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概況
【作品名稱】天門謠·登採石蛾眉亭
【創作年代】北宋
【作者姓名】賀鑄
【作品體裁】詞
作品原文
天門謠·登採石蛾眉亭 牛渚天門險,限南北、七雄豪占。清霧斂,與閒人登覽。待月上潮平波灩灩,塞管輕吹新《阿濫》。風滿檻,歷歷數、西州更點。
作品注釋
①採石:采石磯,又名牛渚,在今安徽省馬鞍市江東岸,為牛渚山突出長江而成。形勢險要,古代為江防要地。
②蛾眉亭:宋神宗熙寧間,太平州(今屬安徽)知州張瑰在牛渚山上築亭,名“蛾眉亭”。
③灩灩:曲名,即《阿濫堆》。
④歷歷:清晰。
作品譯文
牛渚磯、天門山地勢奇險,憑恃長江天嶄將南北隔斷,七代豪傑相繼雄盤。清冷的晨霧消散,讓閒雅的人登磯遊覽。等待明日升天,平闊的江湖波光瀲灩,聽羌笛輕輕吹奏著新曲《阿濫》。蛾眉亭的欄檻,清晰地數著,從西州城傳來的打更的鼓點。
作品賞析
該詞是別具一格的登臨懷古之作。公元1096年(宋哲宗紹聖三年)四月,賀鑄去江夏(今武漢)赴任,途經當塗,適逢當時太平知州呂希哲捐官俸重修峨眉亭竣工,於是寫下了《蛾眉亭記》;公元1105-公元1107年(徽宗崇寧四年至大觀元年),作者又曾任太平州通判,這首詞當寫於這兩段時間之一。據宋王灼《碧雞漫志》,本篇詞牌應為《朝天子》。《天門謠》是作者依據本篇內容改題的新名。上片“牛渚”二句,寫採石礬地勢險峻,扼天下要衝。“清霧”二句,寫登覽之時,恰逢霧斂日晴,心神為之一爽。下片“待月上”二句,寫月夜江舊聞笛,宛如仙境。“風滿檻”二句,寫東風勁吹,西州更點歷歷可數,仿佛許多年來就是這親,給人一種雖世事變幻,但時空無限的滄桑感,弔古之韻味頓出。從此詞可品味得出以史為鑑,這正是本詞的含蓄處。全詞氣韻沉雄,在小令中誠不多見。
作者簡介
賀鑄(1052-1125),字方回,自號慶湖遺老,祖籍山陰(今),生長於衛州(今)。長身聳目,面色鐵青,人稱賀鬼頭。孝惠皇后族孫,授右班殿直,元佑中曾任泗州、太平州。晚年退居蘇州,杜門。不附權貴,喜論天下事。能詩文,尤長於詞。其詞內容、風格較為豐富多樣,兼有豪放、婉約二派之長,長於錘鍊語言並善融化前人成句。用韻特嚴,富有節奏感和音樂美。部分描繪春花秋月之作,意境高曠,語言濃麗哀婉,近秦觀、晏幾道。其愛國憂時之作,悲壯激昂,又近蘇軾。愛國詞人等對其詞均有續作,足見其影響。代表作為《·橫塘路》、《鷓鴣天·半死桐》、《芳心苦》、《生查子·陌上郎》、《浣溪沙》([一]、[二]、[三])、《搗練子·杵聲齊》、《思越人》、《小梅花·行路難》、《搗練子·望書歸》、《採桑子》等,其中以《青玉案·橫塘路》、《鷓鴣天·半死桐》、《芳心苦》三首為最著名。《鷓鴣天·半死桐》悼念詞人相濡以沫的妻子,字字悲切,如泣如訴,“空床臥聽南窗雨,誰復挑燈夜補衣”這一句更是飽含深情,哀婉淒絕。《芳心苦》寫“斷無蜂蝶慕幽香,紅衣脫盡芳心苦”的荷花,視角新奇卻又不失於理,且托物言志,可謂手法高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