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況
大連理工大學常州研究院大樓總投資額5500萬元,建築面積1.89萬平方米,將於2011年底投入使用,五年後常州研究院科技產業大廈將成為大連理工大學在長三角地區的一流孵化器。研究院將以此為契機,開展以先進裝備技術為突破口,重點開展機械裝備設計、電子控制工程、精密模具設計、船舶製造最佳化、節能環保、精細化工等領域的研究與創新能力轉移,其主要業務為:
主要功能
產學研合作搭建和完善大連理工大學與長三角地區的產學研科技合作平台,引入學校的優勢科技資源,建立面向本區域技術需求的實驗室和企業技術中心,加快學校在本區域的技術轉移,提升本地區相關企業的科技水平和自主創新能力。
學歷素質培訓面向長三角地區的技術人員及高端管理人員,開展工程碩士(機械工程、電子工程、化學工程、項目管理等專業)、公共管理碩士(MPA)、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碩士(EMBA)等學歷與企業技能培訓,為本區域企業的發展提供人力資源保障,並延伸大連理工大學的科技影響力。
國際技術轉移依託大連理工大學眾多的國際科技資源,特別是與日韓的成功合作經驗和已成功實施的國際技術轉移案例,重點在鑄件輕量化、精密模具、CG、能源環保、生命健康等領域開展國際科技合作。
科技企業孵化資源整合,助推大連理工大學的優勢科技產業發展,目標是發展成具有綜合核心競爭力的企業群。現已參股成立的常州益利亞重工機械科技有限公司和常州大控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將分別在起重機械整體設計和工業現場控制領域開展工作,目前正在註冊環境修復與精密模具領域的企業。
迄今為止,常州研究院是大連理工大學在遼寧省外設立的具有創新意義的新模式產學研合作基地,該基地的建設將會以常州為中心,持續推動大連理工大學與長三角地區的多方共贏發展。
發展現狀
大連理工大學常州研究院為配合機械裝備設計、電子控制工程、精密模具設計、船舶製造最佳化、節能環保等領域的發展,計畫建設配套實驗室6個,分別是:重工起重機械設計中心、工業乙太網現場匯流排控制技術中心、船舶高精度製造技術中心、精密注塑模具技術中心、工業污染防治與生態修復技術中心、精細化工新材料技術中心。
現已建成實驗室一個(重工起重機械設計中心),09年度在建試驗室一個(工業乙太網現場匯流排控制技術中心),擬建實驗室四個(船舶高精度製造技術中心、精密注塑模具技術中心、工業污染防治與生態修復技術中心、精細化工新材料技術中心)。實驗室基本情況如下:
1.重工起重機械設計中心
孵化企業:益利亞重工機械有限公司。
中心所依託大連理工大學機械工程研究中心,已與與國內諸多知名企業合作,自主研發了多項填補國內空白的產品,其中代表性的有中聯600噸履帶起重機、福田1250噸履帶起重機、徐工68米登高平台消防車、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移動式廠房。
研究方向及領域:
1) 工程機械新產品設計開發、技術諮詢與服務。如履帶起重機、汽車起重機、高空作業平台車、動力平板車、大型橋樑運輸設備等設備。
2) 港口機械新產品設計開發、現有設備維修改造與壽命評估、技術諮詢與服務。如海洋平台起重機、船用起重機、移動式風雨棚等。
3) 吊裝市場方案設計、專用吊裝軟體開發、吊裝工程招投標。如面向吊裝行業的輔助吊裝技術人員制定吊裝方案,對吊裝現場及吊裝過程進行三維仿真模擬的軟體系統。
4) 各種橋架式、門式、門座起重機及其配套設備的研發及安裝、維修服務。針對企業需求進行非標設計,現場安裝調試、指導。
5) 工程機械電氣控制系統集成解決方案。為各類工程機械提供電氣、液壓整機控制系統解決方案。
2.工業乙太網現場匯流排控制技術中心
孵化企業:大控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依靠大連理工大學的研發優勢,通過不斷的努力和積累,目前,本技術中心在大連的總部已經具備了雄厚的實力:在工業現場信號檢測與控制方面擁有核心自主智慧財產權。先後承擔國家863項目7項,國家中小企業創新基金1項,參與起草了我國第一個現場匯流排標準“用於工業測量與控制系統的EPA系統結構與通信標準”(GB/T 20171-2006),並獲得多項省市級獎勵。
研究方向及領域:
