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谷山[江蘇省]

夾谷山[江蘇省]

夾谷山,海拔304米,位於江蘇省連雲港市贛榆區夾山鄉(今班莊鎮)境內,相傳春秋魯定公元十年(公元前500年),孔子相魯會齊侯於夾谷山,是中國古代歷史上重大事件之一。2500年多年來,夾谷山留給後人的遺蹟、碑碣、文獻尚存。明代這裡建有聖殿、聖化亭、魁星閣、夾谷書院等紀念孔子的建築物,今已不全。現有聖人殿、聖廟、聖化亭、魁星閣和夾谷書院等建築群遺址,建築面積約15000平方米。

基本信息

夾谷名勝

夾谷山夾谷山
夾谷山山谷深邃,樹木蔥蘢,風吹石洞,嚶嚶作鳥鳴聲,若即若離,形成了贛榆八景之一的“夾谷鶯啼”。山上還有聖人泉、老母奶奶洞、孟良石、響石、夾谷至蹤、尼山分秀等名勝景致。

夾谷鶯啼
自唐宋以來就已馳名。從明以後被列為“贛榆八景”之一。“夾谷鶯啼”,其實“啼不必鶯,風微石罅鶯聲也”。春日攀登,山花爛漫,沁人心脾,松濤滾滾,小溪叮咚。這時山風吹過石洞或岩隙而發出陣陣鳴響,千迴百轉,山鳴谷應,裊裊餘音宛如一條飛蛇在峰巒澗壑間盤鏇跌宕,循聲尋去,又不知鶯之所在。置身此處,這種無鶯自啼、以假亂真的神奇現象,是夾谷山特殊地理環境造成。夾谷鶯啼是平中見奇,神韻獨具,歷經千百餘年而不絕。古今無數文人雅士紛紛前來尼山分秀(圖中巨石)尋古,爭相賦詩吟誦。

尼山分秀
山頂一塊形如踞虎的凸立巨石上,鐫刻著“尼山分秀”四個大字。筆力遒勁,結構謹實。此石刻為清乾隆乙卯進士長白人王成題,邑人山東曹州府通判周萃元書丹,雖苔痕遍布,字跡斑駁,但鐵劃銀鉤,龍飛鳳舞,隱約可辨。“尼山”即指孔子降世于山東曲阜的尼山,夾谷山因有孔子相魯會齊侯結盟的緣故,分享了尼山秀美景色。這裡的山與尼山,兩山關聯,一題意足。夾谷山也因為有這些聖蹤遺蹟成佳境,可與那些名山大川相媲美,成為千古勝景!

會齊侯碑
會齊侯碑 會齊侯碑
遺碑屹立,碑鐫“孔子相魯會齊候處”八個楷書大字,落款為“萬曆丙子歲仲春吉旦”。史書記載,《春秋 定公十年》:“夏,公(魯定公)會齊侯於夾谷”。《左傳》:“公會齊侯於祝其(古贛榆縣名),實夾谷,孔丘相”。

聖母洞
此圓洞凌空壁立,進洞深曠寬大,洞門西南面對絕壁懸崖。相傳古時有一南海聖母居住這裡,信男信女常來這裡朝拜,消災免難、生兒生女十分靈驗,一年到頭香火不斷。至今早已神無洞毀,但還有不少信眾前來燒香拜仙。

夾谷詩詞

夾谷山從古至今,吸引了無數騷人墨客前來登臨,一攬聖地佳景,傳誦夾谷佳篇。
唐 進士 胡曾《夾谷》
夾山鶯啼三月天,野花芳草整相鮮。
來時不見侏儒死,空笑齊人失措年。
明 光祿寺卿 裴天佑《登夾谷山懷古》
翠微西近祝其城,齊魯當年此會盟。
幽洞雲深人已去,左壇松老月還明。
卻近余焰遺空谷,罷享流風動廢營。
我欲東臨尋勝跡,並尊東麓聽啼鶯。
清 知縣單疇書《夾谷啼鶯》
光山漠漠水流清,齊魯曾傳書載勝。
雲暗峰頭迷雁宇,風從洞底度鶯聲。
當年玉帛留殘碣,此日樵漁失舊楹。
聖化亭前頻徙倚,登臨不盡古今情。
康熙五十四年,贛榆縣知縣單疇書,官至尚書。

夾谷遺蹟

齊魯會盟禮壇遺址
夾谷山平台處就是齊魯會盟禮壇處,都是青磚青瓦石砌的古時建築,最上一處有三間大堂,從底到上共24級台階。今可見用碎石砌築而成的四五處長短不等、寬窄各異,就是古時所建。聖殿孔廟、奎星閣、夾谷書院等遺址房屋輪廓依稀可見。這些古建築物始建於何時,圯於何時,無從查考。
聖化亭
明朝隆慶年間,贛榆縣知縣顧鈐重建,創建於何時無從考證,後因年久、兵燹等天災人禍毀壞。清朝康熙年間,贛榆縣知縣俞廷瑞在任內觀聖蹤遺蹟,不忍心其跡湮滅,在康熙十二年,將聖化亭修復一新,並勒石以記。抗日戰爭時期,寺廟亭堂慘遭毀壞,今只剩一片廢墟。

夾谷之事

齊魯會盟遺址春秋末年,齊國負山臨海,富有漁鹽之利。魯國又窮又小,魯定公任孔丘為大司寇。東周敬王二年(公元前500年),齊大夫黎鉏進言齊景公:“魯任用孔丘,照此看來會危及齊國的。”,“及使使告魯為好會,會於夾谷。”齊景公派使者出使魯國,商量締結和好的會盟,地點在夾谷山。魯定公聽從孔丘建議,帶領左右司馬等大隊人馬到夾谷山與齊景公相會。夾谷山為魯東南界,與齊之南界相接。齊國想在盟壇上戰勝“知禮而無勇”的孔丘,齊國禮官叫演奏四方之樂,旌旄、羽袚、矛戟、劍盾一齊登場,鼓譟刺耳。孔子讓魯定公先退下,而自己挺身而上,登上台階高叫:“兩國國君為和好而來會盟,怎么能在此演奏夷狄之樂呢!”,又說:“裔不謀夏,夷不亂華,俘不乾盟,兵不逼好”。孔子從容數語,使對方張口結舌。“俾其君悔過而謀士氣奪,裔兵偃戈。一惟孔子聽。”齊景公無奈,決定盟好。齊國又歸還以前侵奪的魯國鄆、汶陽、龜陰等地,這就是中國古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齊魯會盟。夾谷山則因孔子的登臨而被後人稱作聖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