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古代科舉名人選
天津古代科舉名人
1張愚(1500—1552)
愚字若齋,明天津左衛軍籍。嘉靖十年(1531)舉人,次年聯捷成進士,授戶部主事。出為山西按察司僉事,分巡口北道。擢都察院僉都御史,巡撫延餒。二十九年庚戍之變,蒙古貴族率軍進圍北京,愚簡精銳入衛立功,晉右副都御史,巡撫延餒如故。後以勞卒於官。所著《蘊古書屋詩文集》,已佚。
2李孔昭(1631—1660)
孔昭字光四,號潛翁,在隸薊州(今屬天津薊縣)人。明崇禎十六年(1643)進士。博洽群籍,能詩善書。朝事壞,不赴廷對,以所給牌坊銀助軍需,去隱盤山。入清後屢征不起,以孝事母,授徒灤薊津沽間,成就甚眾。及卒,門人私謚“安節先生”。所著《秋壑吟》一卷,人謂“有三百篇遺風”。
3朱承命(生卒年不詳)
承命字雪沽,清初天津衛人,順治五年(1648)舉人,次年成進士。歷山東鄒縣、浙江定海知縣,升雲南安寧知州,遷戶部廣西司員外郎。自幼酷愛學習,曾於端午節讀書樓上,家僕進食,置羹於硯側。承命誤以為墨汁,競以毛筆來醮。所撰《鄒縣誌》三卷,為現存最早的天津鄉人著作之一。
4勵廷儀(1669—1732)
廷儀字會式,一字家園,號南湖,清靜海人。康熙三十九年(1700)進士,選庶吉士。累遷內閣學士,充經筵進官,擢拿翰林院事。雍正初升刑部尚書。七年(1729)加太子少傅,尋遷吏部尚書,仍專管刑部事。卒謚“文恭”。所著有《雙清閣詩稿》八卷行世。
5王又朴(1681—1763)
又朴字從先,號介山,清天津人。少以古文受知於桐城方苞。雍正元年(1723)進士,授編修,出為河東運同,兩權鹽運司。中以事部 ,補陝西鳳翔府通判。告病歸。乾隆四年(1739)再至陝,權西安同知,補漢中通判。後調江南,歷官泰州、運判、廬州同知;又權知池州、徽州等府。所至皆有政聲,尤明於水利。晚年回歸鄉里,請於官,興復三取書院,延師訓課,且精於易學,著作甚豐。所著《詩禮堂全集》,為現存天津第一部內容涵蓋經史子集的大部頭獨撰叢書。
6查為仁(1695—1749)
為仁一名成甦,字心谷,號蓮坡,又號花海翁。原籍苑平(今屬北京)。日乾子。家豪於財,性嗜書。康熙五十年(1711)中順天鄉試第一(解元),時年十七,為人所訐,系獄八載始得白。獲釋後,自念不幸遭世網,遂絕息仕進,人稱“清之唐子畏”(明唐寅字伯虎)。辟因於天津城西三里曰水西莊,大江南北名人往來皆主其家,詩酒唱酬無虛日。袁枚稱其詩空得初白老人之教。所著有《蔗塘未定稿》內外集和《押廉詞》共十七卷存世。
7吳人驥(生卒年不詳)
人驥字念湖,自號銅研,清天津人。乾隆三十年(1765)舉人,次年聯捷成進士,官至山東萊州知府。性倜儻,工畫竹,旁及詞典,人稱“風流太守”。喜刻前賢著作,曾刻閻若璩《古文尚書疏證》和惠棟《後漢書訓纂》,有“汲古主人”之譽。當時名流洪亮吉、孫星衍、桂馥等皆與之交。收藏名畫甚富,惜毀於火。即其詩文集亦蕩然無存。今尚見者僅其與孫星衍合校之《孫子十家注》。
8楊一昆(1753—1807)
一昆字二愚,號無怪,清天津人。乾隆五十三年(1788)舉人。經史子集諸書無不讀,學自成一家言;凡所著述,訓詁義理並重,不偏袒宋儒,對朱熹多所批評。亦擅長制藝,但屢應會試不中。居家授徒,起鳳樓書社,造就人才甚眾,一時學者稱之。所著有《說詩求似》、《談左類偏》、《四書教子尊經求通錄》、《十斛麥》、《騂角偏》、《陳仲子二十藝》等。
9李光庭(1778—?)
