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道國小始建於1950年,是天津市河西區的重點國小,歷年得到政府投資,校舍、設備不斷充實、改造。
原校舍位於河西區廣東路5號,1979年建成。新校舍位於河西區紹興道226號,2001年竣工。兩處校舍共占地17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5500平方米。除標準教室外,專用教室有圖書館、閱覽室、音樂、美術、自然專用教室、體育館、游泳館、舞蹈室。信息技術設備完善,設有演播廳、電子閱覽室、電子備課室、有線電視台、校園網、業餘電台。學校與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天津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等研究部門保持經常聯繫,是中央教科所德育研究中心、中國發明協會中國小創造教育分會、全國中國小整體改革專業委員會和天津教科院的實驗基地。50多年來,學校堅持在探索中前進,在改革中發展。60年代進行單元集中識字教學實驗,60年代自創“筆珠結合”數學教學實驗,80年代至90年代進行“五四”學制改革實驗和了“最佳化課程結構,促進學生髮展”的實驗。目前,正在進行“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驗”。科研成果曾在《人民教育》、《教育研究》、《課程•教材•教法》等刊物上發表,並有專著出版。
黨員,民革會員,大學本科畢業,天津小語會會員、市級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曾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全國優秀班主任;天津市勞動模範、天津市三八紅旗手;河西區第四屆教壇新秀、師德模範、第七屆、九屆師德楷模、教育系統“人民滿意教師”。她連續四屆在河西區青年教師創優課比賽中獲二等獎;在天津市青年教師“雙優課”評比獲市一等獎;2004年獲全國創新教育說課大賽獲一等獎;2005年獲河西區中國小班主任創優班會一等獎;2006年獲“《小學生作文》杯”全國第六屆青年教師閱讀教學觀摩課市一等獎。2007年獲天津市青年教師基本功大賽一等獎;2009年獲全國首屆新課程優秀課例評選二等獎。她所任班級,2003年被評為市級優秀班集體、多次被評為區校級三好班集體。
國小低年級
“自主•悟學•創新”閱讀教學模式初探
傳統的語文閱讀教學只是片面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不重視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課堂上,教師“填鴨”式地滿堂灌,學生被動接受;只強調“雙基”,不重視培養能力與發展智力,造成了教師累,學生負擔重,課堂氣氛沉悶,收效低的局面。特別是國小低年級,由於學生年齡小,做事常憑興趣出發,這種教師“唱獨角戲”的課堂教學不能吸引他們。為了改變這個局面,我在教學中不斷進行改革嘗試。近兩年來,重點進行了低年級語文閱讀課堂教學模式的初步探索,力爭使素質教育貫穿教學的全過程,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並鼓勵學生創新。經過反覆思考、實踐、驗證,我初步歸納總結出了適合低年級教學要求的“自主•悟學•創新“閱讀教學模式。
這個教學模式由以下幾個環節組成:⑴激發情趣,開啟思竇。⑵領悟方法,掌握規律。⑶運用方法,自主學習。⑷集中匯報,提高能力。⑸啟發想像,擴展思路。它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題作用為核心,以學習方法的領悟和規律的掌握為著眼點,重視學生閱讀能力和創造思維能力的培養。
一、激發情趣,開啟思竇
“情感永遠是兒童語言的唯一動力。”特別是國小低年級學生,他們的無意注意占優勢,做事多從興趣、情感出發。激發起他們的興趣使之情感投入,能使其產生直接的學習動機,學習動機又是開啟思竇的鑰匙。
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熱愛學習,樂于思考,我用的方法是:
1、導言激趣。通過教師生動的能激發起學生興趣的導入語言將學生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上,引起他們的興奮。如教學國小語文第二冊《兩隻小獅子》這類的童話故事時,通過讓學生描述自己在動物園見過的獅子,並說出對獅子的評價,激發學生對威猛雄獅的喜愛之情,引起了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
