忌含糊空洞的說教和講大道理。孩子們最煩的就是家長們成天嘮叨“乖,要聽話”、“好好用功,努力學習”,這些缺乏量化指標的訓誡除了讓孩子產生厭倦心理外,起不到一點實際的作用。也許我們的教育理念從上至下都遵循這一貫的方法,小到家教,大到學校規章,都缺乏能讓孩子們明確自己行為規範的實際操作規則。
二、注意說話的方式
家長說話的方式和語氣,決定著孩子是否接納你的意見。例如,你工作一整天后,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家,休息一下,並順便讀讀當天的報紙。但是,女兒卻一直嚷著要你陪她玩,她拉你的胳膊,把報紙弄成一團,可是你實在是無心跟她玩耍。此時,你不外乎用以下方式應對:
一是命令指揮式:“你去找別的東西玩。”你想以命令的方式改變孩子的行為,多半會使孩子產生抗拒,與父母對著幹。
二是恐嚇威脅式:“你要再賴在我的懷裡,我就生氣了!”這種做法會使孩子覺得自己是不受歡迎的,你是不愛她的。
三是勸告訓誡式:“別人看書報時不能打擾。”這意味著你的需求比孩子重要,所以孩子應該不顧自己的需求而遵照你說的去做,這樣孩子會慢慢變得沒有自我。
四是提供建議式:“你為什麼不去外面玩呢?”由你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法,會讓孩子感到你不相信她自己有解決問題的能力。
以上四種說話方式都沒有正確表達你此時的感受,孩子不能理解,卻只感到是被你拒絕了,所以很容易激發孩子和你對著幹的心理。
有效的方法,就是放棄“你”的信息,採用“我”的信息。例如,孩子想和你一起玩,疲憊的你可以說:“我很累了,想休息休息,現在也沒力氣和你玩,你看怎么辦呢?”這樣,您自身需求得以滿足的同時,還充分讓孩子掌握了主動權,使她能發揮創造力解決她所面臨的問題。你可以嘗試著表達“我”的訊息,說出“我”的感受,這樣會讓孩子更體諒你,能幫助孩子成長,有助於良好的親子關係的建立。
三、不要嘮叨,以訓練為主
有的家長,特別是媽媽對於不聽話的孩子。束手無策,只好一味地嘮叨,結果孩子越來越不聽話。如果你發現你在不斷地對孩子嘮叨,這就說明是這個孩子改造了你,使你做他想讓你做的事。換句話說,是他在制訂規則,然後你來遵守這個規則。例如:強子是個13歲的男孩,他的任務是每周六晚上倒一次垃圾。他總是說他晚飯後再倒,或看完電視後再倒,或洗完澡後倒。但他老是忘了倒。一周接一周,所有的垃圾堆起來,一股食物腐爛的味道瀰漫在整座房子裡。他的媽媽很快地由催他倒垃圾的階段過渡到嘮叨的階段。全家人不但要忍受垃圾的味道,還要忍受媽媽的嘮叨。但這並沒有對強子產生多大影響,他只要做好忍受嘮叨的準備,就可以很快地忘掉整個事情。
後來,媽媽意識到自己被強子拖進了嘮叨的怪圈。於是,她決定重新掌握主動權。她告訴兒子,倒垃圾是他的責任,由於他的失職,全家人都在忍受垃圾的味道。接著,她警告兒子,如果他下次再忘了倒垃圾,她就要把垃圾放到他的臥室里。既然他不在乎房子裡有垃圾的味道,那么他就應該不在乎跟垃圾睡覺。這次談話是在一種幽默的、輕鬆的氣氛下進行的,絲毫沒有挑釁意味,但是直截了當。
全家人好不容易又等到了星期六,但是強子又忘了倒垃圾。第二天晚上,當他打開被子準備睡覺的時候,發現被子裡面塞滿了垃圾。他的臥室頓時惡臭不堪。他得到的教訓就是髒兮兮、臭烘烘的被單。洗被單是他分內的事,弄髒被單的後果他早就明白了。後來,強子再也沒有忘記過倒垃圾。
四、告訴孩子必須做什麼,而不是不該做什麼
如果父母以居高臨下的姿態,總是對孩子說“不要粗心”、“不要東張西望”、“不準打人”、“不準在沙發上吃東西”等,這種責備的語氣就會將孩子的注意力引向並集中於負面的行為,他會逐漸認為:我就是這樣的一個“壞”孩子,而且他仍然不知道好的行為是什麼,自己應該做什麼。積極的說法是用美德修正孩子的行為,比如孩子與同學發生衝突時,家長說“我想你其實並不想和同學打架,只是你沒能控制你的情緒”,這樣一句話遠比打一頓更能讓他學會如何與人相處。
多用積極鼓勵的方法,給一些建設性的忠告而不是貶低不是詛咒,幫孩子形成積極的自我意識,使孩子建立良好的自尊。
五、不要求全責備
有的家長往往以成人的標準來衡量孩子,不是站在發展的立場上,寬容地接受孩子由於缺乏經驗與能力而犯的過失,而是小題大做、大發脾氣,並且將孩子以往的所有錯誤重新數落一遍,引起孩子反感。為此,應該轉換自己的教育方法:
一是批評對事不對人。家長在批評孩子時,應當對孩子有全面的認識和評價,既看到孩子的過錯,又看到孩子的優點長處,保護孩子的自尊心與自信心,應當向孩子解釋為何受到批評,如何改正,避免再犯錯誤。
二是使用有效的批評語言。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要簡明扼要,不要反覆嘮叨。反覆雷同的講話內容,缺乏刺激與新鮮感,使孩子心生厭煩。除了特別重要的事情可以重複一下,一般的事情家長只需要說一遍就可以了。
三是批評要慎重。批評用得過多過濫,會帶來十分不良的後果。所以,從有利於孩子的心理健康、有利於孩子發展的觀點看,家長應該著重獎勵,少施懲罰批評。在以下幾種情況下,家長不宜運用懲罰批評:孩子能力不及的事情;正確與錯誤還沒有弄清楚的事情;缺乏經驗造成的過失;孩子已經認錯,很努力地用行動來補償,有羞愧的表現。
六、如何讓孩子重視你的話
有的父母抱怨,孩子對大人說的話總是置若罔聞,或者只是隨便敷衍,採取“忽視”的態度。那么,如何讓孩子重視父母的話呢?
一是讓孩子關注談話內容。例如,在廚房幹活的媽媽對著正在房間裡玩得高興的孩子大叫:“過來洗手準備吃飯。”一般不大可能有效果。如果需要孩子聽見媽媽的話,並且讓他按照指令去做,媽媽最好是讓孩子先放下手中的事情,然後把孩子帶到安靜的房間裡,再跟他說話。這樣做不僅能讓孩子將注意力和關注點轉移到談話的內容上來,而且能培養孩子在和他人談話時端正的態度。形成習慣後,孩子就會知道,看著對方的眼睛說話,這是對他人的尊重。
二是重視孩子說的話。如果孩子發現父母十分重視自己說的話,那么他也會很願意聽話。所以,當孩子說話時,父母也要用對孩子的要求來要求自己,看著孩子的眼睛,認真傾聽他說的每個字,同時也可以提一些與此相關的問題,用簡潔的話語回復孩子,表明你是在認真地聽他的話,並已參與其中了。對於你的參與,孩子是很樂意的,並會“回報”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