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稱謂和來歷
奴兒乾,亦稱“耦兒乾”、“努而哥”,或作“納爾乾”。
據《黑龍江古代簡史》載,清人稱為尼嚕罕(滿語“國畫”之意),表示這裡山川如畫,風景秀麗。奴兒乾都司,是明朝在黑龍江下游設定的管轄黑龍江、烏蘇里江流域等地區的最高地方軍政合一建制。
明朝建立後,公元1375年(明洪武八年),在東北地區南部設定遼東都指揮司使。
1395年(明洪武二十八年),明總兵官周興等進軍到腦溫江(今嫩江)、忽刺溫河(今呼蘭河)和斡朵憐(今依蘭縣城西馬大屯)一帶,派官招撫,始建衛所制,設指揮使和千戶。
1409年(明永樂七年),明廷決定,升奴兒乾衛為奴兒乾都指揮使司,簡稱“奴兒乾都司”,駐奴兒干城(今黑龍江下游黑龍江與亨滾河匯合處右岸的特林地方,即元朝征東元帥府的故地)。奴兒乾都司為地方最高一級的軍政合一建制,直隸於明朝中央政府。明廷經常派遣欽差大臣到奴兒乾地區巡視。
太監亦失哈從1411—1433年(明永樂九年至宣德八年)的22年中,曾10次前往視察,對都司、衛、所官員授予官職、印信,賞賜衣物錢鈔。並在奴兒乾都司的山頂上,修建了永寧寺,先後留有“敕建永寧寺記”和“宣德八年重建永寧寺記”兩塊石碑(現藏於俄羅斯海參崴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