2、簡介生情。通過讓學生自己收集材料,介紹文章的作者或是主人公,使他們由內心自然而然地生情、入情。如在學習《達爾文和小松鼠》一課時,在講課前,教師先讓學生介紹自己所了解的有關達爾文的情況,使他們對達爾文有更多地了解,從而產生對這位科學家由衷的敬仰。學生懷著這樣的情感,自然產生了進一步閱讀課文的願望。
3、范讀傳情。通過教師或學生動情地朗讀,將學生帶入情境。如在學習《秋天到了》一課時,開始由教師充滿激情地朗讀課文,並配以優美的鋼琴曲,自然地將學生帶入了迷人的秋色之中,把他們的注意力吸引到了課文上。
4、質疑啟思。通過學生提出問題,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如學習《小壁虎借尾巴》一課,板書課題後,讓學生對題目質疑,學生開動腦筋,提出了:小壁虎為什麼借尾巴;它的尾巴哪去了;它都向誰接了尾巴;小壁虎借到尾巴了嗎?……這些疑問引起了學生學習課文的強烈欲望。
二、領悟方法,掌握規律
學習能力是使學生終身受益的最基本的能力,加強學法指導,讓學生學會學習是教學的重要任務。葉聖陶老先生曾說過“教是為了不需要教。”這就是說,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學會學習,使他們具有求索的能力。在教學實踐中,我悟出了這樣一個道理:交給學生一百塊“金子”,也不如使他們學會一種“點金術”。要真正提高教學質量,就必須讓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和規律,具有自主學習的能力。
在教學中我十分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重視學習過程的教學,讓他們通過學習活動領悟到學習的方法,提高能力。例如,我在引導學生學習一段話時,總是請學生先讀讀這段話,然後數一數有幾句話,接著講講每句話的意思,最後提出自己不季節的詞、句,大家進行討論。這樣學習了三課書之後,學生們便領悟到了學習一段話的方法是“讀、數、講、問”。在以後的學習中,他們便可以運用這一方法自己進行學習了。
對於一些體裁相同、寫法相似的課文或段落,教師可引導學生找出它們的相似之處,總結出學習的規律,形成能力。如國小語文第四冊中《雷雨》這篇課文描寫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三個不同時間的景象,每個時段的寫法相同。為了讓學生掌握學習寫景文章的方法,我首先引導他們學習描寫雷雨前景象的幾個自然段,讓學生先找出作者在雷雨前描寫了哪些景物,然後再說說作者是如何具體描寫這些景物的。接著,讓學生自己學習描寫雷雨中和雷雨後景象的幾個自然段,同樣從這兩個方面進行匯報。這樣他們通過自己閱讀、尋找、思考便領悟到了學習寫景的文章要先找出描寫的景物,然後再仔細看看作者是如何具體描寫這些景物的。學生掌握了這一閱讀規律後,便可以運用這一規律自己閱讀寫景的文章了,提高了閱讀能力。
三、運用方法,自主學習
學生不僅是學習活動的主體,而且是自身素質發展的主體。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活動,實際上是開發自身素質潛能,內化社會文化素質,形成良好個性平治的發展過程。為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把學習自主權交給學生,鼓勵他們做學習的主人,更好地體現他們的主體性。讓學生運用已領悟的方法,已掌握的規律,通過自學、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獲取新知,提高能力,這樣才是真正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堂才會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1、自學是自主學習的基本形式。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人的內心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總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尋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求特彆強烈。”在課堂上讓學生自學,就是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問題、研究問題、探尋知識。例如在學習《兩隻小獅子》地;而自然段時,教師先讓學生運用已掌握的學習一段話的方法(讀、數、講、問)自學。同學們可以按照自己的基礎水平、方式、速度,通過讀讀、想想、畫畫,對自己認為已學懂的內容進行整理、歸納,同時,將不太理解的內容畫出來,以尋求解答。
2、小組合作學習是自主學習的主要形式。
