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小小說是生活的濃縮,如雨後新荷凝聚的水滴,晶瑩剔透,折射著世界的每一縷陽光。薛暮冬編著的《天上一個月亮》提供一個精美的選本,讓你充分享受閱讀的樂趣,進而提升個人的文學素養、寫作水平、審美水準和人生品位,為自己的人生開闢一片廣闊的天地。
作者簡介
薛暮冬,男,安徽全椒人,現供職於安徽滁州實驗中學高中部。曾經出版長篇歷史小說《民國怪狀大觀》《上海巨商演義》,科普讀物《大地的歷程》《世界科學通》等共五百餘萬字。已在《人民文學》《詩刊》《特區文學》《美文》《中國散文家》《華夏散文》《北京晨報》《揚子晚報》《生活·創造月刊》和美國的《世界日報》《星島日報》《僑報》《明報》《國際日報》《美華文學》,加拿大的《大華商報》等海內外報刊發表文學作品千餘篇。
圖書目錄
第一輯 披上你的光輝
玄鳥
白 狐
回到河灣
淪陷
山上的茅屋
天鵝湖
捕風人
披上你的光輝
蓮花在上
第二輯 說出你的憂傷
老人和狗
鼠王
小桃娘
異變
雲中君
說出你的憂傷
野渡
山 牆
第三輯 因為河流不死
仰面呼吸
旱塘
日出公園
放驢小子
局外人
桃花落
迷 蹤
因為河流不死
喜鵲飛
第四輯 天上一個月亮
我本浩然
天上一個月亮
紅唇
逐客自敘
滿眼風光
玉樹後庭花
釵頭鳳
文摘
玄鳥
然後,就到了春天,桃花塢的春天。桃紅,柳綠。更多的時候,我喜歡捧著一本書,在桃花山上獨自流連。當我坐在溪水畔的時候,我看到蜻蜓——我的遠房親戚,深入持久地佇立在我的左臂上。它小小的溫暖的目光讓我心裡注滿蜂蜜。燕子,其實,不是燕子,是玄鳥——我的又一個親戚,也在我的身邊飛來飛去,和我一起閒看花開花落,漫觀雲捲雲舒。是的,枕松聲風聲,觀日落牧歸,是我每天必須反覆溫習的功課。那時候,我十歲,或者十一歲。我已經記不清啦。
當然,我也曾經試圖融入村莊裡的孩子們中。有一次,應該是黃昏時分,在放學的路上,我們走到了河灣邊的一個大坎子邊。大家放下書包,說,還早,玩一會兒再回家。於是,不知是誰出的主意,比賽誰敢從大坎子上跳下去。大家張開手臂,次第跳了下去。當我躍躍欲試準備往下跳的時候,一隻玄鳥,唧唧喳喳地,在我的頭頂不斷地叫。許多年後,我才明白,那是在阻止我,可我終於還是跳了下去。除了感覺腿部有些發麻外,並沒有其他不適。孩子們的掌聲、笑聲響徹黃昏時的上空。鐵蛋也跳了下來。但是,他半天沒有從地上爬起來,而且嗷嗷叫,說痛死啦,痛死啦。家長趕來,趕緊把他送醫院,結果是鐵蛋腿部骨折。三個月以後,鐵蛋才一瘸一拐地來上學。同學們都說是我出的主意,甚至還有謠言說是我把鐵蛋推下去的。父親狠狠地把我揍了一頓,而且,還命令母親送了一籃子雞蛋給鐵蛋家。
這讓我對群居生活,對集體產生了一種恐懼心理。我不再試圖走進人群,我更習慣於與自己相處。我在自我的城堡里如此仔細地打撈,打撈屬於我的安慰和苦痛。終於,在下一個月夜,當我因嚴重口吃再度遭受同學的奚落,我大跑著跑到春暖花開的桃花山,跑回自己的內心世界時,我知道,我被村莊的孩子們,也被村莊,徹底地趕出了圈子。但是,我沒有變成一座孤獨的島嶼。我發現,每當我獨自一人的時候,總是有不止一隻燕子,不對,是玄鳥,站在自己的位置上,列隊為我唱歌,用七個不同的音符為我唱歌。
