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太和橋街道位於汾陽市區東北、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全街道轄6個行政村,5個居委會,人口34000人,面積751平方公里,耕地3096畝。經濟社會
近年來,太和橋街道黨委、辦事處在汾陽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攬全局,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屆三、四、五中全會精神,以最佳化經濟機構,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創建和諧社區為工作主線,按照轉型發展、安全發展、和諧發展的戰略要求,團結和帶領全街道人民,繼續解放思想、統籌發展、求真務實、團結奮進,全面完成了市委、市政府部署的各項工作任務,2009年全街道生產總值實現4.5 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突破7364元大關。街道所轄北關、北關園以村辦企業為依託抓大放小,集中力量打造名優企業、名牌產品,農副產品加工成為全街道的主導產業,汾陽王酒業有限公司先後被省、地、市評為“山西省創優名牌先進單位”、“山西省信譽AA級企業”、呂梁市百強企業、呂梁市龍頭企業;“德義園”系列調味品被評為山西省優質產品,北關園村全呂梁最大的建築建材市場——晉園裝飾城,年銷售收入達1000萬元,北關村、北關園村被呂梁市委命名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範村,東北村、籽城坊、古莊村、曹興莊充分發揮獨特的城郊優勢,大力發展第二、三產業,商業、運輸業、餐飲業等都得到了長足發展,成為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推進村。
街道緊緊圍繞新農村建設目標,把企業發展的工作重點放在積極應對挑戰,把握機遇,全面提升產品質量,努力培植新的經濟成長點上。積極引進資金、技術,推動企業發展上規模上水平,轄區內汾陽王酒業有限公司、鴻盛玻璃製品廠、德義園味業有限公司、全盛達包裝印業有限公司、狄遺元釀造廠等企業都進行了技術改造和擴大規模,提升了企業的生產水平和市場競爭力,同時引進資金大力扶持培植新項目,汾陽市狄青酒業有限公司、如益坊豆撈火鍋城、海濱玻璃有限公司、志文建築建材公司等企業的成立成為街道新的經濟成長點。
特色產品
汾陽王酒
該酒是街道北關村辰北集團汾陽王酒業有限公司的產品,採用了傳統的清香型白酒釀造工藝,選用當地優質高梁為主要原料,以大麥、豌豆等製成糖化劑和發酵劑,取當地優質泉水精心釀造而成,產品具有清雅純正、綿甜爽淨、酒體豐滿、餘味悠長為清香型白酒典型風格,企業通過了ISO9001:2000國際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產品合格率達到100%。實現了產品的“零缺陷”指標,獲北京國際精品博覽會金獎、第二屆中國農業博覽會金獎、山西省名牌產品,消費者指導品牌等稱號。“汾陽王”商標連續三屆被評為山西省著名商標,2006年12月汾陽王酒傳統釀造工藝被認定為山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德義園”“巧太太”牌系列調味品
街道北關村辰北集團德義園味業有限公司生產的產品,“德義園”“巧太太”牌系列小磨香油、腐乳、芝麻醬、老黑醬、醬油、辣椒醬各種調味等十大類、三十多個品牌,產品主要銷往太原、西安、包頭、北京、石家莊以及我省各大中城市等地,企業通過了QS食品認證,產品先後在97、98、99、2001、2003年被評為“山西省優質產品”、“山西省著名商標”、“十大上榜品牌”、“山西省消費者協會推薦可信產品”等榮譽稱號,2008年12月小磨香油、腐乳傳統釀造工藝被認定為山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小磨香油王”瓶貼,被國家知識產權局認定為外觀設計專利。文化旅遊
文化工作堅持用先進的社會主義文化占領陣地,不斷滿足民眾精神文化需求,大力挖掘、扶持發展農村文化、企業文化、社區文化、校園文化,加強文化市場管理。依託集會,節日積極搭建平台,動員民眾參加文化活動,展示文化風采。利用“三八”“五四”商貿文化節和校園文化節等節日組織各村、居、學校舉辦卡拉OK、比賽、民間收藏戲曲表演和街頭文藝表演等各項豐富多彩的活動,充分展示了民眾的才藝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各村充分利用現有健身場所,文化圖書室等資源,積極舉辦了各種民間文化活動,極大地豐富了民眾的文化生活。2004年北關村投資400多萬元,恢復重建古文物“五佛樓”引來無數遊人前來觀光,為北關村市場經濟的繁榮注入了活力。街道領導
王曉飛,男,1966年5月10日出生,1989年9月至2001年5月在三泉鎮人民政府工作,先後任副鎮長、副書記;2001年5月至2010年8月在栗家莊鄉政府工作,先後任副書記、人大主席、鄉長、黨委書記;2010年8月至今任太和橋街道黨委書記。郝彩秀,女,1968年10月出生,1990年8月至1992年2月在三泉鎮人民政府工作;1992年2月至2002年4月在團市委工作,曾任少工委主任;2002年4月至2004年6月任太和橋街道副書記;2004年6月至2007年4月任栗家莊政協主席;2007年4月至今任太和橋街道辦事處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