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王廟景區

天王廟風景區,坐落在鳳凰縣城西南6公里處的209國道旁的靈王山。 天王廟也稱三侯祠、三王廟,遊人從東門井沿百級石階可登山進廟。 天王廟不僅是民族古建築的典範,而且還是辛亥革命紀念地。

天王廟風景區,坐落在鳳凰縣城西南6公里處的209國道旁的靈王山。它的北面是百米懸崖絕壁,下臨深潭,東、南、西三面,丘陵山巒,綿延起伏。一條林陰小徑直通靈王山。遙望山間密林深處,縷縷嵐氣徐徐升起,輕煙裊裊如海市蜃樓,如仙境。走近,但見紅牆碧瓦,翹椽巨檐,畫棟飛梁,建築別致,風光旖旎,景色秀美。為湘西苗疆的一處勝景。天王菩薩在湘西人們心中享有很高的地位,善男信女,南來北往的遊客,都要到天王廟燒幾疊紙錢,上幾柱高香,祈禱天王賜福免災,風調雨順,國泰民安。靈山公園其他娛樂設施如攀岩,水上運動等,正在規劃開發中。2003年4月4日,首屆麻陽民俗苗鄉風情旅遊節在此舉辦。
天王廟也稱三侯祠、三王廟,遊人從東門井沿百級石階可登山進廟。
天王廟不僅是民族古建築的典範,而且還是辛亥革命紀念地。1910年至1911年,鳳凰苗族愛國人士唐力臣、田應全等在此建立了國民革命新政權--湘西軍政府,並在天王廟舉行慶祝活動。天王廟內,至今仍保存有辛亥革命起義軍信條標語。
整個建築布局巧妙而得體,造型雄偉而秀麗,環境幽雅、古樸恬靜,在此可欣賞鳳凰古城的全景。
天王廟一組工藝精巧的古建築群,相傳是為祭祀“統三十六人,殺苗九千”,替朝廷效忠,殘酷鎮壓苗族兄弟,分別被皇上封侯,最後又被朝庭毒害的宋代楊業第八世孫楊應龍、楊應虎、楊應豹三兄弟建的祠廟。
三王何許人也?相傳為南宋宣撫靖州軍民總管楊勝龍、楊勝彪、楊勝纂三兄弟。南宋紹興末年到淳熙初年,有辰郡(今辰溪一帶)“土蠻叛賦首“龔之德、龔之奇據浦市一帶,“焚掠瀘麻”;有杜夜(今七良橋鄉杜夜村)“蠻酋”雞冠大王何車,高都“亂民”周彥、周德星等與“峒酋“一起,“精挑悍賊九千”,“蹂躪楚邊,湘西大擾“常德郡守鄢爾榮,無力征剿和收拾騷亂的局面,便向南宋朝庭報告,派兵剿滅,宋孝宗皇帝,便命令楊氏三兄弟出征,他們設計誘敵到鳳凰奇梁橋洞邊進行決戰,大敗賊部。民間有歌謠頌楊氏兄弟功德;“三十六人殺九千,殺在奇梁洞門前,血都流成河,骨頭堆成山,若是你不信,盔甲埋在爛泥田。”
三王替朝廷效忠,殘酷地鎮壓苗族兄弟,但並沒得到行賞,反而因其貌狀“顧盼威神,能使在廷傾動”而遭朝廷猜忌他們日後謀反,皇帝聽信讒言,賜予他們放毒的“御酒”,大哥喝得少,紅臉;二哥喝得多,黑臉,三弟喝得最猛,死時臉煞白。三匹烈馬也斷僵奔回靖州,倒地而死。三人死後成了冤魂厲鬼,過了兩年,即宋淳熙九年(1182年),變成三條金龍顯噪於京都臨安(杭州),“連日風庭晝晦形現殿庭“,宋孝宗皇帝大駭,便封他們三人為“王”,在湘西鳳凰和乾州立廟。
追溯起來,三王廟應始建於南宋淳熙十年(1183年)左右。三王在苗疆最負盛名,特別是苗族人極怕他們,人們對他們敬畏過度,以致不顧如來和玉皇的地位,乾脆將“三王爺“改稱“天王爺”了。如今在正殿梁間,掛滿了官商士民所獻的“威鎮苗疆”“神恩浩蕩”“威靈顯應”等各式木質金漆匾額。道光十六年(1836年)清太子太傅果勇候鎮鎮總兵楊芳手書“三公天人”金字匾額一幅,高懸正殿中央,楷書四字筆力雄健,赫然映目。
清朝嘉慶二年(1798年)及鹹豐六年(1856年)管轄湘西的統治者都曾藉助過神權來統治苗疆,大勢編造天王神靈勝跡,封“三候”設“三候祠”,以此懾服百姓。1911年11月,鳳凰人唐力臣、田應全、田應詔率領光復軍回響率亥革命,誓師舉義,攻城失敗後,駐城的鎮道大員派人四鄉搜捕,將疑為參加過撲城的:青壯年農民捉來,被捉的大喊“冤枉”,當官的也無法認定,於是拉到天王廟去接受“神判“,擲簽決生死,被“神判”為該死的,雖冤枉也無話可說,天王爺定了的,哪容申辯!天王爺功高震主,人們崇拜仰慕他們的神勇就可想而知了。每逢廟會,人們都會前來朝拜,人潮如織,熱鬧異常。 《畫鄉》、《邊城》等電影電視都在這裡拍攝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