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佛教術語]

天[佛教術語]

佛教的天分為欲界天、色界天和無色界天。其中包括: 欲界六重天:四天王天、忉利天、須焰摩天、兜率陀天、樂變化天、他化自在天;越往上淫慾就越微薄。 色界十八天:初禪三天(梵眾天、梵輔天、大梵天),二禪三天(少光天、無量光天、光音天),三禪三天(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四禪九天((福生天、福愛天、廣果天、無想天)+五不還天(無煩天、無熱天、善見天、善現天、色究竟天)),色界天是根據禪定的程度分的。 無色界四天:空無邊處天,識無邊處天,無所有處天,非想非非想處天

簡介

亦稱“提婆”,為“十界”之一,指“天眾”及其所居之處,這些“天眾”為有情眾生之最高級者,居於天,有樂、善、妙、高、勝之趣,但仍不脫輪迴於六道。又指神,為護法天神。

【天】

(界名)梵名提婆Deva,又名素羅Sura,光明之義,自然之義,清淨之義,自在之義,最勝之義。受人間以上勝妙果報之所,其一分在須彌山中,其一分遠在蒼空,總名之為天趣。六趣之一也。又不拘其住處指一切之鬼神,名為天,如鬼子母神謂之鬼母天。又一切好妙之物名為天,如人中之好華謂之天華。大乘義章六末曰:“天者如雜心釋有光明故名之為天,此隨相釋。又雲天者淨故名天,天報清淨故名為淨。若依持地所受自然,故名為天。”義林章六本曰:“神用光潔自在名天。”法華文句四曰:“天者天然自然勝、樂勝、身勝、故天為勝,眾事悉勝余趣,常以光自照,故名為天。”止觀四曰:“自然果報名為天。”婆娑論百七十二曰:“於諸趣中彼趣最勝最樂最善,最善最妙高故名為天。”嘉祥金光明經疏曰:“外國呼神亦名為天。”智度論曰:“天竺國法,名諸好物皆為天物。”

FROM;【《佛學大辭典》 【丁福保 編】】

《楞嚴經》中對天趣的描述

“阿難,諸世間人不求常住,未能舍諸妻妾恩愛,於邪淫中,心不流逸,澄瑩生明,命終之後鄰於日月,如是一類名四天王天。
“於己妻房淫愛微薄,於淨居時不得全味,命終之後,超日月明,居人間頂,如是一類名忉利天。
“逢欲暫交,去無思憶,於人間世,動少靜多,命終之後,於虛空中朗然安住,日月光明上照不及,是諸人等自有光明,如是一類名須焰摩天。
“一切時靜,有應觸來,未能違戾,命終之後,上升精微,不接下界諸人天境,乃至劫壞三災不及,如是一類名兜率陀天。
“我無欲心,應汝行事,於橫陳時,味如嚼蠟,命終之後生越化地,如是一類名樂變化天。
“無世間心,同世行事,於行事交,瞭然超越,命終之後遍能出超化無化境,如是一類名他化自在天。
“阿難,如是六天,形雖出動,心跡尚交,自此已還,名為欲界。

“阿難,世間一切所修心人,不假禪那,無有智慧,但能執身不行淫慾,若行若坐,想念俱無,愛染不生,無留欲界,是人應念身為梵侶,如是一類名梵眾天。

“欲習既除,離欲心現,於諸律儀,愛樂隨順,是人應時能行梵德,如是一類名梵輔天。
“身心妙圓,威儀不缺,清淨禁戒,加以明悟,是人應時能統梵眾,為大梵王,如是一類名大梵天。
“阿難,此三勝流,一切苦惱所不能逼,雖非正修真三摩地,清淨心中,諸漏不動,名為初禪。

“阿難,其次梵天統攝梵人,圓滿梵行,澄心不動,寂湛生光,如是一類名少光天。
“光光相然,照耀無盡,映十方界,遍成琉璃,如是一類名無量光天。
“吸持圓光,成就教體,發化清淨,套用無盡,如是一類名光音天。
“阿難,此三勝流,一切憂懸所不能逼,雖非正修真三摩地,清淨心中,粗漏已伏,名為二禪。

“阿難,如是天人圓光成音,披音露妙,發成精行,通寂滅樂,如是一類名少淨天。
“淨空現前,引發無際,身心輕安,成寂滅樂,如是一類名無量淨天。
“世界身心一切圓淨,淨德成就,勝托現前,歸寂滅樂,如是一類名遍淨天。
“阿難,此三勝流具大隨順,身心安隱得無量樂,雖非正得真三摩地,安隱心中,歡喜畢具,名為三禪。

“阿難,複次天人不逼身心,苦因已盡,樂非常住,久必壞生,苦樂二心俱時頓舍,粗重相滅,淨福性生,如是一類名福生天。
“舍心圓融,勝解清淨,福無遮中,得妙隨順,窮未來際,如是一類名福愛天。
“阿難,從是天中有二歧路:
“若於先心無量淨光,福德圓明,修證而住,如是一類名廣果天;
“若於先心雙厭苦樂,精研舍心,相續不斷,圓窮舍道,身心俱滅,心慮灰凝,經五百劫,是人既以生滅為因,不能發明不生滅性,初半劫滅,後半劫生,如是一類名無想天。
“阿難,此四勝流,一切世間諸苦樂境所不能動,雖非無為真不動地,有所得心,功用純熟,名為四禪。

“阿難,此中復有五不還天,於下界中九品習氣俱時滅盡,苦樂雙亡,下無卜居,故於舍心眾同分中,安立居處。
“阿難,苦樂兩滅,斗心不交,如是一類名無煩天。
“機括獨行,研交無地,如是一類名無熱天。
“十方世界妙見圓澄,更無塵象一切沉垢,如是一類名善見天。
“精見現前,陶鑄無礙,如是一類名善現天。
“究竟群幾,窮色性性入無邊際,如是一類名色究竟天。
“阿難,此不還天,彼諸四禪四位天王,獨有欽聞不能知見,如今世間曠野深山,聖道場地,皆阿羅漢所住持故,世間粗人所不能見。
“阿難,是十八天獨行無交,未盡形累,自此已還,名為色界。

“複次,阿難,從是有頂色邊際中,其間復有二種歧路。
“若於舍心,發明智慧,慧光圓通,便出塵界,成阿羅漢入菩薩乘,如是一類名為回心大阿羅漢。
“若在舍心,舍厭成就,覺身為礙,銷礙入空,如是一類名為空處;
“諸礙既銷,無礙無滅,其中唯留阿賴耶識,全於末那半分微細,如是一類名為識處;
“空色既亡,識心都滅,十方寂然,迥無攸往,如是一類名無所有處;
“識性不動,以滅窮研,於無盡中,發宣盡性,如存不存,若盡非盡,如是一類名為非想非非想處;
“此等窮空,不盡空理,從不還天聖道窮者,如是一類名不回心鈍阿羅漢。
“若從無想諸外道天,窮空不歸,迷漏無聞,便入輪轉。
“阿難,是諸天上各各天人,則是凡夫業果酬答,答盡入輪。彼之天王即是菩薩,游三摩提,漸次增進,回向聖倫所修行路。
“阿難,是四空天,身心滅盡,定性現前,無業果色,從此逮終,名無色界。
“此皆不了妙覺明心,積妄發生,妄有三界,中間妄隨七趣沉溺,補特伽羅,各從其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