光庭字朴園,清寶坻(今屬天津)人。進士李光里之弟。乾隆六十年(1795)舉人。以內閣中書出知黃州知府,有循名。鹹豐五年(1855)重宴鹿鳴,時論榮之。所著有《經史喻言》八卷、《鄉言解頤》五卷、《虛受齋詩鈔》二十卷存世。
10梅成棟(1776—1844)
成棟字樹君,號吟齋,清天津人。嘉慶五年(1800)舉人。喜為詩,創立梅花詩社,論者謂天津風雅之盛,稱為中興。嘗集元明清鄉人詩為《津門新鈔》,又與同鄉焦肇安等創設輔仁書院,主講席十年。道光十六年(1836)受聘於大名知府陶渠,助其纂輯《畿輔詩傳》,並主持該地天雄書院。不久選授永平府訓導,後卒於任。所著有《欲起竹間樓詩文集》和《吟齋筆存》等;所輯《津門詩鈔》三十卷為天津第一部詩總集,保存了眾多鄉人詩作,厥功偉甚。
11高繼珩
繼珩字寄泉,原籍河北遷安,年十四而孤,依寶坻外家王氏以居,故書多作清寶坻人。讀書能刻苦自立,喜為詩古文辭。年甫逾冠。中嘉慶二十三年(1818)舉人,投欒城教諭;移大名。鹹豐四年(1854)以軍功保薦知縣,官廣東博茂場鹽課大使。曾參與天津梅成棟所結梅花詩社,又被大名府太守陶梁聘為天雄書院主講,並襄校《畿輔詩傳》,卒年六十九。所著有《欒城縣誌》、《演教論語》、《蜨階外史》、《培根堂詩鈔》等存世。
12沈兆沄(1783—1876)
兆沄字瑩川,一字雲巢,號拙安,清天津人。沈峻之子。嘉慶二十三年(1817)進士,授編修。出知松江府,調 州,升江安糧道。鹹豐元年(1851)遷河南按桑使。後太平軍攻開封其募勇籌糧有功,升浙江布政使,因道梗,未到任,施致仕歸。居鄉主講輔仁學院。其事親孝,學本程雜,以誠教為主。年九十餘卒,諡文和。所著有《易義輯聞》、《篷窗隨錄》、《織簾書屋詩鈔》等。
13吳士俊(1800—1883)
士俊字傅嚴,清天津人,世居北倉。道光五年(1825)舉人,十三年中進士,授湖南良溪知縣,遷彬州,兩充分校闈,一充內監試。二十六年謝病歸里,主講輔仁學院,生平精研易學,所著有《易子訴源》、《字學匯孝》、《駢體略》、《畫雨山房詩鈔》、《讀史閒體》等。
14華長卿(1805—1881)
長卿原名長懋,字枚宗,號梅莊,晚號米齋老人。清天津人,道光十一年(1831)舉人。曾 氏沈兆沄遊宦南京等地,足跡幾半天下。鹹豐三年(1853)授奉天開原訓導,選國子監學正。博子多聞,於經史金石、譜錄書畫詞章之學,皆能探其底蘊。與寶坻高繼珩、任丘邊浴新,有畿南三才子之稱,學者宗之。著述之多,無出其右者,所存有《尚書補闕》、《正宗原》、《唐宋陽秋》、《時還讀我書屋文鈔》、《梅莊詩鈔》等。
15楊光儀(1822—1900)
光儀字香吟,一字庸叟,清天津人。先世自浙江義烏遷津,業鹽致富。至其父輩,家道中落。光儀幼從父受書,年二十為縣學生。鹹豐三年(1852)中舉人,選補東光縣教諭。其後會試不第,遂絕意仕進。多年來在津設塾授徒,又曾主講輔仁書院,當年天津士子,多在其門。 上名書畫家吳昌碩即其弟子。晚年與梅寶璐、於士祐、孟繼坤等聯吟結社;又與鄉中耆舊結九老會,詩酒唱酬,為繼梅成棟後近代天津最享盛名的詩人,所著有《耄子離語》和《碧琅 詩鈔》存世。
16徐士鑾(1833—1915)
士鑾字苑卿,又字沅青,天津人。清鹹豐八年(1858)舉人,由內閣中書歷擢侍讀記名御史。同治十一年(1872)出守浙江台州知府,有政聲。光緒七十(1881)引疾歸里,關心鄉邦掌故,一意著述。所著有《 鄉筆述》、《古泉叢考》、《宋絕》、《醫方叢話》、《蝶坊居詩文鈔》等存世。
17李江(1834—1883)
江字觀瀾,號龍泉山人,清直隸薊縣(今屬天津)人。鹹豐五年(1855)年人,同治元年(1862)進士。供職駕部。居數年,將補官,乃先歸。以舊居讓之寡嫂諸侄,獨奉母結精舍於穿芳峪龍泉山下,力田種樹以供甘旨,著書論道以教後學。與同縣王晉之為道義交,其弟子李樹屏輯有《龍泉師友遺稿合編》。所著有《龍泉園集》八種十二卷存世,內《鄉塾正誤》二卷,為其授徒講學之作。
18高賡恩(1840—1917)
賡恩字照庭,一作曦亭,寧河人。清同治元年(1862)舉人,光緒二年(1876)進士。改庶查士,授編修。典誠四川者一、典試湖南者一。十八年以贊善升用,二十二年補左右贊善,晉中允,出為陝安道。二十六年至部召見,以京堂候補擢內閣學士。適義和團事起,上疏乞休旋里。丁己年(1917)卒,年七十八,特旨予諡文通。所著有《餒遠志》十卷和《思貽齋古今體詩》二十一卷存世。
19徐世昌(1855—1939)
