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公路

天山公路

天山公路又名獨庫公路,顧名思義,是一條從北疆獨山子到庫車的公路。因為這條公路要穿越崇山峻岭的巍峨天山,又俗稱天山公路,用雄、奇、險、峻來形容。它是國道217線的一段(樁號為K553至K1089),總里程531公里,二號隧道改走明線後為536公里,技術等級為三級。全線路面面層為3厘米瀝青表處,基層為10至25厘米級配砂礫,海拔3000米以上共有四段、總長138公里,未鋪瀝青面層。

基本信息

公路病害

天山公路天山公路
獨庫公路堪稱公路病害的“博物館”。一是雪害嚴重。一般在每年11月封山,次年5月消融,只能半年通車。二是土石流頻繁阻斷交通。全線較大的土石流多發地有5處,總長約2000米。遵照毛主席1964年4月9日“要搞活天山”的指示,獨庫公路是1964年在“鞏固邊防,加強戰備,搞活天山,獨立作戰”的思想指導下決定修建的。1966年開始測量設計,1969年開工,至1972年突擊完成,耗資816萬元,只能勉強通車。1973年對原路線方案提出大的修改意見,並擬提高路線標準。1974年4月21日經國務院、中央軍委批准決定加快修建天山公路,並將其列入國家重點項目,直接歸中央軍委管轄。1974年5月,解放軍工程兵的三個建築工程團奉命開進天山,武漢、西安調來的五個測量隊也開進了邊城。為了保障施工機械、車輛的修理,國家又為新疆軍區組建了一個企業化的機械修理廠和一個汽車修理廠,撥給了850名勞動指標和相應的修理設備。1974年8月開工,經過9年艱苦奮鬥,工程於1983年9月建成通車,總投資3.5億多元。翻越4個海拔3000米以上、常年積雪的達坂(意為冰雪簇擁的高山),跨越5條險惡的河流,鑿通3條高山隧道,修建2座防雪走廊。其中二號隧道因襯砌困難,防水層不夠,通車後到處冒水,導致冬季洞口被冰堵塞,不能通車,來往車輛改走明線(32.3公里)。全線設有道班養護,但每年只通車半年。由於客貨運量不大,加之沿線無飯店、加油站等服務設施,行車密度從未達到設計標準。2009年6月,在武警交通部隊二總隊完成了獨庫公路從三級路改造為二級路的施工任務,全程行車僅需8小時。

天山精神

長達10年與嚴酷惡劣環境鬥爭的施工戰役,築路部隊克服了常人難以想像的艱難困苦,以“碧血灑天山,為振國威軍威”的精神,付出了巨大的代價與犧牲,鑄就了悲壯的“天山精神”。官兵們在與世隔絕的天山深處,與險峻的山石斗,與惡劣的天氣斗,與瘋狂的風雪斗,與難耐的寂寞斗。共有168位築路官兵獻出了年輕而寶貴的生命,他們最大的31歲,最小的16歲。以三座達坂名字命名的3條隧道“哈希勒根隧道”(意為此路不通),海拔3400米,是我國海拔最高的公路隧道;“玉希莫勒蓋隧道”(意為黃羊嶺);“和鐵力買提隧道”(意為不可逾越),長1897米,是我國當時最長的公路隧道。通過這3條隧道的名字,令人可以想像,天塹變通途,是需要何等之勇氣!這注定是一個前無古人的恢宏工程。

電影

電影《天上深處的大兵》、《天山行》和《守望天山》就是這些鋼鐵軍人生活的真實寫照。
1983年10月,天山南麓的喬爾瑪,一座高20米的紀念碑樹立起來了,上面鐫刻著“修築天山獨庫公路犧牲的烈士們永垂不朽”。這是新疆各族人民為紀念給他們修築幸福路的148位烈士修建的(其中20位烈士是擔負隧道後期施工時犧牲的,他們的名字沒能刻在紀念碑上。2006年,那拉提天山公路築路烈士陵園與紀念館竣工。紀念碑上銘刻著168位烈士的英名。
2010年拍攝《守望天山》的導演戚健因積勞成疾,在2011年英年早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