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平安

大道平安

《大道平安》是2008年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禾生。

基本信息

大道平安

作者: 王禾生著

出 版 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8-11-1

字數: 320000

版次: 1

頁數: 320

開本: 16開

印次: 1

紙張: 膠版紙

I S B N : 9787508613055

包裝: 平裝

所屬分類: 圖書 >> 管理 >> 商業史傳

定價:¥45.00

編輯推薦

首次全面記錄中國平安發展的軌跡,折射中國金融改革沉浮的台前幕後。

聯想控股有限公司總裁柳傳志;著名經濟學家、高盛集團合伙人與董事總經理胡祖六;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有限公司主席鄭海泉;萬科集團董事長王石;招商銀行行長馬蔚華;著名經濟學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聯絡辦公室經濟部副部長巴曙松聯袂推薦。

全方位披露保險業巨頭的發展內幕,首次記錄平安集團高速成長的傳奇!

在所有進入世界500強的中國企業中,平安保險是最年輕的一家,而且是首家躋身其中的非國有企業,這個記錄足以讓平安成為最值得研讀的中國公司之。

平安保險的20年,是一個成長速度的傳奇。一家保險公司如此迅速發展為綜合性金融集團,並且進入世界500強,這一過程本身,就值得關注與思索。它總是在扮演著一個“搶跑者”的角色。無論是最早開始做壽險,還是最早規劃綜合性金融集團,平安的“搶跑”雖然總是充滿爭議,但這正是創新者必須面對的生存環境。

平安的“搶跑”體現著一家優秀公司所必須具備的危機意識和遠見,與此同時,它的快速複製、無排斥移植、藉助“外腑”和支付昂貴“過橋費”等手段,它一心要與國際最頂尖公司抗衡的目標,又成為其善於奔跑的內在動力。儘管平安的壯大離不開中國的改革開放大環境,但同樣環境下勝出的公司卻屈指可數,而至今仍

然領跑的平安保險,恰恰折射出了標桿企業的光芒。

“中國百家標桿企業”學術委員會

作為平安集剛的戰略夥伴,滙豐很高興能目睹一家優秀的金融服務企業茁壯成長。本書詳述平安的成長過程、經營理念、企業文化和管理模式,是立志創業者、工管學生以至普羅市民的一本珍貴的參考典籍。

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有限公司主席 鄭海泉

我眼中的平安,是一家不斷進行保險創新、金融創新的企業,它還在公司戰略、國際化、人才政策方面都走得很超前,可圈可點。我相信這本《大道平安》會讓企業管理者和學者有所收穫。

萬科集團董事長王石

談及平安,她取得的成就早已家喻戶曉。然而,平安在波瀾壯闊的中國金融改革背景下走過的艱苦奮鬥的二十年,也很少有人能理清脈絡。本書的價值在於,通過周密的細節梳理與精緻的文字表達,為讀者呈現了一個真實的平安傳奇。

招商銀行行長 馬蔚華

平安的成長是以開放的深圳、崛起的中國、全球化的世界為大背景的金融業傳奇,這個傳奇所涉及的主題如創業者的使命感、探索者的執著、壓力下的成長和復興的夢想,都首次在這本書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展示。

著名經濟學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

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聯絡辦公室經濟部副部長巴曙松

內容簡介

20年前,平安是在深圳蛇口誕生的一家小公司。

20年後,平安是在世界舞台舒展長袖的金融集團。

20年間,平安的成長折射著中國金融業的巨變。

今天,平安集團起於保險,志在綜合金融集團的理想,正在一步一步實現。而其躋身世界500強的速度和輝煌成就更是舉世矚目。

平安緣起何方?怎樣的創業者,怎樣的團隊,怎樣的管理和經營創新,才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打造一個世界級的金融企業?平安崛起的背後,又是怎樣一幅中國的金融開放和改革的畫卷?

或許,平安的未來仍有許多未知……但是,忠實記錄一路走來的中國平安,更有助於我們深入思考變革中的中國金融業和置身其中的領袖企業……

目錄

序一造就基業長青的中國企業柳傳志

序二平安——中國金融業的一朵奇葩 胡祖六

楔子

序篇 源遠流長

1872,輪船招商局

袁庚蛇口

說服袁庚

在改革大潮中誕生

第一部分創業風雲(1988~1992)

第一章起程

中國保險業的新起點

“開業頭一年先不談什麼利潤了”

5月27日的開業慶典

招兵買馬

漸漸打開局面

第一個年底總結表彰會

第二章蟄伏期

無心插柳:來自劉鴻儒的指點

形勢比人強,只好翹首等待

海南島上的機會

第一個特區外機構

“要有壓力感和緊迫感”

走出蛇口,落腳深圳

蓄勢待發

第三章轉折年

春天的故事

拓荒天津衛

成為“中國平安”

破冰機動車輛保險

承保衛星發射——這是一個責任問題

證券業務,從一個部門到一家公司

平安夜

第二部分壽險為王(1993~1997)

第四章拓土開疆

馬明哲的決心

只許成功,不許失敗

麻雀變鳳凰

銀湖會議:變革行銷體制

平安總動員

摩根與高盛的故事

先結婚再談戀愛,這是中國國情

第五章遍地英雄

資本國際化的連鎖效應

行業體制變革奏響之年

創業艱難百戰多

“激情”的壽險

群雄並起的時代就要來臨

資產一體化的艱難

第六章繁榮危機

增員,增員,增員

最大的危機就是人沒有了危機意識

第一次大規模行業整頓

降息製造出一顆定時炸彈

第三部分變革與考驗(1998~2002)

第七章外腦麥肯錫

困難時分

“河水湍急,我們為什麼不請懂行的人搭座橋?”

