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太原王”是“太原王氏”的簡稱。另一種說法是指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的爵位,如漢文帝、爾朱榮等等曾受封為“太原郡王”,因此又簡稱太原王。太原王氏是太原地區的望族,歷史上太原王氏是漢代、魏晉南北朝、隋、唐、宋代以來的望族。太原郡更是王家的望出之郡,太原王氏的先祖可以追溯到東周的太子晉。
太原王
太原王氏
在中華百家姓中,王姓擁有最多的郡望,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王姓家族的超強繁榮。起源於山西的太原,從魏晉到唐朝都非常顯赫,與隴西李氏、趙郡李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范陽盧氏、滎陽鄭氏等七族並列為五姓七族高門。
太原王氏是王姓的肇興之郡、望出之郡,最早登上一流門閥士族的地位。她開基於兩漢之間,東漢末年的王允以他在國家、社稷上的力挽狂瀾而把這一家族推為天下名門。歷史進入魏晉南北朝之後,門閥政治走向興盛,太原王氏既是這一政治的受益者,也是這一政治的受害者。他們曾封侯拜相,出將入相,也曾屢遭磨難,坎坷備歷。
歷盡興衰沉浮之後,在北魏,太原王氏最終還是憑藉祖上蔭功和貴族身份,得以位列天下一流望族,興盛不墜達兩百年之久。大概就是從這時開始,“天下王氏出太原”的美譽流行開來。流風餘韻,厚積薄發,到了唐朝,太原王氏這塊沃土中終於孕育出了王勃、王之渙、王昌齡、王維等一批頂尖詩人,形成大唐詩歌史上一個目不暇接的詩壇盛宴。
在重視門第出身的時代,一個家族往往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順應歷史潮流則興,逆歷史潮流而動則亡,縱觀太原王氏的興衰史,歷史的經驗和教訓也很深刻,一個家族的沉浮不僅跟家教有關,往往跟社會的興衰有關,跟適應歷史潮流有關,“王而不王,不王而王”,現在的王氏更趨向於 “不王而王”,這樣的生存哲學更有利於王氏的生存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