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倉[江蘇省蘇州市太倉市]

太倉[江蘇省蘇州市太倉市]

太倉位於江蘇省東南部,長江口南岸。東瀕長江,與崇明島隔江相望,南臨上海市寶山區、嘉定區,西連崑山市,北接常熟市。全市總面積為823平方公里,轄1個街道、6個鎮和太倉港經濟開發區。太倉是一座歷史悠久、文化繁榮、教育發達的江南名城。有4500多年的歷史,春秋時期,吳王在此設立糧倉,故得名太倉,素有"錦繡江南金太倉"的美譽。太倉有金倉湖國家級風景區、沙溪古鎮、太倉現代農業園區等旅遊景點。太倉是離長江入海口最近的新型港口城市,也是江蘇省最發達的縣(市)之一,列全國百強縣前十強,榮獲首屆長三角最具投資價值開發區的綜合實力獎,同時也是江蘇省首批6個率先全面實現高水平小康縣市之一,先後榮獲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集體、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生態市等榮譽稱號。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太倉太倉

太倉古代為濱海村落,人煙稀少,戶不滿百。春秋時屬吳地,秦屬會稽郡,漢為吳郡婁縣惠安鄉。三國吳於此建倉屯糧,漸次發展。
元代於劉家港開創漕糧海運後,遂日益繁盛,成為萬家之邑。元末築太倉城。吳元年建太倉衛,明初置鎮海衛,屯兵駐防。
弘治十年(1497),割崑山、常熟、嘉定三縣地建太倉州。
雍正二年(1724),升為江蘇直隸州,並析地置鎮洋縣。
民國元年(1912),太倉州和鎮洋縣合併,定名太倉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始屬蘇南人民行政公署,後隸屬江蘇省蘇州地區專員公署。
1983年3月,改隸蘇州市。
1993年3月28日,撤縣建太倉市。清代,太倉是江蘇省下屬的一個直隸州,下轄4縣:鎮洋、嘉定、寶山、崇明,轄境除今太倉市,以及今上海市的嘉定、寶山2區和崇明縣以外,還包括今上海市中心城區的楊浦、虹口、閘北、普陀4個區的大部分。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太倉位於江蘇省東南部,長江口南岸。地處北緯31°20'~31°45'、東經120°58'~121°20'。東瀕長江,與崇明島隔江相望;西連崑山市;南臨上海市寶山區、嘉定區;北接常熟市。

地形地貌

太倉屬長江三角洲沖積平原。全境地勢平坦,自東北向西南略呈傾斜。東部為沿江平原,西部為低洼圩區。

氣候條件

太倉屬北亞熱帶南部濕潤氣候區,四季分明。冬季受北方冷高壓控制,

太倉市太倉市
以少雨寒冷天氣為主;夏季受副熱帶高壓控制,天氣炎熱;春秋季是季風交替時期,天氣冷暖多變,乾濕相間。太倉市平均氣溫接近常年,高溫日數略偏多;全年雨日接近常年,總雨量明顯偏少。雨量分布不均勻;日照略偏少,梅雨期降水分布不均勻,颱風影響較小,大霧少。全年氣候與往年相比較異常。全年平均氣溫16.3℃,比過去30年年平均值偏高0.1℃,比上年偏低0.3℃。年極端最高氣溫37.1℃,年極端最低氣溫-6.9℃。全年降水量853.8毫米,比過去30年年平均值少316.0毫米,比上年的1237.1毫米偏少31.0%,全年雨日127天(過去30年年平均值126.7天)。汛期(5月—9月)總雨量611.9毫米,比歷年(1959年到2010年,下同)平均值(674.3毫米)略少。汛期雨日72天,比歷年平均值(59.5天)偏多,超過50毫米的暴雨日3天,接近歷年平均值(2.6天)。全年出現5天超過17米/秒的大風。全年日照1858.1小時,比常年平均值(1906.6小時)略少。6月10日入梅,6月27日出梅(入梅、出梅均比常年平均偏早),梅雨期17天(歷年平均值24.3天),梅雨量256.5毫米(歷年平均值217.1毫米),梅雨期內出現暴雨2天。

行政區劃

太倉市隸屬江蘇省蘇州市管轄,市人民政府駐地城廂鎮。2013年末,太倉下轄城廂鎮、瀏河鎮、浮橋鎮、沙溪鎮、璜涇鎮、雙鳳鎮、港口開發區、經濟開發區、科教新城,有婁東街道辦和88個建制村(行政村)、3205個村民小組、67個居民委員會。

