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門河水電廠

1938年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兵工企業紛紛內遷,國民黨石林兵工廠、瀋陽兵工廠、江陵兵工廠等幾家兵工廠陸續遷到桐梓,改名為四十一兵工廠,職工和家屬近兩萬人。 應抗戰之需,兵工廠電力缺乏,由國民政府軍政部兵工總署決定修建天門河水電廠,於1944年從美國購進兩台“奇異公司”製造發電機組,發電量為576千瓦。 1942年,電站的蓄水水庫落成,水面百餘畝,可蓄水40餘萬立方米,成為景色秀美的山間湖泊。

天門河水電廠位於桐梓縣婁山關鎮獨石村上天門洞西側,廠區距壩區(小西湖)約1公里。1938年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兵工企業紛紛內遷,國民黨石林兵工廠、瀋陽兵工廠、江陵兵工廠等幾家兵工廠陸續遷到桐梓,改名為四十一兵工廠,職工和家屬近兩萬人。它直屬國民黨軍政部兵工總署西南分署領導,每日生產“七九”步槍200餘支、捷克式輕機槍89挺輸送到抗日前線。應抗戰之需,兵工廠電力缺乏,由國民政府軍政部兵工總署決定修建天門河水電廠,於1944年從美國購進兩台“奇異公司”製造發電機組,發電量為576千瓦。由美國卡爾少校押運,經印度越過喜瑪拉雅山空運而來,創造了當時中印空運重件記錄。電站由總工程師陳祖東負責,組織清華大學、東北大學、西北大學、浙江大學、工業大學五所大學人員參與聯合設計。幾千民工苦幹了三年半時間至1944年,才修成這座貴州歷史上的第一個水電站。1942年,電站的蓄水水庫落成,水面百餘畝,可蓄水40餘萬立方米,成為景色秀美的山間湖泊。為撫慰員工思鄉情緒和幽禁愛國將領張學良之需,仿西湖格局在湖中修了幾處景點,有“三潭映月”、“柳浪聞鶯”、“望湖亭”、“湖心亭”、“放鶴亭”等,水庫故名“小西湖”。
天門河水電廠廠區南北長850米,東西寬300米,總占地面積約20畝,利用天然溶洞開鑿地下室作為主電機房,裝一號、二號發電機組和水輪機,地下室及通道由青石砌成、拱券頂,配電室建在主機房頂上地表,前後各有豎井,為設備垂直運輸通道,同時便於空氣流通。廠區內還設有工人宿舍、食堂、工房等配套設施。
從選址、規劃到建築設計,都遵循了實用、保密、防空等原則,依山而建,整個主體工程全在新開鑿的隧洞內。可謂巧奪天工,而兩台發電機組至今仍然運轉正常,其文物價值遠遠超過其送電價值,是為抗戰服務的最好物證。對研究我國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水利電力和科學技術發展史有著重要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