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劍二型空對空飛彈

天劍二型空對空飛彈,是主動雷達導引的中程飛彈,中華民國中山科學研究院在美國的協助下為經國號戰機(F-CK-1)所研發生產的裝備。這也是中華民國第一次生產雷達導引空對空飛彈。目前僅有經國號戰機可以使用。

天劍二型空對空飛彈是主動雷達導引的中程飛彈,中華民國中山科學研究院在美國的協助下為經國號戰機(F-CK-1)所研發生產的裝備。這也是中華民國第一次生產雷達導引空對空飛彈。目前僅有經國號戰機可以使用。
概觀
類型空對空飛彈
服役1999年
設計生產中山科學研究院
技術數據
長度3.6米
直徑20.3厘米
負載重量30公斤
整體總重190公斤
發動機固體火箭推進器
最大速度4馬赫
有效射程60公里
制導方式中途慣性導引,終端主動雷達導引
彈頭高爆破片彈頭
發射平台空射(陸基、海基規劃中)
目錄

1研發歷史
2生產與服役
3其他衍生型
4相關條目
5參考文獻
研發歷史
1983年經國號戰機設計計畫展開的時候,搭配的空對空系統方面在天劍計畫(原先稱為天翔計畫)下同步進行,計畫負責人是楊景槱博士。由於這是中華民國第一次參與空對空飛彈的設計與製造的工作,而且同時進行短程與中程飛彈的計畫,難度相當的高。但是在此次研發直接跳到當時最先進的主動雷達導引型態,有關這方面的技術細節幾乎沒有任何經過官方證實的資料。目前外界推測整個研發計畫透過美國方面給予很大的支援,但都還有待日後的證實。
目前普遍認為主動尋標雷達的技術是由美國提供早先競標先進中程空對空飛彈AMRAAM)計畫失敗的摩托羅拉公司方案,並協助轉移相關技術和零組件。也因為沒有任何官方資料說明這一段研發歷史,因此早期有不少資料或文章由開發時間點推測天劍二型是半主動雷達導引。
在研發過程當中,美國的麻雀飛彈也成為經國號戰機掛載的飛彈需求之一,所以天劍二型的氣動力外型設計上也以麻雀飛彈為基準,這也是早期國外媒體或者是出版品多半認為天劍二型飛彈是半主動雷達導引。雖然到了F-CK-1戰機研發後期麻雀飛彈已經不再是必備的系統,整個外型的規劃並未因此變動。為了降低輕型戰鬥機攜帶中程空對空飛彈之後對運動性能的嚴重影響,F-CK-1戰機採取在機腹中線以半埋的方式,將兩枚飛彈縱列掛載,這也是目前F-CK-1戰機的標準掛載型態。雖然日後展出的模型當中曾經展示在機翼內側的掛架上各攜帶一枚天劍二型飛彈,然而在基本型的F-CK-1戰機上,只是計畫而並未付諸實現。但在改良型的F-CK-1戰機上,將進一步研發具有滑軌發射能力的天劍二型飛彈,藉此增加F-CK-1戰機可以掛載的中程空對空飛彈數量,此項功能也可供反輻射型的天劍二型飛彈使用。
整個發展計畫進行過程是否順暢外界從未真正知曉,只是天劍二型並未與F-CK-1戰機同時在1994年交付部隊服役,整個測試與驗證一直進行到1996年才被軍方認可,準備進入量產階段。另有未經證實的說法是在1996年飛彈危機的時候,中科院在軍方壓力下曾生產少量的預量產型飛彈搭配當時緊急服役的先導量產型經國號戰機進行戰備。
當時中華民國是繼美國、蘇聯與法國之後,全世界第四個,自由世界第三個部署主動雷達導引中程空對空主動飛彈能力的國家。
生產與服役
天劍二型飛彈第一次公開是在1994年的漢光11號演習上,當時並且由F-CK-1戰機試射飛彈擊落靶機。中華民國國防部在1997年宣布將要量產的時候,對於數量的說法是可以配備兩個聯隊,也就是130架F-CK-1戰機使用,以此推算的最終產量將在400枚左右,然而後來的新聞當中顯示已經生產的數量不到300枚。2002年初有新聞報導在關鍵零組件的採購上面曾經有過一些困難,中華民國軍方隨後出面發布新聞稿澄清這並不是事實。
為了解決F-CK-1經國號戰機天劍二型飛彈戰備量不足的問題,中華民國空軍在21世紀初向中科院補充新的天劍二型飛彈,訂購時間與數量不明,空軍於2010年1月底對外宣布接收第一批新彈因應春節戰備[1]。
其他衍生型
除了空載之外,目前曾公開的衍生髮展包括艦射型和陸用版福特貨卡四聯裝防空飛彈系統,以及空載反輻射飛彈的研發。其中艦用版曾經試射過[2],至於是否會進入量產則沒有進一步的訊息。反輻射飛彈型號的開發則是已結案,是否進入量產或計畫終止目前沒有公開資料可供證實。
天劍二A反輻射飛彈:
彈長:3.593米。
彈徑:19厘米。
彈重:184公斤。
彈頭:2公斤。
射程:大約100公里。
相關條目
天劍一型飛彈
經國號戰鬥機
主動雷達導引
AIM-120飛彈
參考文獻
^空軍巡弋展示劍二新彈亮相
^天劍二型飛彈垂直發射(艦載型)試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