人口民族

人口

2013年年末戶籍人口47.45萬人,比上年增加1900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6.55萬人。人口出生率為7.11‰,死亡率為8.03‰,自然增長率為-0.92‰;年末常住人口70.70萬人,城市化率為64.48%。

民族

太倉為漢族聚居地區,少量少數民族散居。

2013年末,全市有蒙古、回、藏、維吾爾、苗、彝、壯、布依、朝鮮、滿、侗、瑤、白、土家、哈尼、傣、黎、傈僳、佤、畲、水、東鄉、納西、達斡爾、仫佬、羌、布朗、仡佬、錫伯、俄羅斯、鄂倫春、赫哲等32個少數民族,527戶、711人(不含少數民族流動人口),其中以回族、滿族和土家族居多。

社會事業

科技

2013年全年授權專利6179件,其中發明專利334件。新增國家“千人計畫”人才5人、省“雙創”人才8人;獲批省級以上科技項目69個,其中國家級26個;新增省級院士工作站等研發機構18家。大中型工業企業研發機構覆蓋率超過99%。新增高新技術企業39家、省民營科技企業56家、高新技術產品125隻、國家重點新產品3隻。

衛生

2013年,全市各級各類醫療機構223所,其中綜合醫院5所,中醫醫院1所,專科醫院2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23所,鄉鎮衛生院17家,血站1所,婦幼保健機構1所,急救中心1所,疾控中心1所,診所、醫務室66所,衛生培訓與健康促進中心1所,衛生監督所1所,醫學會1所。年末衛生機構擁有床位3297張,擁有衛生技術人員3872人。

文化

2013年年末各類藝術表演團體210個,文化館、公共圖書館、博物館各1個,檔案館3個,公共圖書館總藏書量84萬冊,已開放各類檔案3474萬卷,比上年增長105.7%。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創建成功。舉辦了中國太倉攝影展。檔案數位化工作經驗全國推廣。名人館、美術館建成並對外開放。

教育

2013年,全市擁有國小29所,普通國中15所,普通高中3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中等職業學校1所,高等職業技術學院1所,外來民工子弟學校8所,社區教育中心7個,老年大學1所。全市在校學生7.6萬人,其中公辦學校6.6萬人。全市學齡兒童入學率、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均為100%,國中畢業生升學率達到99.7%。全市中國小擁有教職員工4387人,其中公辦學校4012人。

主要學校
健雄職業技術學院 太倉市實驗國小 太倉市科教新城南郊幼稚園
江蘇省太倉高級中學 太倉市科教新城實驗國小 太倉市機關幼稚園
江蘇省沙溪高級中學 太倉市經貿國小 太倉市三八幼稚園
太倉市健雄職業技術學院 太倉市朱棣文國小 太倉市藝術幼稚園
太倉市明德學校 太倉市陸渡中心國小 太倉市婁東幼稚園
太倉市實驗中學 太倉市城廂鎮第一國小 太倉市實驗幼稚園
太倉市榮文學校 太倉市城廂鎮第三國小 太倉市弇山幼稚園
太倉市浮橋中學 太倉市城廂鎮第四國小
太倉市第一中學 太倉港港口開發區第一國小
太倉市第二中學 太倉市科教新城南郊國小
太倉市新區中學 太倉市金倉湖國小
太倉市陸渡中學 太倉市滬太外國語國小

體育

2013年全年承辦2項國際、5項全國和3項省級賽事;組織包括足球聯賽、百村籃球等各類群體活動約150項次,參與人數12萬多人次。新增了29套全民健身工程(點)。15個村(社區)“三個一”工程基本完工。

社會保障

2013年年末全市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30.05萬人,參保率99.8%,參加失業保險職工24.35萬人。

太倉市太倉市
全市居民醫療保險覆蓋率99.9%。大病醫療保險平穩運行。公積金繳存城鎮職工覆蓋率68.0%。
全年組織培訓城鄉勞動力2.06萬人次,全市參加技能培訓1.3萬人,參加技能鑑定1.37萬人,頒發國家職業資格證書1.14萬份。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05%,比上年下降0.24個百分點。
低保標準提高至每人每月650元,發放低保金2980萬元、貧困慰問金(慰問品)2895萬元、物價補貼156萬元。低保邊緣重病困難對象救助範圍由8類擴展到15類。市頤悅園基本建成,33家日間照料中心(站)和43個助餐點完成建設。
啟動公租房、廉租房和直管公房“三房並軌”,全年新增公租房(廉租房)1511套、經濟適用住房50套、限價商品住房550套,基本建成保障房3706套。

