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太平山頂纜車](/img/6/cd9/nBnauM3XyYTM4kjN2YjN3cDO0QTMwMjNygDNzQTNwAzMxAzL2YzLxA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歷史
![太平山頂纜車](/img/2/025/nBnauM3XwUjN4AzN3YjN3cDO0QTMwMjNygDNzQTNwAzMxAzL2YzL0g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太平山山頂纜車於1888年5月30日由港督威廉姆爵士於主持啟用典禮,通車初期,山頂纜車頭等車廂票價3毫、二等車廂2毫、三等車廂1毫,回程一律半價。當時纜車使用燃煤產生的蒸汽推動,木製車廂載客30人。通車首日共有600名乘客,首年的客流量就達15萬人次。
從1908年到1949年,車廂前兩個座位一直預留為港督專座,椅背上用黃銅片鑲嵌著“此座位為港督預留專座”,在開車前最後兩分鐘才向其它乘客開放。
1926年,山頂纜車正式改由電力推動。載客52人。
1941年12月11日,日軍占領九龍半島後,山頂纜車的機房受襲損毀,日軍一枚炮彈的碎片嵌在纜車兩台鋼纜鼓輪的底下。
1948年,全金屬纜車車廂正式投入使用,載客62人。1959年,全鋁製車廂正式投入使用,載客72人。是現在全自動化車廂的前身。
1950年代,好萊塢因聞名中外的山頂纜車與太平山景致,慕名遠道在山頂纜車取景。
1989年,山頂纜車進行翻新改良工程,耗資6千萬,引進由計算機控制的電力驅動系統,拆除架空電纜,在總站設供電路軌給纜車上使用,改用全新製造的全鋁製紅色車廂,載客120人。將每小時單程載客量從560人次提升到1400人次,並由當年的港督衛奕信爵士於同年9月20日主持啟動儀式。
1988年5月,山頂纜車通車一百周年,郵政局發行了山頂纜車百周年郵政紀念封。
時至今日,每年有超過400萬人次的遊客乘坐山頂纜車。
纜車運營
![太平山頂纜車](/img/3/b62/nBnauM3X3MDNxEzN4YjN3cDO0QTMwMjNygDNzQTNwAzMxAzL2YzLyU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纜車與許多登山道路交會,在「梅道」這段路徑是坡度最陡的地方,而在「寶雲徑」則可以欣賞到灣仔的景致,司機會暫停讓遊客觀賞;而在「麥當勞道」和「堅尼地道」均有入口可通到植物園及動物園。纜車的總站則在凌霄閣(thePeakTower)的三樓,旅客可在凌霄閣購物和進食,從凌霄閣上的觀景台可觀賞香港夜景。
山頂纜車百餘年均由一名司機駕駛兩節車廂,藉著長達1500公尺的鋼纜纏繞圓筒上,控制升降。回程時,纜車為原方向倒退下山。自從1888年運行以來從未發生意外。
山頂纜車每次啟動之前,必須先經過電腦程式自動進行安全檢查。山頂纜車特別備有3個相對獨立的剎車系統:電動停車系統、正常停車系統以及緊急停車系統。電控停車系統是自動減速,以完成自動剎車;正常停車系統在電動停車系統失效或無法有效防止意外發生時使用;緊急停車系統的制動力則相對較強勁。此外還備有一套特殊的制動系統,當正常停車系統失靈,或者當纜車行駛速度比正常速度超過15%或以上,又或是鋼纜鬆脫時會自動啟動。
運營路線編輯
太平山山頂纜車沿途車站:花園道總站、堅尼地道站、麥當勞道站、梅道站、白加道站和山頂總站。
花園道總站位於中環聖約翰大廈;山頂總站位於太平山頂凌霄閣。在白加道站與梅道站間有纜車會合區。
注意事項
![太平山頂纜車](/img/3/34a/nBnauM3X2QjN0kTN5YjN3cDO0QTMwMjNygDNzQTNwAzMxAzL2YzL1M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票價:
成人港幣28(單程);港幣40(來回)
小童港幣11(單程);港幣18(來回)
長者港幣11(單程);港幣18(來回)
遊客前往可於中環天星碼頭乘坐15C線穿梭巴士到達花園道山頂纜車總站
穿梭巴士服務時間:早上10時至晚上1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