我是個不諳鳥語的孩子,心情依然沮喪,無助地坐在一塊餘溫猶存的山石上,眼睜睜地看著同齡人大捆大捆地投身於歡樂的懷抱。我多么想成為他們中的一員呀!可是,沒有人理睬我,更沒有人邀請我。也許,正是從那個春天開始,我被判處了孤獨的無期徒刑。只有玄鳥,跟我的老朋友似的,始終不離不棄,在我身邊飛來飛去。孤獨的鳥,翅膀不斷抖動著,一聳一聳地。我感到一陣驚悸。難道,這隻鳥,是我的前生,或者,是我的今世嗎?它像極了我,可又在一瞬間,我又否定了自己,不是,一定不是,我怎么可以和鳥相提並論呢?我感覺到自己的軟弱,更痛恨著自己的無奈。我連自己的親屬都不想認啦,我夢見了一棵古老的桃樹在流淚。
我不願再思考任何問題,一個人在桃花山走,腳踢著一塊石頭,從山頭踢到山腳,又從山腳踢到山頭。踢,踢,一直踢到我都看不見自己啦,心裡才覺得寧靜了許多。我就像那個古希臘少年,推著一塊巨石,從山下推到山腰,石頭滾落下山;又接著推,石頭接著滾下山來……周而復始,沒有盡頭。其實,就在那時,我茅塞頓開,我一直都是寂寞的,從來都是寂寞的,並不是現在才如此。這樣一想,我便安然於自己內心的太寂寞了,直到月出東山。星相莊嚴,我恍若置身於一個人的蠻荒時代,空氣中瀰漫著誦詩的聲音。一個仙風道骨的老者從山頭上走到我的身邊,口中呢喃低語:“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然後,老人送給我一本書,是《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他說:“好好看看,也許對你會有用的。”我認得他,是我家的鄰居,一個老私塾先生。
那是一個很另類的老人。他喜歡讀書,每次遇到他,總是看見他拿著一本書,口中念念有詞:巨大的悲痛已降臨在希臘,多少軀體被拋進大海的巨口、大地的巨口,多少靈魂被投入磨盤,就像麥粒兒。他甚至常常獨自老淚縱橫。村里很多人都不理解他,說他是精神病。他的妻子也不理解他,三天兩頭跟他吵架,說他一輩子都不乾農活,說他連家務活也不做。他不以為意,仍然我行我素。即使是栽秧割稻這樣的農忙季節,他也總是獨自一人跑到山上,在書的海洋中獨自暢遊。他經常說,他在書里看到了別人看不到的世界。他說,多少痛苦多少生命,墜人了深淵,為了一件空空的衣裳。他的家裡有很多藏書。他把這些藏書都展示給我看,說我想看什麼書就可以看什麼書。也許,他把我看成了可以信賴的傳人。
從那以後,書本成了我的終身伴侶。《紅樓夢》《三國演義》《西遊記》《儒林外史》等等,這些名著,我就是從那時開始涉獵的。先生經常給我背誦宋真宗的《勸學詩》: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出門無車毋須恨,書中有馬多如簇。娶妻無媒毋須恨,書中有女顏如玉。男兒欲遂平生志,勤向窗前讀六經。許多年以後,我仍然一眼就認出了十歲的自己。在奼紫嫣紅的春天的日子,我搖頭晃腦地行走在桃花盛開的山頭上,念念有詞:望候雁之翔集,想玄鳥之來游。嗟征夫之長勤,雖外逸而懷愁。然後,猛一抬頭,在桃樹的第五根樹枝上,我又看到了那隻玄鳥,那美麗安詳的玄鳥。這隻卓爾不群的鳥,那一刻,正獨自把自己的影子踩在腳下。它一言不發地看著這個十歲的孩子,而且還朝我點了點頭。它的目光里流露出一種高貴,和無限憂鬱的氣息。我若有所思地仰天嘆息。我的命運,一個迷途者的命運?P2-4
序言
