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增公

天增公

“天增公”是涇陽茯磚茶的一大品牌,最早始於明代,是陝西涇陽社樹姚家商業七大堂之一“仁在堂”下的商號 ,以經營茶布生意為主並發展壯大。其商業在姚文清先生主持“天增公”期間達到巔峰狀態。解放初期,他帶頭捐資捐物,襄助建國。“天增公”的商標品牌以及經營方略也成為姚文清先生留給後世的寶貴財富。 2010年在西北大學教授、陝商研究第一人——李剛教授 的指導下,姚文清先生的嫡孫姚青郎授權註冊成立《陝西天增公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經營天增公茯磚茶。此茶沿襲純手工制茶工藝,嚴格依照古法制茶,其茶釉更是秘不外傳的百年古方,發花均勻飽滿。茶湯色澤紅艷明亮,茶中的金花能夠有效調節人體新陳代謝,並有降脂降壓的功效。

歷史沿襲

在我國明代至清代時期,官方施行統一、穩定、發展的政策,尤其是在滿清時期,形成“康乾盛世”。大批有為漢人棄仕從商。姚氏家族的商業歷程由此開始走向輝煌,同時也促進了仁在堂及其下商號“天增公”的良好發展。姚氏家族在宗祠上雖有“七大八小、二十四個火葫蘆”之說,但在商業上仍以七大堂作為其典型代表。姚青郎之祖原系三門,長門為“竹森堂”,二門為“華萼堂”,三門“仁在堂”(取其德澤仁厚之意)即商號“天增公”所屬之門。原住社樹堡城外,稱之為七大堂前街。恆昌、惠謙、居敬、燕翼四堂住城內,為后街。其所在的三堂,三堂原有四個商號,即恆順益,恆順合,恆順源,天增公。恆順源早就倒閉,只剩三號。“天增公”是規模最小的一號,但其歷史卻同恆順兩堂一樣悠久。雅安陝西會館乾嘉年間所刻石碑,即系恆順天增公並列。後恆順兩號先後倒閉,唯“天增公”得以延續。

“天增公”總號設在雅安,將陝西的“團茶”技術引入川藏,在雅安將川南天全、名山、射洪、邛崍、雅安五縣的茶產壓製成茶磚,並創出了自己的漢藏商標,“天增公”的茶叫“水獸牌”,藏語叫“曲升羅布”,數量很大,“天增公”一家認引九千一百引,達910萬斤,幾乎占到康藏川茶4500萬斤的四分之一,成為茶業一大巨頭。

天增公茯磚茶天增公茯磚茶

“天增公”的起源,可追溯到明代。當時,為遏制邊茶走私,明政府實行茶葉中開。允許商人自由販運“邊茶”到邊關,與官府四六分成,六成交官。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陝西涇陽社樹姚家開始做引商經營茶葉。約在清朝順治年間,姚成十二孫姚一陽,隨陝西商人赴康定做茶布生意的“闖爐關”浪潮,在四川雅安設店經營,獲利頗豐。

至康熙年間,姚昂乾承其祖業主持總號,在雅安和彝族地區繼續來往經商,因籌謀有方,連獲厚利,為姚家在川地和西康的生意奠定了基礎。又在瀘定、重慶、瀘州、綿州,繼而在川鄂各繁華碼頭及重要縣城、市鎮設立商棧,此後,商業範圍越做越大,其經商地域西通藏地,東沿長江,在宜昌、沙市、漢口、蘇州等重要城市,無不有其生意字號。康熙中後期,隨著經營範圍的擴展再分出兩大商號,三個商號總計千人之眾,其產業發展的恢弘之勢可想而知。
至清亁嘉年間,由於當時總號在樂山被焚,賬薄記錄全毀。後依賴姚文清先生的大伯父和總經理高某的苦心經營,始漸好轉。當時高某與姚文清先生的伯父約定,既要復興舊業,集資號上的資金不能動用,家中不許以各種理由向號上支取錢財。之後,適遭火災,雅安大北街全被燒盡,家中商店亦波及。待火熄店房全毀,唯獨庫房安然無恙。
民國十八年前後,“天增公”茶業營業模式稍有變化,開通了更多通商口岸。茶運至打箭爐或玉樹出售後換回麝香、蟲草、貝母、沙金、羊毛等,又轉運至渝、滬銷售。當時“天增公”的口岸比較多,其商號主要分布在雅安、漢口、沙市、西安、廣州、重慶、成都、西昌、樂山、西康、下關與香港、澳門、緬甸等等共二十餘處。至此“天增公”商號發展無限繁榮。
九一八、一二八事變後,感於東南危機,“天增公”欲向西北發展實業,變商為工,還沒有來得及實施,抗日戰爭爆發了,“天增公”商號只得暫時撤離滬岸;重慶屢遭轟炸,乃將重慶商號遷至樂山,繼而樂山復遭轟炸,死亡兩千餘人,全城被毀,“天增公”損失巨大。兼之被官僚資本排異,黜吏貪污,正當商人被歧視壓迫;日寇侵入緬甸,緬甸分號即將存貨伙員一併撤離回國,行至騰衝,海關阻攔後又遇日寇追擊我號押貨伙員只得放棄貨物只提賬箱逃離,途至寶山賬箱又失,經理另由八莫返國至昆明,緬甸號從此結束。“天增公”商號的生意已到難以維持的地步,由於生意大多關係民生,也無法宣告停業。
正在不可終日之際,適逢解放,“天增公”乘時清理,大刀闊斧,將各處收緊。緊縮合併於重慶、雅安二處,分別合營。重慶商號併入西南絲紡廠,雅安後並為中康茶廠,現為國營雅安茶廠,“天增公”商號重振旗鼓並延續至今。
姚氏商業在姚文清先生 主持“天增公”號期間,達到巔峰狀態。解放初期,他帶頭捐資捐物,襄助建國。新中國成立以後,姚文清帶頭將“天增公”所有資產捐獻國家資助國家建設。作為西安市第一屆政協委員,在抗美援朝時期一家捐獻金條800兩,還捐出了當時西安十八處房產。“天增公”的商標品牌以及經營方略也成為姚文清先生留給後人的寶貴財富。

