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欲傳道義心猶在,強學文章力已窮。
他日若能窺孟子,終身何敢望韓公。
摳衣最出諸生後,倒屣嘗傾廣座中,
只恐虛名因此得,嘉篇為貺豈宜蒙。
注釋翻譯
注釋
摳衣,提起衣服前襟,這是古人迎趨時的動作,表示恭敬。
倒屣,急於出迎,把鞋倒穿。
貺kuàng ,贈、賜。
翻譯
我傳揚孔孟道義的雄心還是有的,但學習寫作文章卻感到力不從心。他日能夠窺探到孟子道義的奧妙也就心滿意足了,終生豈敢奢望在寫作方面超過韓愈?我和您的那些晚生後輩恭敬地來拜訪您,卻得到您極度重視與獎掖,深感惶恐。怕以後自己浪得虛名,您贈給我的美好詩篇及崇高評價我實在不敢承當啊。
軼事佳話
歐陽修有《贈王介甫》一詩,其中一聯為“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用以稱頌詩文俱佳的王安石。王安石以《奉酬歐陽永叔》答之,有“終身安敢望韓公”句,謙稱自己一輩子也趕不上韓公。韓公,即韓愈。歐陽修讀王安石答詩後,笑道:“介甫錯認某意,所用事乃謝朓為吏部尚書,沈約與之書,雲二百年來無此作也。”又說:如果是韓吏部,那到現在何止二百年。
原來,歐陽修“吏部文章二百年”之“吏部”,不是用韓吏部事,而是用南朝謝吏部事。因此,當時即有人笑王安石竟然不知沈約之語而誤讀歐陽修之句。其實,王安石以之為韓吏部,並不能算錯。因為孫樵上韓愈書,即有“二百年來無此文”的稱頌之語。況且,歐陽修上句“翰林風月三千首”以李白(世稱李翰林)詩稱頌王安石詩,下句則是稱頌王安石之文,韓愈乃為古文大家,而謝朓主要以詩名世。再則,古來慣稱韓愈為韓吏部,稱謝朓為謝吏部者絕少,前者為“熟典”,而後者為忌用之“僻典”。“吏部文章二百年”之用事,自以孫樵語為切當。
是知王安石對該句之理解並未錯,更未將“二百年”的吏部之前二百年理解作吏部之後二百年。退而言之,即使真以吏部之後二百年解之,二百多年稱為“二百年”,亦無不妥。歐陽修因唯讀過沈約與謝朓書,卻不曾讀過孫樵上韓愈書,用事有未當,言亦未妥。歐陽公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所以王安石曾說:“歐陽先生讀書還不太多啊。”(陳鵠《西塘集耆舊續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