葉聖陶先生曾提出過“讓課堂活起來。”怎樣才能活起來呢?我認為只有學生積極參與,師生之間、同學之間多向交流,形成全員參與的教學結構,課堂才能真正活起來。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動態的集體力量”。在組內同學之間可以互幫互學,進行多種研究。⑴學生可以提出自學中不明白的問題,組內其他成員可解答疑問,通過討論,達成共識,對於不能夠解決的問題分別進行歸納整理。⑵學生可以講解重點詞語和句子的含義,互相補充、更正,提高認識。⑶學生可以進行朗讀練習,互相評論、幫助,提高朗讀能力。⑷學生可以進行學習方法、學習體會交流,互相促進。在小組學習中,優等生的才能可以得到充分發揮,中等生可以得到鍛鍊,後進生可以得到幫助和提高。
四、集中匯報,提高能力
通過小組討論,學生的學習熱情被激發了起來。教師組織全班交流,進行集中匯報,為學生提供了交流信息、共同學習的機會。全班同學互相幫助,互相質疑,自由爭論,自主學習。這一環節也正是教師進行重點點撥的良好時機。在學生進行匯報的同時,教師因勢利導地進行語言、文字訓練,讓學生獲取新知,提高能力。如在學習《小白兔和小灰兔》一課第5自然段第二句話“小白兔常常給白菜澆水、施肥、拔草、捉蟲。”讓學生進行比較,體會兩句話的不同,學生很快體會到了有了“常常”這個詞使得這句話寫得很具體,寫出了小白兔不只一次這樣做,它十分勤勞。這樣在教師的點撥下,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了詞義,體會了句子含義,領悟到了把句子寫具體的方法。
五、啟發想像,擴展思路
人的素質的最高層次是創造能力,創造是民族的靈魂,是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所在。從小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是現代社會對教育的要求。教學中我根據教材內容啟發學生想像,給學生創設發散思維,擴展思路的空間,培養他們的創造思維能力,更好地發展其個性品質。
康德曾說:“想像力是一種創造性的認識功能”,運用教材中生動的內容啟發學生想像,就是在培養他們的創造能力。如我在教學《三隻白鶴》一課時啟發學生想像,第二天早晨三隻白鶴都飛去找埋在地里的大魚,他們找到了嗎,當時他們會想些什麼,說些什麼。學生們根據課文內容展開了豐富的想像。這樣既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又開發了創造潛能,同時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經過兩年多的實踐,“自主•悟學•創新”閱讀教學模式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1、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通過這樣的教學,學生不僅熱愛學習,而且都能主動、自主的學習。為了在課堂上能多發表意見,同學們常在講新課之前便提前認真預習,尋找有關資料,養成了在書中圈圈點點的習慣,作好了課堂上質疑和答疑的準備。
2、活躍了課堂氣氛。
課堂上形成了踏實自學、熱烈討論、爭著發言,師生共同研究的氣氛,使大家覺得40分鐘太短暫,常常是下課了同學們還在為一字、一句爭執不休。
3、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
學生在課堂上掌握了閱讀的方法和規律,並在學習中經常加以運用,提高了閱讀能力,而且在老師的鼓勵下,運用這些方法大量閱讀課外書,豐富了知識。
4、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課堂上,學生們爭先發表個人見解,力求各不相同,哪怕是同一個意思,同學們也要想盡辦法從不同角度進行描述。更可喜的是,有些時候,不再需老師啟發,學生便可以自己聯繫課文內容展開合理想像。學生的思維異常活躍,每篇課文都被他們講得多姿多彩,想像得生趣盎然。
“自主•悟學•創新”這一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模式,是我在教學中的初步探索,我將繼續努力,使之完善。
|語文報社|關於我們|設為首頁|加入收藏|聯繫我們|友情連結|著作權申明|
中華語文網著作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複製或建立鏡像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和平南路45號語文報社郵編:030024
通用網址:中華語文網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晉B2-2003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