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理歸納
奧爾夫原本性音樂教育的原理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1、綜合性;
2、即興性;
3、親自參與、訴諸感性、回歸人本;
4、從本土文化出發;
5、適於開端;
6、為所有人。
核心部分
其中即興是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最核心、最吸引人的構成部分。奧爾夫的音樂教育原理是指原本性的音樂教育。原本的音樂是指人們不是作為聽眾,而是作為演奏者參與其間,把動作、舞蹈、語言緊密結合在一起,是一種人們必需自己參與的音樂;原本的音樂是接近自然,源於生活 ,能為每個人學會和體驗的,非常適合於兒童的。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作為20世紀流傳甚廣,對世界音樂教育產生重大影響的音樂教育體系,在其創立之初,就有遠見地選擇了“原本性音樂”作為自己教育體系的標識,同時以一種開放性的姿態,隨世界音樂教育事業的發展而發展,隨時代的變化而變化。
價值
奧爾夫音樂教育的價值所在:
1、音樂教育不再是個別的,而是讓每一個孩子都有了機會來感受,表現音樂的豐富性。
2、讓孩子們擺脫了琴凳琴弦的束縛,也不再只是被動地聆聽。沒有枯燥乏味的技巧訓 練,即可讓孩子進入表現音樂的階段,使學習音樂不再那么“BORING”。
3、孩子不再是一直被動地學習固化的東西,而有了自己廣泛的即興創作的空間。
4、把孩子從單純的個體化的練聲,練琴帶入了合作的天地,讓他們早早地開始學習如何協作、服從、領導與被領導。
5、在置身於“玩”的過程中去感知音樂的內涵,去產生人與人之間的在情感上的溝通與聯繫,在“玩”中增強合作意識和在群體中的協調能力。
創始人
卡爾·奧爾夫( 1895—1982 ),當代世界著名的德國作曲家,音樂教育家。畢業於慕尼黑音樂學院。曾在德國各地任歌劇指揮。
奧爾夫1895年7月10日出生在慕尼黑一個有藝術素養的軍人世家,受家庭環境的影響,卡爾·奧爾夫從小對音樂和戲劇產生濃厚的興趣,這為他成為一個偉大的音樂劇大師奠定了基礎。奧爾夫基本上是自學成才的大師,從少年到青年,他通過自學刻苦鑽研大師們的作品,在不斷地探究大師們的風格中頑強地尋找著自己獨特的藝術表現語言:“那種“野生”的具有原本性的音樂、戲劇”。他從不把自己禁錮在某一專業、學科之中,作曲、指揮、戲劇、舞蹈……,他均報有極大熱誠去關注、去研究。
1924年奧爾夫與友人—舞蹈家軍特合作在慕尼黑創辦了一所軍特體操音樂舞蹈學校,即“軍特學校”。在那裡奧爾夫開始了他變革音樂教育的一系列嘗試,如新的節奏教學和將動作與音樂相結合的試驗。在音樂方面最突出的是在音樂與動作教學中突出節奏性樂器,他為了使學生們親自參與奏樂,並通過即興演奏設計自己的音樂,製造出了一套可以合奏用的以打擊方式為主的小樂隊編制樂器。這套已被人們統稱為奧爾夫樂器的教具現已聞名全世界,成為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的重要標誌之一。
奧爾夫為了實現“儘量使學生能自行設計他們的音樂和為動作伴奏”,他從本土及外國的民俗音樂中找到了編寫教材的源泉。他致力於音樂創作及教學。所撰《教學作品》和獨創一格的兒童音樂教學體系,從節奏訓練和即興演奏著手,啟發兒童學習音樂的興趣和自覺性,為世界各國廣泛採用。創作多為音樂—戲劇作品,手法簡練樸素、藝術表現力豐富多彩。1930 年他與終生的合作夥伴凱特曼編寫的教材初版第一捲髮表了。這本教材作為基本的音樂教材練習引導人們走向音樂的原本力量和原本形式,在這個過程中奧爾夫的學生 — 也是後來一生中最重要的合作夥伴 — 古麗特 · 凱特曼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 1950—1954 年出版了五卷本《學校音樂》(《 Orff-Schulwerck 》),被歐美各國相繼翻譯出版介紹到世界各地。這是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具有奠基性意義的大事。 1961 年在奧地利薩爾斯堡 “ 莫扎特音樂及造型藝術大學 ” 成立了 “ 奧爾夫學院 ” ,建立起第一個奧爾夫教學法的研究和培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