世昌字卜五,號菊人、菊存、東海、弢齋,別署水竹邨人,晚又自號晚晴老人。天津人,清光緒十二年(1886)進士,授翰林院編修。至軍機大臣、東三省總督。民國七年(1918)出任北洋政府大總統。1922年下野退居天津,組織編書處,從事編書和刻書活動。其詩書畫均有成就,所著有《東三省政略》、《退耕堂政書》、《水竹村人詩選》、《歸雲樓題畫詩》等,並編輯出版有《清儒學案》、《大清畿輔先哲詩》、《顏 學》、《晚晴籍詩匯》等大部頭書。
20王照(1859—1933)
照字藜青,號小航,別號蘆中窮士,晚又號水東老人。近代寧河縣人。清光緒二十年(1894)進士,官至禮部主事。1898年因參與戊戌變法,逃亡日本。後潛行回國,隱居天津,著手創編官話拼音字母。辛亥革命後,繼續宣傳白話教育的推廣與普及。他是我國早期拼音字母專家。1913年進京參加讀者統一會,被選為副會長。所著有《水東集初編》五種和《官話字母讀物》八種等。
21華學瀾(1860—1906)
學瀾字瑞安,先世於明嘉靖年間由江南無錫遷來天津,為“北華”支後裔。清光緒十一年(1885)舉人。明年成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二十八年充貴州鄉試副考官;次年充會試同考官,不久又易進士館教務提調。精研算學。三十二年被薦升為翰林撰文,因病發,未得任事而故去。所著有《華瑞安日記》和《瑞安算書》等。
22嚴修(1860—1929)
修字范孫,號夢扶,別號偍 生。為近代天津著名教育家。世業鹽。清光緒九年(1883)進士。歷官貴州學政和學部仕郎。入民國後曾任教育總長和參議員參政,多次出洋考察日本了歐洲各國教育。回來後力舉廢科舉,興新學,對南開大學的興辦出力尤多。晚年倡組城南詩社和崇化學會。善書法,為當時中國四大書家之一。所著有《嚴范孫先生古近體詩存稿》、《嚴范孫先生遺著》、《蟫香 手札》等。
23高凌雯(1861—1945)
凌雯字彤皆,天津人,清光緒十九年(1893)舉人,曾任國子監侯補博士、學部普通司主事。1901年與林墨青等人就稽古書院遺址創立普通學堂,即後來的鈴鐺閣中學。以後全力從事天津文史方誌工作,修成民國《天津縣新志》二十八卷。所著有《志余隨筆》和《剛訓齋詩文集》等,另並編輯有《天津詩人小集十二種》。
24王守恂(1865—1936)
守恂字仁安,別號阮南,晚署拙老人。近代天津人。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進士,授刑部山西司主事。宣統二年(1910)出任河南巡警道。入民國後歷任內務部顧問兼行政諮詢特派員、內務部僉事、浙江錢塘道尹。1920年任直隸菸酒事務局會辦。早年即負詩名,學問文章亦見重於時。晚年與嚴修等組織城南詩社和崇化學會。所著有《王仁安集》一至四集、《天津崇祖鄉賢諸先生事略》等。
25陳哲甫(1867—1948)
哲甫名恩崇,以字行,近代天津人。清光緒十九年(1893)恩科舉人。後應會試未中,家居授徒。庚子後應聘嚴氏家塾,得習新學。曾留學日本、入弘文書院習師範。歸國後一直從事教育事業,曾任燕京大學國文系主任兼教授、北京高師教授、天津匯文學校國文教員、北京貧兒院院長、北平藝專國文教授等職。精通周易,擅長書法、詩詞和崑曲。著有《周易芻言》和《天津喪禮說略》等書。
26郭家聲(生卒年不詳)
家聲字琴石,直隸武清(今天津北辰區)人。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進士。任八旗高等學堂教習。民國初聘為輔仁大學名譽教授。所著有《忍冬書屋詩集》六卷和續集八卷存世。
27.解秉智:天津人,生於康熙 59年,卒於嘉慶3年(1720-1798年).原籍山西永濟,解仕衢第六代玄孫.
1757年清乾隆二十二年丁丑科殿試金榜第三甲第52名同進士出身
解秉智,字萬周號月川.先祖自山西永濟到天津第六世.自幼聰穎,清乾隆6年(1741年)入縣學,乾隆12年(1747年)中舉人,授淶水縣教諭。乾隆22年(1757年)中進士,任甘肅涼州府永昌縣知縣.乾隆25年(1760年)因得罪權貴而發配伊犁。乾隆30年八月(1765年)得恩旨官復原職,授慶陽府安化縣知縣署理寧州知州蘭州分府.於乾隆34年四月(1769年)年,託病辭官回津,繪有<三荊同株圖>文士多有題詠.嘉慶三年八月卒,時年七十有九.遺命速葬.故碑誌未作,由紀曉嵐為其小傳.曾作詩《九月有感》收錄於《晚晴簃詩匯》,其事跡有紀昀的《紀曉嵐文集》及徐世昌的《大清畿輔先哲傳》記錄,民國著名學者高凌雯先生所著《天津舊志》中也有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