城鄉建設

2013年,“智慧太倉—數字城市全覆蓋”系統啟動實施。主城區建設提檔升級,新港城形態不斷完善,科教新城拓展新鎮區建設加快推進。城市環境“五大整治、五大提升”行動和城市環境綜合整治“931”行動深入推進。沙溪、瀏河完成“美麗城鎮”建設蘇州市示範點創建。339省道東延、沿江高速上海路匝道等建成通車,楊林塘及吳塘河航道工程全線開工。鹽鐵塘16.9公里、湖川塘二期3.9公里河道整治完工,完成110千伏直塘變等5項電網工程,新增主變容量23萬千伏安,實現電氣化村鎮全覆蓋。

環境保護

2013年,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源消耗比上年下降4.6%,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削減5.9%、6.7%、18%和19.6%。空氣品質優良天數率達80.5%。環境綜合指數95.45分。新增綠化面積1.52萬畝,林木覆蓋率和建成區綠化覆蓋率分別為17.6%和42.0%。

友好城市

英國偉盧市
澳大利亞德溫特瓦利市
加拿大索里市
義大利羅索里納市
日本青谷町
肯亞馬林迪市
新加坡新加坡
德國施佩耶爾市

經濟概述

2013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02.2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0.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6.84億元,增長3.2%;第二產業增加值532.46億元,增長9.0%;第三產業增加值432.98億元,增長12.0%。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41785元,增長10.6%。第一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3.7%,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53.1%,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43.2%。

第一產業

2013年全年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63.10億元,比上年增長9.7%。其中,農業產值26.90億元,增長10.2%;畜牧業
太倉產值14.90億元,增長8.4%;漁業產值12.95億元,增長7.9%。糧食、棉花、油料種植面積分別為29.35千公頃、0.27千公頃和1.88千公頃,糧食、棉花、油料作物總產量分別為214532噸、324噸和4824噸。年末生豬存欄19.41萬頭,生豬出欄26.03萬頭;年末家禽存欄464萬羽,家禽出欄1785萬羽。
新增高標準農田4.5萬畝、高效設施農業0.6萬畝,新建水稻工廠化育秧點5個。新增農機具1779台(套),農業綜合機械化率達92.7%。新增農民集中居住戶5323戶,集中居住率達63%。農村工業企業向園區集中度91.7%。新增合作農場2家,新組建合作聯社6家,9家社區股份合作社完成資產量化工作。村均集體經濟可支配收入達675萬元,比上年增長12%。

第二產業

2013年全年完成工業總產值2564.36億元,比上年增長5.3%。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983.71億元,增長
太倉6.4%。年末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193家,年產值突破億元企業319家,其中超20億元企業20家、超50億元企業3家。
全年完成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2446.15億元,比上年增長5.4%。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1894.62億元,增長6.5%。實現利稅總額174.87億元,增長12.2%;利潤總額115.17億元,增長18.5%。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利稅總額155.36億元,增長20.1%;規模以上工業利潤總額104.12億元,增長24.8%。
全年實現新興產業產值987.80億元,比上年增長6.9%,高於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增幅0.5個百分點,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比重為49.8%。

第三產業

2013年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8.70億元,比上年增長12.1%。按消費形態統計,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185.68億元,增長9.9%;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33.02億元,增長26.1%。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151.49億元,鄉村消費品零售額67.21億元,分別增長17.5%和1.7%。
2013年全年新批外資項目85個,完成註冊外資7.93億美元,比上年下降50.6%。完成實際利用外資6.18億美元,下降23.8%,其中服務業到帳外資3.05億美元,增長162.1%。實現服務外包接包契約額6.94億美元,離岸執行額2.93億美元,分別增長72.4%和58.4%。

文化藝術

太倉自古為文化之鄉。早在晉代,名士瞿硎等活動於境內傳布知識文化。明初鄭和七下西洋,在劉家港啟航停泊,
太倉溝通太倉與東南亞各國文化交流,並留下碑文、實物、著作等歷史性重要文物。譽為“百戲之祖”的崑曲和優美動聽的江南絲竹都源自太倉南碼頭一帶。明清園林之盛,有“太倉園林甲東南”之譽。太倉建州後學堂、書院盛極一時,培養出眾多傑出人才張溥興社、王世貞興文,吳偉業興詩,陸世儀興學,“四王”(王時敏、王鑑、王翬、王原祁)興畫,使太倉文化得到全面發展,民間讀書成風。現今,太倉的文化更具有開放性,多種特色文化豐富多彩,有全國橋牌之鄉、武術之鄉、龍獅之鄉、民樂之鄉等稱號。

