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寧夏教區

天主教寧夏教區

天主教寧夏教區,亦稱銀川教區,是天主教設立的一個教區,屬於綏遠教省。該教區有1萬教友、11位司鐸。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1840年羅馬教廷設立蒙古代牧區,由法國遣使會負責傳教事務,其範圍南以長城為界,東與關東三省為鄰,北達蒙古戈壁,西接甘肅,包括民國時期的熱河省、察哈爾省、綏遠省、寧夏省北部和陝北三邊地區等。

1864年,聖母聖心會(於1862年創立於比利時)從遣使會手中接管蒙古代牧區。

1883年7月26日,在得到羅馬傳信部的準許後,聖母聖心會代表在寧夏平羅陳官地教堂開會,將蒙古代牧區劃分為三個傳教區,即東邊赤峰、熱河一帶的“東蒙古代牧區”,中間西灣子、集寧一帶的“中蒙古代牧區”,西邊綏遠、陝北及寧夏一帶的“西南蒙古代牧區”。

1922年,聖母聖心會接受羅馬教廷的指示,將西南蒙古代牧區分為綏遠代牧區和寧夏代牧區。同時將在甘肅青海新疆傳教的聖母聖心會會士全部撤到內蒙古、寧夏一帶傳教。

寧夏代牧區的管轄範圍包括內蒙古河套地區、陝北三邊和寧夏地區(不含今固原地區),其主教府初定於寧夏城(今銀川市),但因銀川是新傳教區,教友太少,於是改設於今內蒙古磴口縣三盛公,那時的磴口縣屬寧夏所管。

寧夏代牧區第一任主教為聖母聖心會會士荷蘭人費達德(GoffredoFrederix),1922—1930年在職,1931年因年老多病辭職;第二任主教為聖母聖心會會士比利時人石揚休(GaspareSchotte),1931—1944年在職,1944年去世;1944—1946年由聖母聖心會會士比利時人鮑恩波(DepurdtNorbert)任代理主教。

1946年,寧夏代牧區升為寧夏教區,比利時人聖母聖心會會士王守禮(CarloVanMelekebeke)任主教,1946—1951年在職,之後離境,1980年病逝於新加坡

1951年之後,社會時局變化,寧夏教區不復存在。

20世紀90年代,落實宗教政策,教會復興。由於行政區域的劃分,原寧夏教區被一分為三:河套地區的教會因屬內蒙古巴彥淖爾盟而成立了巴盟教區,陝北三邊地區的教會屬陝西省榆林市而與延安教區合併,寧夏回族自治區境內的教會稱為寧夏教區。

1993年8月1日,劉靜山主教晉牧,今日之寧夏教區正式成立。

歷任主教

費達德(Goffredo Frederix),聖母聖心會士,1866年7月19日生於比利時,甘肅西境代牧區主教(1920年– 1922年),寧夏代牧區主教 (1922年– 1930年),1938年去世(71歲)

揚休(Gaspare Schotte),聖母聖心會士,1881年10月9日生於比利時,寧夏代牧區主教(1931年– 1944年),1944年去世(62歲)

王守禮(Charles Joseph van Melckebeke),聖母聖心會士,1898年6月19日生於比利時,1922年晉升神甫,寧夏代牧區主教 (1946年– 1946年),寧夏教區主教 (1946年– 1980年),1980年病逝於新加坡(82歲)。

馬仲牧 (不獲北京當局承認)[2]

劉靜山(聖名:若翰)1993年—2009年,2009年12月20日榮休。

李晶 (聖名:若瑟)[1]2007年12月21日晉牧,2009年12月20日就任正權主教

張克興:1951年11月24日–1988年11月6日

郝進禮:1988年11月6日– 2011年3月9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