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中國首先發明了足球,創造了足球文化,其作用和影響不亞於中國的“四大發明”。18世紀初,英國得到了中國的“蹴鞠圖“,如獲至寶,到1948年時還懸掛在英國的博物館中,經英國一在的研究和改進,才形成了現在的足球。1863年英國成立了第一個足球協會,使足球運動進入了標準化,逐漸風杏謔瀾綹鞴?/SPAN>天津足球的發展,是海河兒女一百多年的奮鬥史詩,這其中有充滿血淚的昔日悲壯序曲;有奮進感人的今朝新生篇章;有10年浩劫的災難性歷史空白;有重新振興熱潮的再次掀起;有改革開放的分離攀登;有另人嚮往的光輝燦爛的未來。
歷史
津沽歷來是海防要塞,華北重鎮,又是首都門戶。歐風東漸,列強爭辟租界,華洋雜居,素有“小上海”之稱,尤其是津門的足球運動,在國內占有重要地位,與港、粵、滬列為四強。清末年間,朝政腐敗,於1860年根據喪權辱國的《北京條約》天津被闢為通商口岸。同年,英法軍在8月1日從北塘偷襲登入,8月25日法軍艦隊駛到東浮橋,宣布占領天津。八國聯軍(英、法、德、意、日、美、俄、)駐於津門。這些人侵軍隊里的體育活動,以足球為主,論技術以英兵為佳,法軍次之,他們修球場,搞比賽,引起國人興趣,時有效法練習者,當時天津教會學校中的學生成了開路先鋒。遜清同治年間,英國基督教倫敦會在津創辦了養正學堂,已初見足球活動,後遷至北京。l864年後,基督教倫敦會又在養正學堂的舊址上重新建起了新學書院,該校初為大學學制,教學及教材皆為西式,教師多由英籍人擔任。雖然沒正式設體育課,但課外體育活動以足球為最盛,教師中的足球好手親自傳授,並經常臨時湊隊與英兵營球隊交手。時尚蓄髮,故有“辮子足球隊”之稱。這是現代足球光臨津門的萌芽。
現代足球在津門興起,不僅見證於新學書院,而清室八旗子弟也聚眾習之。同時,在《清續文獻通考》中敘述北洋水師學堂的課程時講到,1881年北洋水師學堂的體育課中就沒有足球一項;而在1886年時的天津武備學堂,也把足球列為體育課的內容。這就說明,足球不單是學生的業餘體育活動,早已納入正規教學,作為正式課程來傳授了。
此後,北洋大學、南開學校、各官立中學,相繼開展了足球活動。1900年以後,足球衝破了教會學校壟斷的局面,有了校際間的友誼賽和全市性的學校足球大賽。1907年,新學書院改為新學中學,新學的“辮子足球隊”從1905年至191O年,連續五年蟬聯全市學校足球賽冠軍,黎宗堯就是其中的一名好手。後來,新學中學又陸續培養出全市和全國聞名的射手袁慶祥,號稱“袁三響”,優秀守門員丁煦春,號稱“鐵門丁”,以及後起的能攻善守、身懷絕技的孫思敬,號稱“鎮三山”和鋒線快馬趙洪林等。
袁慶祥踢右後衛,腳頭特別硬,人們都叫他“袁三響”。他用腳的外側運球能順著邊線一直踢到前邊的右翼,既不出界也不會被人搶走。他踢凌空球一般不超過10米,很少踢高球,有力和準確是他最大的特點。丁煦春是守門員,因為他把大門把得牢固,人們送他個外號叫“鐵門丁”。他的基本動作全面嫻熟,撲、跌、滾、搶、抱,無所不能。這些人都曾代表中國足球隊參加過遠東運動會的比賽。袁慶祥還連續保持兩屆遠東運動會的跳高冠軍,丁煦春得過遠東運動會撐桿跳高第一名。
