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園簡介
公墓以“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挖掘大連本土文化,打造墓園特色文化”為規劃宗旨,堅持“自然與人文相濟,殯葬與生態共融”的規劃建設理念,以“融生態、文化、旅遊、教育、殯葬等功能於一體,具有濃厚現代生態文明氣息的公園式墓園”為建設目標,崇尚自然,尊重生命,愛護環境,關注人文,打造“二軸三環五區二十九園五十八景”的紀念性公園。大連大黑石將軍山公園公墓交通便利,龍虎相擁,藏風聚氣,“南枕龍頭,背靠長白山系千山余脈將軍山;北望黃龍尾,面向渤海碧水。山環水抱且象吉,實為珍穴,此山海大事可謂天造地設求之不及。”自然天成的優雅環境,得天獨厚的地理風水,獨特深邃的人文歷史,構成了生態、和諧的安詳福地。這裡是傳統殯葬文化和現代藝術園相結合的風水寶地,生態化的環境建設、多樣化的碑墓精品、人文化的優質服務,是安葬已故紀念親人的理想之所。
跨越時空,回歸自然,生命在青山綠水間得以延伸。讓逝者放飛極樂,英靈永存;令生者欣慰如願,衍傳福音。
自然與人文相濟殯葬與生態共融
在構建和諧社會的新時期,大連大黑石將軍山公園公墓緊緊圍繞“生態、文化、人文”做文章,倡導生態文明建設,提升殯葬服務水平,對園區進行大規模的更新改造並與周圍環境資源整合,融合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成為集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於一身,兼具紀念、教育、骨灰安葬、旅遊、觀光等功能的重要公共服務設施。
將軍山公園公墓堅持“自然與人文相濟,殯葬與生態共融”的理念,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挖掘本土文化,打造墓園特色文化,以“融生態、文化、旅遊、教育、殯葬等功能於一體的、具有濃厚現代生態文明氣息的綜合型墓園”為建設目標,崇尚自然,尊重生命,愛護環境,關注人文,弘揚傳統美德,熱心服務社會,將墓園定位為“逝者安息,生者慰藉”的紀念性公園。
公園規劃
一軸二場三區九園打造集多功能為一體的綜合型墓園
大連大黑石將軍山公園公墓集紀念、遊覽、教育、安葬四大功能為一體,依託現有地形和豐富的森林植被景觀打造成“一軸二場三區九園”的總體規劃布局。“一軸”即園區以水係為主題景觀主軸線。“二場”即在弘揚“仁、義、禮、智、信”儒家文化的“愛心廣場”的基礎上,利用“將軍廣場”弘揚中華傳統武德文化,進而開發建設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融紀念文化、人文歷史、儒學倫理、武德思想為一園,不同文化內涵的紀念建築和極盡心智的藝術傑作與秀美的自然山水渾然天成。“三區”即文化紀念區、中央墓園區和生態墓園區。中央墓園區注重生態景觀的改造與提升,生態墓園區藉助場地森林植被豐富,引入新的殯葬理念,開發建設的植樹葬、草坪葬、花壇葬等回歸自然的生態葬式,駕起永恆記憶的冥陽兩界之橋,讓生命隨著綠樹、小草、鮮花得以延續和永生。“九園”即松林園、槐林園、欒樹園、迎春園、桃李園、翠柏園、流芳園、文星園、軍魂園為主體框架的生態殯葬園區,使人與人之間能夠圍繞不同的特色文化主題進行溝通、交往,親情、友情及園區情感共存共榮,具有溫馨融洽的文化氛圍及豐富多彩、健康向上的人文園區。通過“一環六帶”的規劃建設,即一條寬闊而優美的園區道路環線,以迎春、杏林、櫻桃、銀杏、刺槐和欒樹為主題綠化的六條景觀大道,實現了園區的“公園化”。
經過多年的規劃建設,現已成為具有原生態特點的文化藝術墓園。園內蒼松翠柏,山清水秀,鳥語花香,幽靜潔美。不僅是生者對逝者展示親情、弘揚孝道、寄託哀思的地方,也是逝者展示其人生軌跡、啟迪後人或警示後人的一個視窗,是生者與逝者“對話”的一個平台。置身其中,只有思念之意,全無悲傷之情。優美的人文環境、規範的服務標準、先進的管理水平贏得社會各界的認可。
關注公益事業真心回報社會
我市自1996年2月開始遺體捐獻行動,已有200多名市民在去世後實現了遺體(器官)捐獻,每逢清明,很多市民會去親人的墓地祭掃,但對於遺體捐獻者家屬來說,卻一直面臨鮮花無處獻親人的困境。為推動遺體(器官)捐獻工作,弘揚“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樹立尊重人的社會風尚,進一步促進精神文明建設,2011年將軍山公園公墓從規劃用地內專門把墓園最好的風水寶地——200平方米綠地無償提供給市紅十字會,專門用來為遺體捐獻者建紀念碑,以表達對這些平凡而偉大的捐獻者的敬意。遺體捐獻造福人類,是社會文明的體現,大黑石將軍山公園公墓願與社會各界一道支持和促進我市遺體捐獻這一崇高事業,精心參與日常服務工作,將這裡建成我市精神文明建設的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