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目介紹
1964年的現代戲
曲匯演,產生了多部具有開拓意義的作品,其中的首選當是革命現代京劇《奇襲白虎團》,“文革”中,該劇被確定為八部革命樣板戲之一。
創作過程
該劇由李師斌、方榮翔、李貴華根據中國人民志願軍偵察兵副排長楊育才在金城戰役中的英雄事跡編寫,參照的是《志願軍英雄傳》中《奇襲》一文,後經孫秋潮執筆加工。此劇的初創是在朝鮮戰場上,中國人民志願軍京劇團早在1955年就進行了首演,1958年志願軍回國後,該團與山東省京劇團合併,遂修改上演此劇。1964年,為參加京劇現代戲觀摩演出大會進行復排,尚之四導演,孫樟、曲志剛等舞台美術設計。宋玉慶扮演嚴偉才,邢玉民扮演韓大年,方榮翔扮演志願軍團長,殷寶忠扮演志願軍政委,俞硯霞扮演崔大嫂,栗敏扮演崔大娘。
“文革”期間,《奇襲白虎團》被封為“樣板戲”,該劇的導演尚之四和編劇之一孫秋潮卻成為“反動學術權威”、“牛鬼蛇神”橫遭批鬥。山東省京劇團曾一度調往北京,編入中國京劇團。1972年,該劇由長春電影製片廠攝製成藝術片,基本保留了該劇的風貌。山東京劇院青年團劉建傑等復排了這齣戲,同樣非常成功。
內容情節
1953年,朝鮮金城前線附近安平村的老百姓,與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志願軍某部排長戰鬥英雄嚴偉才曾在安平村一帶與敵人作戰,在這裡他們受到當地老百姓的愛戴和擁護。安平村村民崔大娘是擁軍模範,她的兒子參加了人民軍,兒媳崔大嫂是支前模範。嚴偉才負傷曾住在崔大娘家,崔大娘曾給予精心的照料。
美李軍為了集結兵力,向我進攻,將村裡的老百姓和崔大娘抓去修築工事。敵人發現崔大娘與我軍有聯絡,便抓去審問。崔大娘揭露了敵人的侵略罪行,敵人惱羞成怒將崔大娘殺害。嚴偉才和戰士們聽到崔大娘被殺害的訊息,義憤填膺,決心要為崔大娘報仇。
美國侵略者及李承晚政權,企圖利用停戰談判,拖延時間,拼湊殘兵數萬,在金城以南集結,並派其“王牌軍”首都師“白虎團”為主力,向我猖狂進攻,妄圖實現其所謂“北進計畫”。為了揭穿美帝國主義的“和談”騙局,堅決粉碎敵人的進攻,我志願軍決定在金城發起大反擊。我軍某團接受了插入敵人心臟的任務,嚴偉才和戰友們積極向團部請戰。王團長考慮到嚴偉才在上甘嶺戰役,為堅守陣地,曾率領全排戰勝了敵人兩個營的兵力、幾百門大炮的轟擊,聲名顯赫。因此,決定派遣偵察排長嚴偉才率領一個尖刀班,在朝鮮人民軍派來的聯絡員韓大年和金大勇協助下,化裝成美、李偽軍,插入敵人心臟。
深夜,嚴偉才率小分隊以驚人的勇敢和機智,越障礙、跨天險,衝過了敵人多道防線。危險時刻排除了敵人的多個地雷,抓住了敵人的巡邏兵,了解到敵人的最新部署。這支小分隊在擔任穿插任務的志願軍某營的密切配合下,衝破了重重難關,最後在朝鮮民眾崔大嫂的幫助下,活捉了白虎團團長白昌譜及美國顧問,搗毀了“白虎團”團部,打亂了敵軍的部署,為全線反擊創造了有利條件。
各場名稱
序幕:並肩前進第一場:戰鬥友誼
第二場:堅持鬥爭
第三場:偵察
第四場:請戰
第五場:宣誓出發
第六場:插入敵後
第七場:智奪哨所
第八場:帶路越險
第九場:夜襲偽團部
尾聲:乘勝追擊
出場人物
嚴偉才——中國人民志願軍某部偵察排排長。
王團長——中國人民志願軍某部團長。
關政委——中國人民志願軍某部團政治委員。
張順和——中國人民志願軍某部偵察排班長。
呂佩祿——中國人民志願軍某部偵察排戰士。
鮑玉祿——中國人民志願軍某部偵察排戰士。
胡書斌——中國人民志願軍某部偵察排戰士。
高參謀——中國人民志願軍某部團作戰參謀。
張股長——中國人民志願軍某部團偵察股長。
中國人民志願軍營、連幹部甲、乙、丙、丁。
中國人民志願軍某部偵察排戰士甲、乙、丙、丁。
中國人民志願軍指戰員若干人。
崔大娘——朝鮮民眾,朝鮮勞動黨黨員。
崔大嫂——崔大娘的兒媳。
韓大年——朝鮮人民軍某部偵察排副排長。
金大勇——朝鮮人民軍某部偵察排戰士。
順 姬——朝鮮兒童。
朝鮮民眾甲——安平里的一位老大爺。
朝鮮民眾乙、丙、丁、戊、己等若干人。
美國顧問。
美國參謀。
美軍士兵二人。
白虎團長——南韓偽首都師白虎團團長。
機甲團長——南韓偽軍某部機甲團團長。
偽參謀長——偽白虎團參謀長。
偽連長——偽白虎團警衛連連長。
偽排長——偽白虎團警衛連排長。
偽白虎團士兵甲、乙、丙、丁、戊等若干人。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備註 |
---|---|---|
嚴偉才 | 宋玉慶 | ---- |
王團長 | 方榮 | ---- |
關政委 | 謝同喜 | ---- |
韓大年 | 邢玉民 | ---- |
呂佩祿 | 陳玉申 | ---- |
崔大嫂 | 沈健瑾 | ---- |
崔大娘 | 栗 敏 | ---- |
美國顧問 | 張玉太 | ---- |
偽團長 | 王長清 | ---- |
劇目特色
該劇最突出的成績在運用京劇傳統的表演程式和身段表現現代戰爭生活方面。如序幕,中朝兩國戰
士在國際歌聲中,迎戰火,舉國旗,分別從上下門以“圓場”衝出,運用了傳統的“二龍出水”、“編辮”等隊形程式。而“敵後偵察”一折中,嚴偉才將“串翻身”、“蹦子”、“臥魚”等身段連貫起來,輕盈又帥氣。
特別是第六場“插入敵後”,可以說是現代戲中劃時代的經典:一開場,用改進了的傳統的“走邊”表現現代戰爭中的偵察兵形象,與“夜行軍”的氣氛十分吻合;而翻越鐵絲網時更是充分運用了武戲的技巧和程式:“蹦跳竄越”、“折腰”、“跺子蠻子”、“小翻前撲”、“跺子折腰”、“虎跳竄前撲”、“串小翻搶背”……身手矯健,龍騰虎躍;尖刀班遇“懸崖”時,運用了“台蠻”、“下高折腰”、“台提”、“雲里翻”等傳統“下高”身段,並創造出“雲里前撲”等新的技巧。
此外,該劇還運用了許多民間舞、民族舞的造型和技巧,但絕無生硬之感。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宋玉慶的表演,融老生和武生於一爐,既不乏昂揚的激情,又充滿軍人的陽剛,可以說是現代戲中最為成功的英雄形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