當時學校並不提倡足球運動,只有少數足球愛好者組織起來的球隊,利用課餘時間、假日勤學苦練,當年這些優秀運動員的鍛鍊也是非常辛苦的。據那個時代踢過球的黎宗堯大夫介紹,那時不用說在社會上,就是學校里也不提倡足球運動。運動員喜好這項體育運動,就全靠自己琢磨著練習。袁慶祥在學校的時候,買不起足球鞋就穿著布鞋踢,有時把腳踢破了還堅持著練。新學書院有些運動員放假也不回家,湊在一起踢球。雖然當時有的運動員踢得很好,有的比賽踢起來也講究配合,但是整體而言,那時講究個人技術,而不重視集體配合,一個人單槍匹馬帶球從這頭帶到那頭去射門,在比賽中是常見的。
南開學校自1906年創建以來,由於張伯苓校長在北洋水師學堂就讀學駕駛期間,就對足球甚感興趣,自身就是一名好中鋒,對足球的認識也有獨到見解。所以,不管在校內還是在社會上,都極力倡導和支持足球運動的發展,親自與學生一起踢球,言傳身教,把開展足球運動提到強種強國,塑造民族性格的高度來抓。特別是1919年南開大學成立後,南開足球日盛,學校足球的優勢便較移到南開,在全市學校足球賽中取代了新學書院的地位,並多次多次獲得全市足球公開賽的冠軍,培養出大批足球人材。聞名的足球高手傅信秋,金阿督,劉世潘等,都出自南開,多次代表天津,河北,華北參加地區性和全國性的比賽。
此間,足球運動已突破校園擴大到社會其他階層,在工人民眾中日漸活躍,自發的工人業餘足球組織和球隊開始湧現。
到1920年以後,天津市的足球運動中心逐漸學校轉移到工礦企事業,主力由學生轉向工人,並日趨代之。由於河東有開展足球運動的得天獨厚之條件,工人開始足登上綠茵賽場,成了與洋人較量的主力軍,河東也逐漸演變成“足球之鄉”。這一時期,工人業餘球隊如雨後春筍,期間足球的熱心者紛紛成立業餘足球組織,幾乎各區都有。最有影響的是河東趙壁臣,他聯契約仁出資在大王莊,大直沽一帶修建了兩個球場,並成立“振津足球會”。中紡一廠廠長葛滌塵和福利股長彭肇恢足見了有名的中紡一廠足球隊,修建球場,推動工人足球發展。
最有名和貢獻最大的要算北寧鐵路局的馬一民,他熱心提倡,東奔西走,任勞任怨,難能可貴。在1928年建隊的北寧對的基礎上,他廣攬足球人材,又於1931年重整北寧隊。於是,北寧對異軍突起,一躍而成為津門足壇上的霸主,為天津足球史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三十年代的天津足球活躍空前,大小競賽多種多樣,名目繁多。最能反映當時足球水平的是“萬國杯”足球賽,“愛羅鼎杯”足球賽和埠際足球賽。這些比賽是由洋人操實權的“天津足球協會”舉辦的,協會五名委員中只有南開大學的候洛荀一名。華人成立“天津足球協會”後,候洛荀任足協主任操辦華人的足球賽,與洋人抗衡。1935年,以北寧隊為主的中華隊一舉奪得第六屆“愛羅鼎杯”賽冠軍;1937年,中華隊再展雄風,誓雪國恥,以不敗的戰績橫掃“碧眼兒”,從洋人手中奪得華人從為染指的“萬國杯”桂冠,大長了國人志氣,滅了樣人威風。
就是因為在東局子法國兵營球場勝了法兵球隊,中華隊的門將陳德爾被法兵抓去蹲“班房”。法兵還拉出大炮對準中華隊員換衣服的地方,想以炮轟,製造慘案。幸虧隊長孫思敬發現的早,隊員們換了半截衣服,急忙乘車而走。當時踢球不易,贏球就更難,勝了洋人還有生命危險。1937年4月,北寧隊跨海東征,以四戰皆勝的戰績又橫掃日本,訊息傳來,國人無不揚眉吐氣,歡欣鼓舞。誰知此舉激怒了日本軍主義者,竟以“鴻門宴”的形式將北寧鐵路局局長陳覺生騙到北京鐵路局,負責北京鐵路局的日本人奉命在宴請陳覺生的酒中下了毒藥,在一片“為北寧隊訪日祝捷”的喧叫聲中,無辜的陳覺生酒下身亡。但是,中華男兒並沒有被嚇倒。
