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冬捕

太湖冬捕

舊時,七扇篷帆的太湖大漁船是冬捕的主要力量。 在太湖的冬季大捕撈中,大船舢舨的下湖漁撈場而極其驚險刺激,頗有特色。 自古以來,太湖大船的舢舨漁撈是太湖冬季大捕撈的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簡介

太湖冬捕豐收太湖冬捕豐收
太湖魚類經過春殖、夏長、秋壯,至冬季時正是起網捕撈的季節所謂“三季靠一冬”。太湖冬捕是太湖漁家最繁忙也最歡樂的勞動。

冬捕過程

舊時,七扇篷帆的太湖大漁船是冬捕的主要力量。每當冬捕,都由四條大船組成作業單位,即“一帶”。兩船前導拉纜繩(漁船纜繩舊時都用韌性極好的竹篾,絞成杯口粗的竹纜,此纜拉力特強,浮力大,不沾水)驅石,稱“帶船”;另兩船在後牽漁網,稱“網船”。捕前,帶船和網船必須進行“對接”,以便連為一個整體。漁船的“對接”技術難度較大。其時就要由船上老大根據風向、風力及時調整篷帆的受力度,使兩船在適當的距離相對穩定,然後飛速向空中拋出纜繩,而對方船上的老大同樣要身手敏捷地接住,扣牢,才能正式開捕。如在黑夜中“對接”,則更是捕漁作業中的高難度“特技”。對接時,湖面漆黑一片,可謂伸手不見五指,要全憑兩支火把保證對接成功,拋纜、接纜都要準確無誤,這就絕非一日之功了。
對接後帶船和網船即分開各負其責,網船即下檣纜網拖捕,並每隔數小時用舢舨至湖中撈魚。這時正是小舢舨大顯身手的時刻。別看這小小的舢舨,只要駕馭得當,就能在茫茫太湖的浪尖波谷中“上竄下跳”,熟練自如地完成“排網、撈魚、運魚回船”等一系列漁撈作業。
在太湖的冬季大捕撈中,大船舢舨的下湖漁撈場而極其驚險刺激,頗有特色。
每當大漁船上的舢舨下湖漁撈時,全漁船上的工人,如下肩艙、半粒頭,甚而後艙的女工等,都會不約而同地去船頭配合。首先,與擋櫓、下肩艙一起,齊聲喊著漁家的“勞動號子”,從船頭向湖面一齊用力推出舢舨,使舢舨的一側側向湖面。這時,在舢舨從 2米高的船頭下沉湖中的一剎那問,擋櫓和下肩艙要身手敏捷地乘勢跳上舢舨,並連船帶人地傾入湖中。其時舢舨與漁撈手會同時在湖面的浪尖波谷中上下起伏,場面極為驚險。舢舨人湖後,迅即由擋櫓搖著櫓至漁網處,並在風浪中用雙腳調節自身的重心,上身要紋絲不動,迅速沿著網纜,進行排網、取袋、出袋、撈魚、扎袋等一系列漁撈工作,再重行將漁網放入湖中,動作十分嫻熟。這時漁撈手們用網兜撈魚入筐後再搖向大船,而船上的所有勞力又都會不約而同地聚集至船頭幫忙,齊聲叫著雄壯有力的漁家“號子”,用繩索、滑輪等工具,同心協力地先提上魚筐,然後再連人帶舢舨提上大船。自古以來,太湖大船的舢舨漁撈是太湖冬季大捕撈的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在漁撈時,根據太湖漁家習俗,兩隻網船之問還須瓦派一名下肩艙至對方船上,參與並監督對方的漁撈作業,此人稱為“矯人” (即監督、把握雙方公平合作的公正人),以示合作公正無私。同時,兩條“帶船”和兩條“網船”的捕撈職能,還規定“每枷風”(即一次風信)雙方要互換輪流擔任。

收穫

以前,太湖大漁船一般排一次網,可獲魚數百斤,甚至上千斤。魚運回船上後,馬上要剔除水草、雜質等,並將大魚碼在魚筐里等待買家收購,對500克以下的雜魚,則將魚從背部剖開,曬乾成圓形的“魚於”,以備船上的日常食用。如果捕捉到河鰻時,也只是充人雜魚中曬成魚乾而已,而撈到螃蟹時,則是煮熟後任由漁家小孩在船頭取食消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