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節天坑

奉節天坑,位於距奉節縣城91千米的荊竹鄉小寨村,坑壁四周陡峭,在東北方向峭壁上有小道通到坑底。

位於距奉節縣城91千米的荊竹鄉小寨村。“天坑”在地理學上叫“岩溶漏斗地貌”。小寨天坑坑口地面標高1331米,深666.2米,坑口直徑622米,坑底直徑522米。坑壁四周陡峭,在東北方向峭壁上有小道通到坑底。坑壁有兩級台地:位於300米深處的一級台地,寬2—10米,台地有兩間房屋,曾有人隱居;另一級台地位於400米深處,呈斜坡狀,坡地上草木叢生,野花爛漫,坑壁有幾個懸泉飛瀉坑底,坑底下邊有地下河。小寨天坑當稱“天下第一坑”,屬當今世界洞穴奇觀之一。

名稱由來

2001年之前,天坑只是對重慶奉節縣小寨天坑[1]這種景觀的特稱,類似的地貌在各地有不同的名稱,如“龍缸”、“石院”、“石圍”、“岩灣”等。2001年,天坑作為一個專門的喀斯特術語被專家提出。2005年,國際喀斯特天坑考察組在重慶、廣西一帶大規模考察後,“天坑”這個術語在國際喀斯特學術界獲得了一致的認可,並開始用漢語拼音“tiankeng”通行國際。這是繼峰林(fenglin)和峰叢(fengcong)之後,第三個由中國人定義並用漢語和拼音命名的喀斯特地貌術語。

小寨天坑

位於距奉節縣城91千米的荊竹鄉小寨村。"天坑"在地理學上叫"岩溶漏斗地貌"。小寨天坑坑口地面標高1331米,深666.2米,坑口直徑622米,坑底直徑522米。坑壁四周陡峭,在東北方向峭壁上有小道通到坑底。坑壁有兩級台地:位於300米深處的一級台地,寬2-10米,台地有兩間房屋,曾有人隱居;另一級台地位於400米深處,呈斜坡狀,坡地上草木叢生,野花爛漫,坑壁有幾個懸泉飛瀉坑底。坑底下邊有地下河,小寨天坑是地下河的一個"天窗"。小寨天坑與天井峽地縫屬同一岩溶系統,天坑底部的地下河水由天井峽地縫補給,自迷宮峽排泄;從天坑至迷宮峽出口地下河道長約4千米。小寨天坑當稱"天下第一坑",屬當今世界洞穴奇觀之一。
達瓦札天然氣燃燒坑:1971年,地質工作者發現在中亞土庫曼斯坦一處蘊藏著巨大的地下天然氣體,這個大洞就是為了利用該地下天然氣,但是在一次鑽探操作塌陷後留下這個巨大的坑洞,為防止有毒氣體泄露,鑽探隊員點燃了此處,並且一直晝夜燃燒至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