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靜態好氧堆肥是農業上已使用數世紀的一種堆肥方法。人們利用秸稈、落葉、雜草、人畜糞便堆積在一起,使其在好氧條件下發酵而獲取肥料。近百年來才把它作為一種科學作業以製取兼作肥料和土壤結構改良劑的堆肥方法。堆制過程中原料要保持一定的水分和碳氮比,用定期翻倒或攪拌以保持物料發酵分解所需要的氧氣,否則厭氧細菌將增加,最終會發生腐爛和臭味,靜態好氧堆肥的初期,堆內溫度一般應在60-77℃,時間約需一周左右,隨後將逐漸轉入厭氧發酵,溫度將降低到環境溫度,此時表明堆肥過程結束。
工藝
當一批物料堆積成垛或置入發酵裝置之後,不再添加新料和翻垛,直至物料腐熟後運出。好氧靜態堆肥由於堆肥物料始終處於靜止狀態,有機物和微生物分布不均勻,特別是當有機物含量高於50%時,靜態強制通風難以在堆肥中進行,導致發酵周期延長,影響該工藝的推廣套用。
好氧靜態堆肥方式
自然堆肥法
將糞便拌勻攤曬在乾燥的地方,利用太陽和自然被動通風。此法投資小、易操作、成本低,但處理規模小、占地大、乾燥時間長、易受天氣影響、陰雨天難以曬乾脫水,乾燥時產生臭味、氨揮發嚴重、肥效低、易產生病原微生物及環境污染,因此不能作為規模化畜禽養殖場主要處理方法。
把含水率為65%左右的鮮糞放在太陽能塑膠大棚糞床中,使糞便一方面利用其中的好氧性菌進行發酵,另一方面藉助於太陽能、風能得以乾燥。通常經過25 d左右,含水率可降到20%以下,發酵溫度可達70 ℃,可以把一些病菌與蟲卵殺死,成為無害化的肥料。腐熟出槽時應存留1/4~l/3,起接種和調整水分的作用。
這種方法可處理含水分較多的糞便,同時又充分利用了生物能、太陽能和風能,處理成本低,若加入高效微生物菌群,還可使處理時間大大縮短,因此適於北方氣候乾燥地區。但其處理設施仍需占用大片土地面積,而且用此方法必須要考慮防滲漏措施,以免造成環境污染。
靜態主動供氧堆肥
混合堆肥物料成條垛堆放,通過人工或機械設備對物料進行不定期的翻堆。條垛的高度、寬度和形狀完全取決於物料的性質和翻堆設備的類型。供氧是通過翻堆促使氣體交換來實現的,同時通過自然通風使料堆中的熱氣消散,糞便有機物靜置堆放3~5個月即可完全腐熟。
此法成本低,但占地面積大、處理時間長、易受天氣的影響、易對地表水及地下水造成污染。為加快發酵速度和免去翻垛的勞動,可在垛底設穿孔通風管,用鼓風機在堆垛後的20d內經常強制通風,此後靜置堆放2~4個月即可完全腐熟。
機械翻堆靜態堆肥
機械翻堆靜態堆肥是利用攪拌機或人工稠性加對即攤排行誦風排濕。使糞污均勻並均勻接觸空氣,糞便利用好氧性菌進行發酵,並使堆肥物料迅速分解,防止吳氣嚴生。通常發酵時間為7~l0 d,翻堆次數為一天一次。
容器堆肥方式
容器堆肥方式是採用一系列的堆肥箱(筒)來進行堆肥,可為木製、鋼製或混凝土容器。採用容器堆肥方式一般採用強制曝氣的方式供氧,容器可以根據廢料的數量和類型而選擇不同的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