2010年在西北大學教授、陝商研究第一人-李剛教授的指導下,姚文清先生的嫡孫姚青郎先生授權註冊成立《陝西天增公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旨在為弘揚陝商精神,挖掘研究陝商文化,為重塑“陝茶”形象已盡綿薄之力。

品牌文化

“天增公”是涇陽茯磚茶的一大品牌,最早始於明代萬曆年間,是陝西涇陽社樹姚家商業七大堂之一“仁在堂”下的商號。
明清時期,在陝西渭北地區產生了一大批著名的商業家族,號稱“關中巨富”“蓋省財東”,他們代表了明清陝西雄渾的經濟實力,在中國商業史上創造了富甲天下的財富神話。其中,涇陽縣社樹堡姚家就是最著名的代表。明清關中流行的一句民謠就是“石橋劉孟社樹姚,不及王橋一撮毛”。

天增公茯磚茶天增公茯磚茶

社樹堡地處八百里秦川,位於涇陽縣城以西十里之遙,在王橋和石橋一帶,被人們稱之為橋川川道。它北靠嵯峨山(有人稱為邙山),南臨涇河水,早在秦漢時期,由於引鄭國渠(後稱為白渠)的水灌溉農田,這裡已是良田盈野,望族輩出。于右任先生曾在詩里寫到“嵯峨山下有高門,李靖家鄉育偉人。國赤忱燃筆底,詩豪草聖冠群倫”。在明代初年,明政府對陝西實行“食鹽開中”、“茶馬交易”的特殊經濟政策,陝西商民抓住機遇,北上朔漢,南下江浙,西出川蜀,跨州越縣,周流天下,成為中國歷史上產生最早的商幫—陝西商幫,社樹姚家便是其中的先驅。究其原因,則是由於天增公號的規章制度,突出“做人正直,誠實不欺”的經營理念。
發展至今,“天增公”已經不僅僅依靠它的商業理念而運營,更重要的是從古至今流傳下來的文化內涵——陝商文化。其宗旨為弘揚陝商精神,挖掘研究陝商文化,重新塑造“陝茶”形象。

產品功效

(一)加工工藝
天增公茯茶嚴格以海拔600-1200m高山茶樹鮮葉作原料,分殺青、初揉、初曬、復抄、復揉、渥堆、曬乾、切茶、精篩、拼配(主要用於梗葉比例調整為金花發酵做準備工作)、經過熬茶釉、制封、灌封、打吊、炒茶灌築、困扎、錐封、發花、乾燥、包裝等21道工序自作而成。
(二)成分
茯茶作為黑茶中的貴子,最與眾不同的就在於其中具有的“金花”成分。所謂“金花”,就是在原料的加工中通過發花這么一道特殊的程式,專門在黑茶的磚塊中培養一種叫做“冠突散囊菌”的冠突麴黴物質,俗稱為金花。金花乾嗅便具有一種黃花的淡淡的清香味道,而將帶有金花這種特殊菌類的茯茶泡飲時,那種花香變融入茶湯之中,化作茶的滋味而更加醇厚微澀,清純不粗、口感強勁。當然,金花還可以有效地促進調節新陳代謝,起到保健和病理預防作用。因其藥效有如土茯苓,加上茯茶的口感特別,並以“茯”字命名,因此有人誤以為茯茶中有茯苓的成分,但實則是金花的菌花香和其獨特的藥理作用。其顆粒的大小會隨著濕度等因素變化而發生變化,茂盛的時候似“米蘭”,萎縮時會變小,甚至變成白色的小斑點,但不影響其品質和功效。

天增公茯磚茶天增公茯磚茶

(三)產品功效
(1)助消化、減肥作用。茯磚茶中的咖啡鹼、維生素、胺基酸、磷脂等有助於人體消化,調節脂肪代謝,咖啡鹼的刺激作用更能提高胃液的分泌量,從而增進食慾,幫助消化。
(2)利尿作用。茯磚茶中明顯利尿作用是通過腎促進尿液中水的濾出率來實現的,咖啡鹼刺激膀胱的作用也能協助利尿,茶鹼則通過擴張腎微血管和抑制腎小管水的再吸收而引起明顯的利尿作用。利尿同時有助於醒酒,解除酒精毒害作用。
(3)增強毛細血管。當人體脂肪性食慾過多時,毛細血管的通透性增大,脆性也就增大,很容易引起微血管壁的破裂而出血,而茯磚茶由於含有8%―10%的茶多酚,長期飲用可增強毛細血管的韌性,防止微血管的破裂。
(4)養胃、健胃作用。在茯磚茶產地,居民有保存幾片茯磚的習慣,遇有腹痛或拉痢,習慣以茯磚代藥,極為靈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