1938年,中華隊全體將士鬥志更加旺盛,為國爭光的士氣銳不可擋,憋足了勁,在從洋人手中奪得第九屆“愛羅鼎杯”國際足球賽錦標。
同時,天津埠際隊集中了津門足壇中外精英,參加港,滬,津之埠際賽。天津從1928年參賽,7次參戰,6屆獲冠軍,一屆亞軍,實為津門之光榮。天津足球健兒有的不僅入選埠際隊,而且還有的加盟中國隊參加遠東運動會足球賽和1948年在英國倫敦舉行的第十四屆奧運會足球賽。
在這期間,還有許多另人難忘的事。1935年,中華隊首次奪得“愛羅鼎杯”足球賽冠軍的次日晚,南大校長張伯苓親自宴請中華隊隊員,席間,發表了鼓舞人心的講話,對足球做了精闢的論述。宴後還到鼎章照相館同隊員合影留念。另一次,是北寧隊征滬,以2比1戰勝了由亞洲“球王”李惠堂組隊的“東華”隊,當時正在上海開會的張伯苓聞訊後甚為激動,當晚,就趕赴隊員駐地前去看望,高興的說:“過去說中國足球北不如南,你們勝了上海盟主東華隊,可以改說,北也勝南了。但是,南北要一致對外,為中華民族爭光!”
上述種種,是津門足球健兒的光榮,曾一時傳為佳話,球員們被視為綠蔭場上的民族英雄。可以說,天津的足球已進入黃金期。好景不長。“七•七事變”後,日寇入侵,國土淪陷,戰火紛起,鐵蹄踐踏津門,民不聊生,足壇將星分散,有志男兒奔赴抗日疆場,血氣漢子將靴掛起,不願在踢亡國球,津門足球運動倍受摧殘。日本投降後,國民黨政府雖想恢復舊貌,但因時局不穩,物價飛漲,一日多變,球員心理惶惶不安,無心踢球,就是舉辦一些比賽,也不過是粉飾太平而已。在1948年上海舉行第七屆全國運動會時,天津竟派不出一支象樣的球隊參加足球比賽。東三省的“東北風”足球隊訪津時,竟被“東北風”席捲津城,天津足球每況愈下。欲恢復當年津門足壇盛譽,決非易事。當時球場風氣日壞,打風盛行。觀眾與觀眾,觀眾與隊員,觀眾與裁判,隊員與裁判,隊員與隊員之間,互相毆打。在1948年舉行的全市足球比賽中,因打風不止,只好草草收兵,開謹市未有之舉,實為球場一大憾事。天津足球自然的跌入衰退期。
新中國成立後,百業俱興,天津足球運動也開了新生面。起初,“老友”,“舊友”,“小友”等球隊開始活躍,重新煥發出青春的活力,曾為抗美援朝募捐舉行過義賽。
1953年,天津派出天津隊和青年隊參加在上海舉行的全國足球錦標賽,青年選手張俊秀,孫寶榮,王金豐被選入國家足球隊,這是天津土生土長的最早的三位國腳。1956年,天津成立了全國第一所青少年 業餘體校(試點),該校設有足球班,在足球後備力量的培養上領先了一步,張業福等著名國腳就從這裡起步。同年,天津體訓班足球隊應運而生,雜全國青年足球錦標賽中榮獲亞軍。
1957年4月,以當時全國足球青年精英組成的國家白隊,由於天津市體委主任李耕濤的積極爭取,在周恩來。鄧小平,賀龍的關懷和支持下,來到天津安家落戶/在領隊王駁青,教練邵先凱的率領下,隊員曾雪鱗,任文根,嚴德俊,鄧雪昌,崔泰煥,蘇永舜,李元魁,王金豐,劉蔭培,陳山虎,金昌吉,張永浩,孫元雲,袁道倫等14人活躍在足壇上,後又選入李恆益,陳少銘,李學浚,胡鳳山入隊,天津從此有了自己的甲級隊,在同年的全國足球甲級聯賽中,在天津人民奪得亞軍。這一年,天津青年隊在全國青年足球錦標賽上,為我市拿了第一個足球賽冠軍。國家白隊落戶津門,為天津足球熱有加了溫,在天津足球發展史上增加了新的一頁。1959年,曾以1比1分別戰平匈牙利國家二隊和瑞典的尤哥登隊,立下了不朽的功績。
