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孫子兵法》始計篇有雲“天地人和”:“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凡此者,將莫不聞,知之者勝,不知者不勝。
文化
人與自然合為一體,是道家的主要思想。是莊子思想的精髓。是對老子思想的承接。對中國文化起到深遠的影響。中國道教文化就是受其影響。
人,生長於天地之間.下立足於”地”,上敬奉於”天”.在”天地”之間休養生息本意應該是取其”中”吧!這個”中”,我情願將其看成是”中庸”之意.古人對於”中庸”的解釋是這樣的:”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另有”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無忌憚也.”的說詞.而我對於”中庸”的理解則是:”中庸”不是平庸,不是碌碌無為,而是待人接物適可而止,恰到好處;”中庸”也不是毫無主見,人云亦云,而是追求一種和諧的統一。再者,天地之間的含義對於自己與後人,還有”頂天立地””敢作敢為”之說.我情願於天地之間將我自己的思想與做人方式毫無保留的展現給世人,說自己想說的話,做自己想做的事.在我的內心深處,為人處世,做自己與堅守”中庸”並沒有矛盾,而只是一個人對於人生的態度.
人,是做人,也是為人處世.人為萬物之本,亦為世界之主.做人,是一種態度,也是一門學問.學會如何做人,則人生無憂也.我欲做人,應先學會立足於”天地”之”中”,以”中庸”的態度處理人生中的諸多事物,本是我始終的追求.
和,為”中和””和諧”之意.”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另外,”和”者,”鶴”也!鶴(和)翔(祥)千年.鶴,往返於天地,百鶴齊翔,秩序井然,群棲群落,互助互愛,儼然一溫馨祥和的社會群落.
”天地人和”---將人置於天地之間,將人處於”和諧”與”平和”的世界之中.它所闡述的是一種思想,更應該是一種境界.”天地人和”,傳承於古而宣揚於今,堅守”中庸”之道,順應社會發展,共建”和諧”與”和平”.更有”天時,地利,人和"之意。
道法詮釋
人法①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②。(《第二十五章》)
人以地為法則,地以天為法則,天以“道”為法則,“道”則純任自然,以它自己的本來樣子為法則。 “道”,是產生萬事萬物的本源,是無形無象的一切“物質”的根本,是“天地萬物之 母”。一切有形的物質形態,一切無形的物質形態,都從“道”中分離出來的。“道”,是有形物質形態和無形物質形態的混合體。老子對“道”的描述是這樣的:有一個渾然一體的東西,在天地產生以前就存在了。它無聲又無形,獨立長存永無衰竭,循環運行而生生不息,它可以算做萬物的根源。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勉強叫它為“道”,再勉強給它取個名字叫“大”。它廣大無邊而周流不息,周流不息而伸展遼遠,伸展遼遠而返回本原。 從我們生存的這個時空來說,“三才者”,天、地、人。人是頂天立地的,“天、地、人”在“道”中運行。運行的規律是:人取法於地,地取法於天,天取法於“道”,“道”取法於自己的本然。“道”是總規律,總括整個宇宙物質形態運行的法則。而“天、地、人”,是僅僅從人類生存的這個“特定的”小時空而言的。 “道”的內涵,無量無邊,在不同的生存時空中,不同的“生命形態的人”,對“道”的認識和理解是不相同的。這即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高低不同的“生命形態的人”,智慧不一樣,生活的空間、環境不一樣,“道”的存在方式也不一樣。 在佛、菩薩、緣覺、聲聞,這四種聖人的眼睛中,看見的“道”,和我們凡夫所看見的、體悟到的“道”,是完全不一樣的。老子是世間的聖人,他老人家對“道”的觀察點,是站在“天、地、人”之間。所闡述的“道”,正是為人類社會服務的。我們要以聖人為老師,以天地萬物為老師,成就自己的人生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