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質指標
定義
衡量水與其所含物質綜合特性的尺度,稱為水質指標,水質指標通常可分為物理指標、化學指標和微生物學指標。
物理指標
包括溫度、嗅和味、顏色和色度、渾濁度、透明度、固體總量、電導率等。天然水的溫度一般因水源而異,地表水隨季節及氣候條件而有不同程度的變化,地下水則較為穩定。在通常情況下,天然水溶解鹽的含量較低,電導率也較低,所含固體物主要為溶解性固體物。
化學指標
天然水中最主要的離子成分有陽離子Ca2+,Mg2+,Na+,K+和陰離子HCO3-,SO42-,Cl-等,以及少量的H+,OH-,CO32-,NO3-等離子;此外,還有微量的鋁、鎳、鍶、鐵、銅、砷、鋅、鈷、錳、鉻、硒、碘、錫、矽、硼、銣、鉻、鋅、銻等離子。天然水中鈣和鎂的濃度變化範圍很大,變化取決於所在地區的地質條件和地球化學特性;通常以硬度來間接反映水中鈣和鎂等含量。此外,水中還存在某些非離子物質,如氧化物、溶於水的氣體等,這些物質對水質也起著重要作用。
微生物學指標
常以水中細菌的總數和大腸桿菌數來間接判斷。
分類方法
天然水質通過分析測定各種成分的濃度以及這些物質所起的作用與性質來確定。天然水的化學成分多種多樣,其變化具有一定的規律性,可根據水中主要離子組成狀況,對天然水進行分類。蘇聯學者阿連金提出了天然水的分類法。該法的主要內容為:按照含量最多的陰離子-碳酸根、硫酸根、氯離子把天然水分為3類;每類按含量最多的陽離子-鈣、鎂、鈉再分為3組;根據陽離子和陰離子的相對含量再把各組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