接著,天津足球出現了空前的熱潮,特別是小足球運動活動遍及全市各個角落。那時的中國小校,幾乎每個學校都有校隊,年級隊,班隊,還有大量的“自組隊”,蔚然成風。1964年,國家體委副主任黃中,球類司長李鳳樓等,先後考察了天津開展小足球活動的情況後,國家體委決定推廣天津的經驗,不久,在全國形成了小足球熱,大批國腳在這次熱潮中湧出,這是天津對中國足球職業發展的一大貢獻。
天津足球運動處於全國先進之列,1960年奪取了全國足球錦標賽和甲級聯賽兩個冠軍,1965年又榮獲第二屆全運會足球賽的冠軍。
從1957年到1989年間,津門足壇健兒在全國性的比賽中,共獲16次冠軍,15次亞軍。從1958年天津隊第一次訪蘇起,到1989年先後出訪和外出比賽16次,共賽103場,勝48場,平27場,負28場。在國內迎戰外國足球隊90次,勝38場,平26場,負26場。此間,還代表國家足球隊參加了1965年在平壤舉行的新運會足球賽,並獲亞軍。
1985年,還代表中國足球隊才家了在印度舉行的“獨立杯”,以及在法國舉行的第十一屆“土倫杯”國際足球邀請賽。在這些國際足球大賽中,天津隊為國家盡了力,受到國家體委的表揚,得到人民的稱讚正當天津足球蓬勃發展,民眾性足球運動廣泛普及之際,十年浩劫開始了,天津的足球專業隊解散了,大批足球健兒下放工廠勞動,專職教練員被迫改行,職工足球進入低谷,學校足球一片荒涼,足球人才無從談起,造成了足球發展史上的一段空白,十年貽誤了幾代球員,這是造成足壇青黃不接,足球滑坡的主要原因。1972年以後,足球訓練才恢復正常,而球隊新人貧乏。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天津足壇才開始振興。
八十年代初,天津的女子足球運動和農民足球也開始興起,1985年天津女子足球隊以全勝的戰績奪得全國冠軍。農民不僅開始踢球,有的鄉鎮還在興辦足球業校。
四十年來,天津為中國足球隊先後輸送了50餘名隊員,歷屆國家隊中幾乎都有天津的隊員作主力,出任國家隊教練和守門員天津最多,國際級和國家級足球裁判天津也最多。現在,天津足球運動健將已有80名;足球教練69名,其中高級教練12名,洲際教練3名。嚴德俊,李元魁,崔光禮等,還受國家體委的委派到一些非洲國家任援外足球教練,成績突出,受到所在國的好評。還有以張大焦(前國際足球裁判)為組長的中國足球裁判組為非洲國家培訓足球裁判,在援外一年多的時間裡,成效顯著,為國家爭了光,張大焦在擔任世界性足球大賽中,執法公證無私,受到國際足聯的信任和好評,是中國足球裁判走向世界的第一人。
天津鐵路分局辦的足球隊,獲1989年全國足球乙級聯賽亞軍,晉身為1990年的全國足球甲級隊,一個業餘足球隊闖進全國足球甲級聯賽,這在天津足球歷史上還是第一個。天津市第二冶金機械廠足球隊也進入了全國大企業職工足球賽四強。在社會辦足球的過程中,人們的足球意識在增強,越來越清楚的認識到足球的特殊社會功能,它的潛能不僅是精神文明,而且也是物質文明,還具有互相促進的雙重性。
天津現代足球,從1864年傳入至今有120多年的歷史,在發展中曲折的前進,取得今天的成績,是幾代足球健兒和廣大人民民眾共同譜寫的英雄史詩。要把立足點放在為中國的足球衝出亞洲,走向世界培養更多的後備人才,擠身於世界足球強國作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