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概況
天目湖鎮坐擁沙河、大溪兩座國家級大型水庫,且處天目山余脈,從高空俯視,猶如少女臉上一雙亮麗的眼睛,故稱“天目湖”。位於溧陽市南部,距市區8公里,東和戴埠鎮相連,南與安徽廣德縣邱村鎮、郎溪縣凌笪鄉接壤,西同社渚鎮、南渡鎮鄰,北靠溧城鎮。1949年屬中芳鄉。1956年,分屬中芳鄉和茶亭鄉。1961年,以山丫、茶亭2個公社的7個生產大隊建沙河藝天目湖鎮場(以沙河命名),同年改建沙河人民公社。1983年,將原屬戴北公社的田家山、白梗2個大隊劃歸沙河公社,同年改為沙河鄉,鄉
政府駐地東陵。1999年,以“天目湖”命名置天目湖鎮。2000年,茶亭鎮併入。2004年,平橋鎮併入。同年,天目湖旅遊度假區管委會與天目湖鎮合併,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班子管理。2007年4月,大溪水庫周邊的山南、毛尖、洙漕和觀山4個行政村劃歸天目湖鎮管轄,形成今境。
1957年,省水利專家在溧陽考察,研究了當地地形。發現一馬平川的沙河兩邊是延綿不斷的碧綠大山,如在沙河的下游,能攔住這些水,用水發電,灌溉田地,旱澇保收,造福民間,應是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於是就開始建造了“沙河水庫”。
1992年,為了適應改革開放的需要,沙河水庫便改成了現在的“天目湖旅遊區”。
天目湖工業園經過6年的建設,已建成5.5平方公里工業園區和2.3平方公里的商住配套區,入園企業達142家,年銷售1000萬元以上企業65家。逐步形成了以中材國際、布勒機械、鵬程鋼構、鋼銳等企業為代表的裝備製造業基地,以安靠電纜附屬檔案、華源電力等企業為代表的輸變電配套產業基地,以天目固態照明、順風光電為代表的節能環保和新能源產業基地,已成為高科技企業落戶的寶地。
2011年實現工業納稅銷售61.7億元,地區生產總值30.6億元,財政收入達4.55億元。
隨著經濟的發展,集鎮建設也如火如荼,幾年來,鎮先後投入6000萬元進行了集鎮改造和建設,尤其是隨著天目湖商業
一條街的開發和建設,使鎮區面積不斷擴大,並與度假區連為一體,各項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也日益完善,並不斷加大了集鎮管理和創衛力度,一個美麗,整潔的現
代化新型小城鎮已基本形成。
經濟發展
以工業園區為發展工業經濟的重要載體,採用滾動發展的原則,進一步完善供電、供水、排水、電信、道路等基礎設施,通過配套土地、規劃與建設、稅收、社會事業等一系列優惠政策。在保證工業集中區東發紡織、南亞塑膠、重型機械等重點企業的規模化發展的基礎上,進一步創新合作、合資方式,把工業園區的區位、產業優勢與天目湖品牌優勢緊密結合起來,進一步增強鎮(區)經濟發展的整體競爭力,促進天目湖工業經濟的跨越式發展。天目湖鎮(區)按照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要求,全面實施“競爭力提升”行動綱領,著力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增長方式,天目湖鎮(區)經濟呈現增長速度較快、運行質量較高、結構趨於最佳化、統籌與和諧發展水平提高的良好局面,向市委、市政府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天目湖鎮(區)共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8.6億元,同比增長58%,完成工業投入13.7億元,同比增長59%;完成工業納稅銷售收入12.9億元,同比增長55%,實現財政收入(預算內)1.6億元,同比增長67%;完成協定註冊外資21209萬美元,同比增長119%,實際利用外資7112同比增長44%。
面對越來越嚴峻的發展形勢,也為了積極順應因國家巨觀調控到來的政策變化,天目湖鎮(區)提前思考、超前謀劃,力爭2008年各項經濟主要指標均增長25%以上,為明年經濟工作指明了方向。一是抓政策引導,完善政府內部各項考核制度,制定“項目建設周期、投資強度、稅收回報、單位面積貢獻等”相掛鈎的企業投資政策,引導企業做大做強,並相應加大創新創優的扶持力度;二是抓招商引資,堅持“內外資並舉和招商、選商並重”原則,盤活、用活現有存量土地,將有限的土地資源用到最好的項目上,培育產業鏈,培養龍頭、骨幹型企業,並力促項目早簽約、早開工、早收益;三是抓項目推進,通過加大獎懲力度、強化督查、跟蹤服務等方式,及時協調解決項目推進中遇到的各種矛盾和問題,為企業營造更為優良的發展環境;四是著力化解各項制約,加快礦山整治和土地復墾,合理規劃工業園區建設,擴大融資渠道,保障各項建設的順利進行;五是以旅遊集人氣、促發展,充分利用天目湖優越的自然環境和豐富的旅遊資源,堅持環保優先,進一步開發、引進新的旅遊項目,以旅遊提升知名度,服務全鎮(區)經濟的健康快速發展。