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邑鹽店古城

大邑鹽店古城是發現的第七座成都平原的史前古城,發現於大邑縣鹽店村。這座古城的發現,徹底改寫了成都建自2300年前的說法,成都的城市歷史被提前到距今4500多年以前。

大邑鹽店古城是發現的 第七座成都平原的史前古城,發現於大邑縣鹽店村。這座古城的發現,徹底改寫了成都建自2300年前的說法,成都的城市歷史被提前到距今4500多年以前。這是到目前為止發現得最早的成都城遺址雛形,堪稱成都城市的開天第一篇章。
也就是說,在這座古城出現以後又隔了1000多年,遠古成都人才相繼遷往三星堆和金沙,繼而有了目前的成都雛形。此外,這座暫時被命名為“鹽店古城”的城市遺址成功發掘,也證明了考古界提出的以成都平原為中心的長江中上游文明,也是中華文明發源中心之一的說法。
更讓成都人自豪的是,這座古城的發現證明了成都平原自古就有高度發達的文明,完全推翻了成都在古代是蠻夷之邦的舊說。在此之前,成都附近的新津寶墩龍馬鄉古城、都江堰芒城古城、崇州紫竹古城、雙河下芒城古城、郫縣古城溫江魚鳧古城等六座古城已經先後被發掘出來。這七座古城的形成年代間彼此相隔100-300年,以高密度分布在成都平原的西南近山地沿線。它們完整地勾畫出了4500多年以來,成都這個城市逐步遷移的發展脈絡。
這座史前古城整體面積為30萬平方米,在已經發掘出來的成都周邊七座古城中名列第二(僅次於面積為60萬平方米的龍馬鄉古城)。整座古城呈長方形,南北長700米,東西寬500米。由於這座古城修建的年代遠遠早於李冰修築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年代,為了躲避那時成都平原洪水的威脅,整個古城要比周圍的平地高出2—3米。此外用黏土和沙夾石、鵝卵石混合修築成的城牆除了抵禦外來入侵外,也能起到一定的防洪作用。
鹽店古城的城牆共分為東牆和北牆兩大部分,牆基的修築都是下寬上窄,史前居民們用精確的截面為梯形的斜坡堆積法砌成了整面城牆。有意思的是在北牆外,當年就挖掘出的一條小河至今還灌溉著鹽店村的土地。這座鹽店古城的另外一個特別之處則在於與別的古城大都擁有兩道城圈不同,它的城圈只有一道,但是城圈的堅固程度遠遠超過其它城市的兩道城圈。 
古城面積約30萬平方米。
鹽店村6組位於大邑縣西南邊3公里處。遺址形若足球場。據測量,它南北長700餘米,東西長近500米,面積30萬平方米左右。現場,掩埋在濕漉漉黃泥中的城牆石垛還依稀可見。30多名當地村民正在考古人員的指導下層層掘坑探方,尋找文物。眼下正在發掘的地方,是該“城”的東、北兩端。
發現較為完整的水利設施
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管理人員陳劍說,該遺址是民工在修建成溫邛高速公路時發現的,10多天來,村民已陸續從城牆的坑裡挖掘出不少已成碎片的泥制灰白陶器、夾沙陶器和各種石質刀具等。考古人員說,肯定還能從地下再挖些寶貝出來。
這座古城遺址地處村子的高坡,呈傾斜狀。這裡,發現了較清楚的蓄水池、排水地和出水口等設施痕跡。它表明,當時人們已經在考慮地勢、洪水和防禦之間的協調關係了。另有跡象表明,建“城”前,就有人在這裡擇水而居了。
古城已有4300歲
據陳劍介紹,這座暫名為“鹽店古城”的遺址,是迄今成都平原發現的第7座、也是規模僅次於新津寶墩古城遺址(面積約70多萬平方米)的史前古城遺址,距今約4300年左右,屬夏朝以前的史前文化遺址。它的發現,對研究長江上遊人類史前文化、尤其是探尋古巴蜀地區的文明發展史,有著“鑰匙”般的重要作用。
成都平原上一次發現古城是5年前的事,學術界稱這裡的史前古城遺址群為“寶墩文化”。1996年,成都寶墩文化群被列為全國10大考古新發現之一,2001年,國務院把當時成都已發現的6座古城遺址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6座古城遺址分別是:新津寶墩古城、溫江魚鳧城、都江堰芒城、崇州雙河古城、紫竹古城、郫縣古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