1) 現場數據採集、工業自動化、生產過程監控和現場匯流排等方面的技術研究、產品開發和系統集成;
2) 用工業乙太網(EPA)現場匯流排控制系統為用戶提供工業自動化的整體解決方案。
3.常州環保治理、生態修復技術研發中心
孵化企業:常州大工金梓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主營業務:環保新產品——“用於水質淨化的生物過濾設備及生物基”的生產、銷售和施工;漁用產品的生產和銷售;以及環保設備的代理和銷售;環境工程的設計、施工、綜合治理;兼營醫藥、化工的中間體銷售。在大面積養殖水體、景觀河道及內河水體、工業污水等領域均取得了顯著的成效。該行業隨著國家對環境保護的重視倍受青睞,發展前景廣闊。
4.常州建築能耗監測與節能診斷成套技術研發中心
孵化企業:常州大工建築節能工程有限公司。
該技術套用於機關辦公建築、大型公共建築和工業建築的能耗線上監測、節能診斷和能源管理。大連理工大學擁有該技術的全部智慧財產權,該技術已解決產品設計和加工製造中的關鍵問題,同時解決了工程設計、系統安裝、運行調試、數據分析、市場前期開發等工程和推廣套用問題,技術成熟,初步形成穩定的市場。隨著城市工業化及環境發展的需要,全國乃至全球範圍內的建築節能的需求會呈直線上升趨勢,市場前景巨大。
5.精密模具領域
孵化企業:常州大工精密模具科技有限公司
依託大連理工大學教育部模塑製品工程研究中心,開展模具CAD/CAE/CAPP/CAM技術、模具高速切削技術、模具特種加工技術、模具表面工程技術、微成型與微型模具技術、模塑製品成型技術的產業化工作。
6.常州電子封裝材料與技術研發中心
電子封裝是晶片技術下游的產業。任何電子產品必須經過電子封裝後才能成為完整功能的產品。電子封裝材料與技術研究在我校具有獨特的優勢,研發能力一直保持國內前列,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通過3-5年的努力使中心在上述幾個研究方向居國內領先地位,並成為我校在電子封裝材料與技術成果產業化與孵化基地。
7. 常州生物醫用材料與器件研發中心
為不同目的而設計出的各種特殊醫療器械擴展了臨床診療的範圍,幾乎可以到達人體的各個系統和器官。介入醫學已成為除內科和外科以外的第三種臨床治療方法。由於介入診療技術具有創傷小、定位準確、操作簡單、療效顯著和併發症發生率較低等特點,目前已能替代某些外科手術,成為獨特的治療手段,相應的介入醫療器械對介入醫學的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這些器械的研究涉及到生物力學、臨床醫學、材料科學和精密機械加工等多種學科,是一個需要醫工緊密結合的交叉學科。鑒於此,本研究方向以以介入醫療器械中的管腔內支架及其配套器械為研究重點,以實際套用為目的。並以此為基礎,逐漸向其它介入器械領域擴展。
團隊建設
大連理工大學常州研究院現有員工35人,其中博士4人,碩士4人,本科以上22人。下設綜合管理部、產學研部、人才培訓部、國際合作部、科技產業部五個部門,組織架構見圖1。研究院經營管理領導班子計畫五年內吸納4名管理型人才擔任各項工作分管領導,實行層級管理。引進至少2個以上科研研發團隊10位技術專家,並設立相應的學科帶頭人。
服務情況
去年獲得常州市科技項目支持兩個,申請經費共40萬元,到帳40萬元,建立了大連理工大學-常州技術轉移平台,現已投入運營,主要工作是促進大連理工大學在常州區域的科技成果轉化。
在研究院成立的半年多里,走訪了常州本地及周邊的多家企業。據不完全統計,從08年8月份到09年4月份止,共走訪企業百餘家,免費為企業提供技術諮詢百餘項,為企業解決了眾多的技術難題,建立起了良好的合作關係。鑒於此,很多企業同研究院簽訂了合作意向和具體開發契約,目前有近十項重點課題在研,涉及總金額超千萬。
發展前景
研究院本著“開放、服務、共享”的管理理念,依靠學校科研管理體系,依靠大連理工常州研究院有限公司各部門與學校院系的良好協作關係,實施以“徵集需求、成果發布、項目篩選、重點推介、組織對接、促成簽約、協調實施、反饋跟蹤”的管理流程服務。把大學自身所擁有的各種信息、技術及人才等資源創造性地轉移到企業創新實踐中,實現與企業的人力、物力、財力、技術、信息等創新資源的有機結合,從而給當地帶來重大經濟效益與積極的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