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兩大目標,堅持以市場為導向,重點發展品牌農業和觀光農業,以效益為中心,以科技為動力,深化農業結構調整,加強農田基本建設和水利設施建設,加速低效農業向高效農業、初級農業向商品農業的轉變,加快農業產業化經營步伐,著力培育壯大農產品加工、銷售龍頭企業,形成農戶——龍頭企業——市場的產品鏈。建立農業標準化生產基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畝效益,以南錢村1100畝大棚為載體,在中心大道兩側引導農民栽種300畝特色蔬菜、水果,形成1500畝的高品位、高效益科技示範園。大力發展綠色食品,無公害食品,提高農副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使天目湖品牌農業走出家門,走向市場,增加農業附加值。通過對核心區提高品位,提昇平台,對南山區擴充內涵,擴大優勢,對新鎮與大溪區的產品最佳化與氛圍強化,用科學的發展觀,策劃鄉村旅遊等項目,適應當前旅遊趨勢和市場需求,以旅遊業的發展來整體帶動天目湖一、二產業的發展,實現資源的合理化配置與利用。2011年全鎮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0.6億元,增長18.9%;財政收入4.58億元,增長23.6%;其中一般預
算收入2.63億元,增長21.7%;國稅1.26億元,增長14.8%;地稅3.17億元,增長29.1%;工業納稅銷售60億元,增長36%,工業有
效投入26億,增長26.2%;工商登記註冊外資6000萬美元,實際到賬外資3900萬美元;接待遊客630萬人次,旅遊直接收入達7.5億元,分別增
長26%、24%;農民人均純收入15600元,增長19%。
回顧2011年的工作,我們主要做好七個堅持:
一、堅持突出工業經濟轉型升級年主題。以加快科技創新促進轉型升級。明確園區轉型的定位是發展科技型園區,出台了《關於鼓勵企業創新創優、促進企業轉型升級的獎勵意見》,拿出近1千萬元用於獎勵企業自主創新,發揮好5家省高新技術企業的帶頭示範作用,園區內企業主動積極研發高新產品轉型升級,中材國際今年新獲省高新技術產品認定3個,獲常州市高新技術產品認定4個;上齒獲省高新技術產品認定3個;完成歐標燃燒器、正申飼料機械等42件專利的申報,布勒、上齒、中材等10家企業申報江蘇省民營科技企業,其中中材獲省高新技術企業認定。以重點項目投入推動轉型升級。27個重點工業項目總投資60.5億元,2011年完成投資15.82億元,已有8個項目竣工投產。總投資1.5億美元的順風光電光伏組件項目規劃建築面積15.7萬平方米,一期第一幢2.6萬平方米廠房主體已竣工,正在進行設備調試;總投資10億元的靈龍科技新型A2級複合防火板材料,一期3條生產線已有2條試生產;總投資2億美元,第一期投資3000萬美元的固態照明項目,3.3萬平方米的辦公樓、廠房已全面竣工,新廠房設備正在調試,近期將投產。以招商選資助推園區轉型升級。根據園區定位,招商選資的質量不斷提高,江蘇軟體園天目湖基地已簽約,註冊資本1.5億元,已核准名稱,正在註冊和商討用地規劃;註冊資本2400萬歐元的安德里茨已註冊,正在做環評能評和廠房規劃設計;註冊資本3000萬美元的布勒產業園也已註冊,正在做開工前的準備工作;還有LED產業園、哈斯馬克等一批高科技含量的外資項目正在緊密跟進中。
二、堅持培育龍頭企業帶動現代農業轉型。以推廣良種為突破口,提高糧油生產效益,良種覆蓋率達98%以上,萬畝示範區建設取得成效,示範區水稻單產平均達684公斤,創水稻單產歷史新高。堅持發展設施農業,走高效、生態之路,已發展設施農業面積2萬多畝。加快龍頭農業企業建設,聯創有機農業園2011年投入2000萬元進行標準化大棚等基礎設施建設,種植200多畝有機蔬菜和200多畝有機水稻,現已有固定客戶500多戶,每天供應39個品種的有機蔬菜,月出菜達20多噸;江蘇天目湖生態農業有限公司2011年投入近億元,和新疆農科院哈蜜瓜研究中心簽訂協定,發展大棚種植精品瓜果,完成園區景觀綠化提升工程,栽植大型朴樹、榆樹和廣玉蘭、桂花等珍貴樹木上百萬株,建成20幢農民安置房;另外蓓茗高效設施觀光農業、玉蓮生態園等重點農業項目建設都取得突破性進展。同時,引導設施農業與觀光農業相結合,大力發展農業旅遊項目,重點推進江蘇天目湖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爭創國家4A級旅遊景區建設。
旅遊基礎設施
天目湖鎮(區)旅遊基礎設施累計已投入15億元,現有綜合型旅遊企業12家,其中五星級酒店1家,四星級2家,三星級4家,全國百強旅行社1家,新建的中歐論壇會址、天目湖鄉村俱樂部項目、天目湖世外桃源、天目湖綜合娛樂城等項目的興建,將構成天目湖會務、休閒、旅遊的新格局。天目湖鎮(區)集鎮先後投入6000多萬元用於基礎設施建設,天目湖鎮(區)初步成為集一、二、三產業聯動開發、社會事業同步發展的綜合型現代小城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