畫了一幅“改革地圖”

踏上脫胎換骨的路

“需要企業自己的功夫”

10周年

發展勢頭被摁進了制度約束的河道里

第八章踩在新產品上起跳

新產品策略

投資連結保險的前奏

上海試點

所向披靡的非傳統產品

“明顯跑贏大市”的投資賬戶

股市陡轉直下

山雨欲來風滿樓

第九章直面“投連風波”

丟了顆釘子——第一件退保

新世紀第一年結束了

羊群效應與池塘漣漪

品牌保衛戰

芭堤雅講話:百年老店,誠信為基

最具規模的公益活動

愈演愈烈

第十章行動與反思

“客戶關懷工程”

不是滑鐵盧

“究竟錯在哪裡”

代價不菲的一堂課

新的商業倫理概念:企業公民

新價值管理文化

第四部分分業經營集團上市(2003~2004)

第十一章牽手滙豐

137歲的滙豐與14歲的平安

不同時期選擇不同股東

滙豐帶來了什麼

重在執行

第十二章漫漫分業路

分業經營的回顧

“第二個10年遠景和戰略是什麼?”

氣喘吁吁的市場

“一意孤行”的馬明哲

終於掛上了集團的牌照

狼來了——縱論WTO

行業的上市元年

謀求集團整體上市

第十三章挺進資本市場

“非典時期”闖蕩北京

名正言順的員工投資集合

把福亞銀行收歸名下

人才國際化的高峰:梁家駒進場

三隊奔波全球路演

“我們是瀟灑走一回”

一個新時代的開始

第五部分大金融(2005~2008)

第十四章領跑的保險

咬著不放的“綜合金融”

壽險服務與管理的升級

“當冠軍的念頭”

激越的“龍門飛躍”

千億市價、萬億夢想

二元化戰略

第十五章銀行掘進

做大銀行的機會

一場久拖不決的博弈

另一場收購戰

得失之間

平安銀行誕生

第三根業務支柱:資產管理

第十六章回歸A股

路演與詢價

平安的3月1日

用追求領先的文化,承受萬億元級的競爭強度

新理念:運營管理的後台集中

交叉銷售渠道為王

“帆船酒店”——綜合金融理念的載體

綜合金融、專業經營

尾聲新征途的起點

後記

附錄一 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架構

附錄二公司發展大事記

附錄三人名錄(以姓氏拼音排序)

附錄四媒體聚焦平安

書摘插圖

序篇 源遠流長

1872,輪船招商局

19世紀三四十年代,在西方人的堅船利炮衝擊中,天朝大國被迫向世界緩緩打開了國門。清王朝日益感受到“千年未有”的挑戰。國權日漸喪失,國力豈不衰微?祖宗之法已不足恃,“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想法在清王朝統治者的腦子裡萌生。幾番鬥爭,正式入閣的李鴻章和其後的一群洋務派官員掌權。

19世紀中葉,在先後“開放”的沿海“五口”和長江“十口”上,外輪迅速激增,大清水運業務一度被外輪壟斷了80%的份額。輪船“速穩、載巨、費省、利厚”,中國的舊式帆船業漸漸不支。“如若運鹽運漕全部假於外人,一伺戰事再起,國家存亡之咽喉必扼於他手。”警鐘之下,中國歷史上最傳奇的企業——輪船招商局應運而生。

“1872年,是‘日夜望死’的曾國藩去世的那年,是日本明治天皇下令修第一條鐵路的那年,李鴻章上奏創辦這家企業,它應該是洋務運動中最重要的企業,也是碩果僅存的企業。”財經作家吳曉波曾這樣描述那一年。李鴻章以富國圖強之名,上書同治皇帝,陳述“商戰”利害,要求“官督商辦”,在上海開辦輪船招商局。“使我內江外海之利,不致為洋人占盡,其關係於國計民生者,實非淺鮮”,“倡辦華商輪船,為目前海運尚小,為中國數千百年國體、商情、財源、兵勢開拓地步”。這年年末,懸掛著雙魚龍旗的招商局輪船駛入了大海,輪船招商局由此擔負起了國家圖強的重任。

輪船招商局“歲有江浙漕糧之貼運,又有回空之免稅”,以英國太古、怡和、美國旗昌為首的洋商對“利益盡被其占去”的輪船招商局耿耿於懷,伺機報復。他們首先從自己壟斷的保險業切入。其時,承辦輪船招商局船舶保險業務,外商保險公司都要求繳納天價的保險費用。一條價值10萬兩白銀的輪船,一年需繳納1萬餘兩保險費用。在國內,除了買辦商人,尚沒有人通曉保險這份“舶來品”為何物,為此輪船招商局不得不付出高額的保費以求得貨運權。

然而,1875年的一個事件促成了變化。

這年4月4日,輪船招商局的“福星”輪滿載著7000石漕米和一些布匹、茶葉,從黃浦江邊開始了它的“天津之行”。行至黑水洋水域,雨大霧濃,儘管“福星”減速緩行,還是與一艘英籍輪船相撞。63名船員遇難,貨物全部沉入海底。輪船招商局損失巨大,僅撫恤金就需支出2.4萬兩白銀。“弱國無外交”,肇事船因為英國使館庇護,遲遲不肯支付賠償金。事隔兩年後,從肇事船追回的3?600兩不足額的賠償金與損失相比可謂杯水車薪。“福星”事件讓李鴻章認清海運風險,任命買辦經驗豐富的唐廷樞、徐潤及盛宣懷籌辦保險招商局,“須華商自立公司,自建行棧,自籌保險”。1875年11月唐、徐二人公開招股,華商受過洋商保險公司欺壓,對於自辦保險鼎力支持,很快便“投股逾額”。12月28日,“股份制”的保險招商局成立,宣告了中國民族保險的誕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