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歷史
康熙皇帝巡視奈曼與敖漢,沿遼河而上,遙見古榆冠如華蓋,滿樹榆錢,金光閃爍,紫氣東來。康熙帝來到樹下小憩,命侍從取水,侍從拔起插在古榆東北角的長矛,一股清泉隨之噴涌而出,猶如白練,飲之甘冽心脾,康熙帝大喜,當即封為“聖水”,聖水系地泉所生,飲著祛瘟疫、除百病,周邊百姓爭相取飲,奉為神水。聖水井享譽三百餘年,傳說居住蛇仙,常給人施藥治病,有求必應。康熙帝邀賞古榆的神奇偉岸,又感嘆邊野的荒涼,說“天若增至一寺,豈不相映成趣”後人遂於古榆樹北側建寺。奠基之日,樹旁挖出石穴,內藏方正石塊,寺基砌完,石塊告罄,一塊不多,一塊不少。石穴內另有金盔、金甲一副,用來換錢建寺正好夠用,故取名為“天增寺”。
寺院簡介
天增寺有廟房五間,僧房五間,分正殿(三間)和東西配殿(各一間)。殿門上懸掛著3塊木刻的橫排金字大匾,上書“浩然正氣”,“有求必應”,“妙手回春”。正殿內供奉三尊泥塑神像,關聖(關羽)居坐正中,財神、藥王分坐左右。內牆上繪劉備、關羽、張飛開創蜀基業績的壁畫,東邊的配殿供奉南海大士、子孫娘娘、眼光娘娘,西邊的配殿供奉龍王。天增寺有九間大殿,內奉觀音菩薩、關公和九神像。平日香火即盛,每逢舊年四月十八日廟會,搭台唱戲六天。善男信女,商販藝人,百里千里,婦牽雛,如雲如蚊,成一方盛會。
天增寺占地20畝,擁有土地200畝。1948年,廟殿改辦國小教室。1950年冬,因火爐跑火,殿宇被大火燒毀。
文化價值
2002年9月9日成立開魯古榆文化協會,適逢民間擴建古榆園,重建天增寺呼聲日烈之時。自此,由協會牽頭修建古榆園,恢復天增寺。天增寺古榆園內的遼代古榆,樹齡千年依然枝繁葉茂、樹高25米,接天拿雲。1989年被列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古榆樹風采千年,實至名歸。
2005年農曆六月十九日,新修建的天增寺大雄寶殿舉行開光大典。
2006年,古榆園被評為國家AA級旅遊景區,通遼市業績突出旅遊單位。
佛教法事
2007年5月24日(農曆四月初八)佛歷二五五零一年,欣逢釋迦牟尼佛聖誕!為了繼承佛陀遺教,積極發揚佛陀慈悲濟世的大乘菩薩精神,天增寺按慣例舉辦了浴佛法會及古榆園三期工程奠基典禮。僧俗二眾舉行祝聖普佛,祝禱佛日增輝,世界和平;祝願國家昌盛、社會眾生脫離一切苦厄。並藉此洗滌心靈,化煩惱為清淨,顯發自性。下午2點,信眾及遊客萬餘人集聚寺內,觀看了由天增寺部分僧眾及通遼市1000多名佛教信眾經過數月排練的具有濃郁佛教色彩內容的佛門唱誦和歌舞表演。節目有傳統的唱贊、歌舞表演以及兒童諷誦儒學經典《三字經》、《弟子規》等,使觀眾們沉浸在莊嚴、慈悲、嚮往光明的佛門境界中。通遼市宗教局副局以及有關領導親臨會場觀看了節目演出。並進行了奠基剪彩,天增寺住持法師為四眾作了開示,表達了天增寺繼承佛教傳統,發揚慈悲濟世的大乘佛教精神,積極投入和諧社會共建活動的理念和決心。並對為節目演出而辛勤排練的演員們和大榆樹中學全體師生表示感謝。
特色建築
天增寺大雄寶殿 是2004年馬濤等先生捐資修建的,從外面看是兩層,代表真俗二諦,裡面是一層,表示萬法如一。殿前的這些台階均長104公分,佛學里說人生有108種煩惱,而“生老病死”無法替代,那么另外的104種煩惱,登上這個台階就都已消除。寶殿的門坎不許踩,必須跨過,過了這個門坎就到佛界。有拜佛的信男信女們,男士們請到東邊釋墊禮拜,女士們到西邊釋墊禮拜,也可以許願。然後,大家由西向東順時針轉繞,佛保佑我們幸福吉祥!寺院故事
一雲遊喇嘛來到古榆下,閉目打坐,不分晝夜。善男信女燒跪拜,奉上齋飯獻禮,喇嘛不理不睬。當地有名鄭善人者,長揖叩問:莫非活佛有何仙喻?喇嘛虛無飄渺地說“天增寺”三個字。鄭善人輕輕地叨念了一遍天增寺,喇嘛又說了“百步”二字,轉肯沒有蹤影。鄭善人揉揉眼睛,古榆下打坐的痕跡歷然,喇嘛真的失其所在。鄭善人傳出所聞所見,拿出一生的積蓄,要興建天增寺。各族各界開明人士紛紛捐資,鼎力贊助。破土動工,在古榆正東百步的地方,挖出一窖見角見棱方石,搬出後正好是九間大殿的基石,一塊不多,一塊不少,這必然又為這座寺廟增添了幾分神秘的色彩。
寺院重建
2002年,古榆文化協會成立,協會應天時,順民意,籌資恢復天增寺。2005年6月19日,三世佛開光,佛殿放光,開光以來,香火甚旺。天增寺繼續籌資擴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