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齊各莊鎮
1.12k㎡、530人。 1.42k㎡、652人。 1.22k㎡、580人。
概況
大齊各莊鎮位於丰南區東部,距區政府15千米。面積39.6平方千米,人口1.3萬人。轄19個行政村,鄉政府駐大齊各莊村。唐港高速公路、稻(地)崔(莊子)公路過境。。早在遼、金兩代曾在境內建有皇帝行宮闕苑——長春宮,清時尚有遺蹟。現所轄大長春、小長春、小公(宮)莊等村,以及明、清時期在這一帶設定的行政編制“長春社”,皆由此得名。歷史沿革
1953年屬八區大齊各莊鄉、安各莊鄉、井屯鄉,1958年屬稻地公社。1961年設立大齊各莊公社,1984年改大齊各莊鄉。1997年,面積39.7平方千米,人口1.3萬,轄大齊各莊、小長春、小史馬、小齊各莊、詹家屯、夏莊屯、李家坨、安各莊、大長春、小公莊、王莊子、王家樓、井屯、趙各莊、小王莊、魯家莊、林屯、高各莊、大田港19個行政村。2006年11月2日撤鄉設鎮。行政區劃
大齊各莊
2.07k㎡、966人(統計時間不詳,下同)。建於明永樂二年(1404年)。山東齊氏移民來此定居,故以姓氏得名齊家莊,後更名大齊家莊,1948年改成大齊各莊。1953年屬八區大齊各莊鄉,1958年屬稻地公社,1961年屬大齊各莊公社,1984年屬大齊各莊鄉,2006年屬大齊各莊鎮。小齊各莊
0.87k㎡、414人。建於明永樂年間。由大齊各莊遷出幾戶居民來此定居,得名小齊家莊,1948年改成小齊各莊。沿革同上。詹家屯
1.6k㎡、945人。建於明永樂二年(1404年)。山東棗林莊詹姓來此定居,故以姓氏得名。沿革同上。夏莊屯
1.77k㎡、894人。建於明永樂二年(1404年)。山東棗林莊移民夏姓來此定居,故以姓氏得名。沿革同上。李家坨
1.28k㎡、521人。建於明永樂二年(1404年)。山東棗林莊李氏來此定居,高地之上,故以姓氏得名。沿革同上。王家樓
1.12k㎡、530人。建於清順治初年。稻地王家被迫遷此,建一座小樓,時常望自己的故居,得名望家樓,後以姓氏改成王家樓。沿革同上。小王莊
1.56k㎡、697人。建於明永樂二年(1404年)。山東棗林莊移民王氏來此定居,故以姓氏得村。沿革同上。大長春
2.32k㎡、1184人。建於明永樂初年。小長春1.42k㎡、695人。建於明永樂初年。相傳該地為遼金兩代皇帝行宮,稱長春宮;明永樂初年有移民來此定居稱長春淀;清順治元年(1644年)為長春社,分南北兩個長春社,北為小長春莊,南為大長春莊,後稱小長春、大長春。1953年屬八區安各莊鄉,1958年屬稻地公社,1961年屬大齊各莊公社,1984年屬大齊各莊鄉,2006年改鎮。安各莊
2.94k㎡、1547人。明初建莊。山東棗林莊移民安姓來此定居,故以姓氏得名安家莊,1949年改稱安各莊。沿革同上。小公莊
0.59k㎡、245人。建於明永樂初年。山東棗林莊移民李氏父子來此地落戶.因此地有二個廟(老公殿、和尚廟),取二廟的“公尚”二字,故稱村名為公尚莊,後又有人在村北建村,稱小公尚莊,簡稱小公莊。沿革同上。王莊子
1k㎡、328人。建於清順治初年。王氏由大長春遷來幾戶到此定居立業,當初名為東莊子;後王姓繁衍,故以姓氏稱為王家莊,後簡稱王莊子。沿革同上。小史馬
0.91k㎡、334人。建於明永樂初年。山東移民史、馬來此定居,故以姓氏得名史馬莊,後更名小史馬莊,後簡稱小史馬。沿革同上。井屯
1.42k㎡、652人。建於明永樂年間。山東棗林莊移民井姓來此定居,故以姓氏得名井家屯,後稱井屯。1953年屬八區井屯鄉,1958年屬稻地公社,1961年屬大齊各莊公社,1984年屬大齊各莊鄉,2006年屬大齊各莊鎮。趙各莊
1.85k㎡、793人。建於明永樂二年(1404年)。山東棗林莊趙姓來此定居,故以姓氏得村名。沿革同上。魯家莊
1.22k㎡、580人。建於明永樂年間。山東棗林莊移民魯氏來此定居,以姓氏得名魯家莊。沿革同上。林屯
0.89k㎡、426人。建於明萬曆九年(1581年)。林姓於此地定居立業,故以姓氏取村名林家屯,後簡稱林屯。沿革同上。高各莊
1.27k㎡、732人。建於明永樂二年(1404年)。山東棗林莊移民高氏來此定居,故以姓氏得名。沿革同上。大田港
2k㎡、948人。建於明永樂二年(1404年)。山東移民來此定居,得名新庄子。後因有重名,又以地名大港新庄子相稱,以地名為村名。解放後稱大田港。沿革同上。行政代碼
130207114:~201大齊各莊村 ~202小齊各莊村 ~203王家樓村 ~204王莊子村 ~205小公莊村 ~206小史馬莊村 ~207大長春村 ~208小長春村 ~209井屯村 ~210高各莊村 ~211安各莊村 ~212林屯村 ~213占家屯村 ~214大田港村 ~215李坨村 ~216夏莊屯村 ~217趙各莊村 ~218魯莊村 ~219小王莊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