在路上,在路上,一生當中,我不止一次地念叨這幾個字,我不止一次地觸摸到了這幾個字背後的辛酸和無奈。其實,人生在世,誰又能逃脫在路上的命運呢?誰又沒有養成在路上風裡來雨里去的習慣呢?在路上,我們總是千載獨步。在路上,我們的生命不過是一束純淨的火焰,我們依靠自己內心看不見的太陽而生存。即使現在人到中年,有了房子,有了孩子,有了不多不少的票子,但我們仍然在為生計而奔波,在為明天那一輪別人的也是自己的太陽而奔波。我們別無選擇,我們只有在路上。
在路上,我也曾經迷惘過,也曾經墮落過。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一天到晚和一幫朋友一起喝酒,打麻將,洗桑拿,到夜總會裡唱歌跳舞,日子過得昏天黑地的。本以為這種日子也蠻瀟灑的,然而,曲終人散,內心深處總是升騰起一股莫名的惆悵,直為自己的這種日子而嘔吐。
於是,決定換一種活法。但是,我既無縛雞之力,可以去扛扛大包;又乏厚黑之術,可以混個一官半職。只有選擇文字,與文字共舞,在文字中尋索靈魂的苦痛和安慰。我又上路了。在上個世紀的後十年,由黃河出版社、廣州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華齡出版社等出版了我的近四百萬字的作品,使我既獲得了可觀的經濟利益.又極大地滿足了自己的虛榮心。然而,我的寫作之路上忽然間風雲突變。到目前為止,我仍有一百萬字的書稿被束之高閣。那可是我花費了近四年的時間,起早貪黑,嘔心瀝血之作呀!於是,我又氣餒了,感覺到自己恐怕不是這塊料吧!禁不住滾滾紅塵間那些鮮艷的誘惑,我回到以前的那種墮落的日子:中午圍著盤子轉,下午圍著骰子轉,晚上圍著裙子轉。但轉著轉著我又對自己的這種生活產生了噁心的感覺,我討厭這種生活,我要逃離這種生活,我決定攜帶著一生的重量,重新上路1
2004年4月22日晚,在學校值班的時候,百無聊賴中,我寫下了我的散文處女作《寂寞如花》,貼到了某網站上。沒想到,從此以後,我就走上了文學創作的不歸路。在這一條路上,我得到了諸多網友的不斷鼓勵,雖然有過委屈,有過淚水,但我始終在路上。衷心地感謝那些和我一起在路上的我的文友們,你們對一個普通的文學愛好者的關愛,我將永遠銘記在心。正是因為你們的厚愛和關注,七年多來,我的近千篇文字才陸續發表在國內的《人民文學》《詩刊》《美文》《特區文學》《中國散文家》《華夏散文》《北京晨報》《揚子晚報》《生活·創造月刊》,美國的《世界日報》《星島日報》《僑報》《明報》《國際日報》《美華文學》,加拿大的《大華商報》等海內外報刊,而且曾經榮膺國內外多項文學比賽獎項,作品也被收入海內外多種文學選本。
但我仍然時常感到困惑,我不知道“紅旗”到底能扛多久,我不知道在這條路上我又能走多遠。現在,正是子夜時分,孩子在上網聊天,妻子在看著肥皂劇,正是心靈放逐的最佳時機。我恍恍惚惚又進入了自造的幻覺世界中。在這裡,我再度把自己流放在路上,形而上的路上。我看到,大路一會兒箭一般地把我射向遠方,一會兒又垂直成九十度,讓我艱難地爬坡。路上,一會兒風和日麗,一會兒又風狂雨驟。但無論如何,我都努力不讓自己倒下。因為,我深知,只要自己不倒下,就沒有誰能把你從路上剔除出去。所以,即使“繞樹三匝,無枝可依”,我也會一如既往地聽從內心深處那個神秘聲音的召喚,在路上,一直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