交通運輸

在太倉市區北部,太平北路與南京路交匯處建有全國縣級市最大的公共汽車客運站

太倉市太倉市
太倉交通四通八達,現過境的幹線公路有204國道與339、338省道。沿江高速和蘇崑太高速在境內互通,離滬寧高速蘇州出口僅20餘公里。太倉汽車站發至全國各地有近千條客貨運專線。上海捷運11號線-嘉定北站到太倉市區有太嘉快線連線,用時只需20分鐘;上海捷運7號線-美蘭湖站到太倉市瀏河鎮亦有滬瀏快線連線,用時40分鐘。此外,太倉市公共運輸卡現可在長三角範圍內的上海、無錫、蘇州、崑山、常熟幾市通用,亦可在安徽省阜陽、淮南兩市使用。
太倉
太倉港區的國際客運站現已開通由太倉港發至日本下關港,台灣基隆港、台中港等地的客貨運專線。太倉全境河道密布,水上交通便利。
正在修建的滬通鐵路已敲定的有9個站,江蘇境內分別是平東站、南通西站、張家港北站、張家港站常熟站、太倉港站、太倉站等7個站,上海境內有安亭站、黃渡站2個站。這其中,由於滬通鐵路與規劃中的沿江城際鐵路共用張家港至安亭部分,所以在常熟還為沿海城際預留了常熟東站。另外,太倉市也在爭取再多設一個太倉南站。最終的站點設定要待項目初步設計完成後才能出來。
太倉港地處長江入海口南側,太倉市東部。口岸位於長江白茆沙南水道,上至白茆河口,下至瀏河,中心位置在七丫口,即北緯31°37′00"、東經121°14′00"。口岸線38.8公里,其中深水岸線25公里,距吳淞口僅13海里,是距長江入海口最近的港口。港區範圍內岸線基本平直且邊灘穩定,終年不凍不淤,深水區開闊、穩定,能滿足5萬噸級船舶迴轉水域的要求,是長江下游地區最佳港址之一。

旅遊景點

景點

金倉湖風景區(市區東亭北路),德國風情小鎮(太沙公路以西),城廂萬豐生態園(金倉湖以北),太倉名人館
太倉(太平路縣府街路口),毛家市古鎮(市區東倉北路),州橋、建於元代金雞橋,井亭橋(在科教新城),樂蔭園、墨妙亭(市區太倉公園內)、南園、憩園、弇山園,天鏡湖(在科教新城),張溥故居、王錫爵故居(市區新華路)、高仁歧油畫館、港區碼頭、梅花草堂、鄭和紀念館、太倉博物館,宋文治藝術館。

特產

大致有:中華絨螯蟹、興隆茄子、新毛芋艿、太倉“三豆”、美術奇葩麥秸(桿)畫、工藝鞋、紅木雕刻、太倉香蔥、太倉全羊宴、太倉板橋西瓜、太倉糟油、太倉肉鬆、板橋西瓜、肉鬆骨頭、春凰牌燠雞、太倉灶頭畫、太倉太師餅、長江四鮮、太倉白蒜、豬油米花糖、太倉珍蔬紫葛葉等。

城市名人

古代

王世貞、陸世儀、吳偉業、徐上瀛、張溥、魏良輔、王時敏、王鑑、王原祁、仇英、陸子崗、朱清、郟亶、王錫爵、王忬、王掞、凌雲翼、王在晉、徐禎卿、毛澄、畢沅、陸增祥。

近現代

陸寶忠、倪德、洪錫范、俞慶恩、項堯仁、蔣汝坊、俞鍔、李田文、呂品生、周斌、楊子清、朱屺瞻、宋文治、俞頌華、俞慶棠、錢抵千、錢旭滄、唐文治、朱增元、朱石麟、傅煥光、朱傳茗、浦太福、顧阿桃、吳曉邦、蔣恩鈿、王健行、徐祖遠、姚永芳、顧薇。
著名科學家
唐孝威、唐孝炎、黃勝年、鄒世昌、楊勝利、吳建屏、朱棣文、吳健雄。
突出貢獻中青專家
劉金鴻。
優秀科技專家
黎明、朱行、周海瑤、蔡萌萌、謝文曉、曹全南、陳平、張安巡、任鴻基、向貴、馬以榮、育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