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面對我國大豆產業日益萎縮退化的嚴峻局面,作為“國家科技成果重點推廣計畫大豆深加工技術研究推廣中心”主任、“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大豆與植物蛋白專業委員會”常務秘書長,本人深感責任重大。為將一生研究發現的大豆深加工原理與發明的工業工程化專利技術,奉獻給大豆產業的振興、實現光復我國“世界大豆故鄉”優勢地位的夢想,這便是作者著述本書的初衷。
大豆產業的興衰直接關係到我國的國計民生,大豆不僅是人類最主要的優質蛋白與脂肪營養素的來源,而且是唯一一種能從大氣中攝取氮素營養、改良耕地土壤結構的農作物。黨中央、國務院再三強調我國耕地17億畝的底線不能突破。17億畝是一個量化概念,更重要的是17億畝耕地的土壤質量優劣才是關乎糧食產量安全的關鍵因素。據調查,我國耕地質量退化面積已占耕地總面積的40%以上。
2015年我國大豆種植面積約為102億畝,僅占全國耕地總面積的6%,大豆種植面積急驟減少,使我國已失去科學輪茬耕作的基礎,而進口大豆量至2015年已高達8169萬t,平均每箇中國人分攤進口大豆近50kg,廉價進口大豆雖然可減少外匯支出、降低大豆製品成本,但卻不能改善與提高我國國土耕地質量。東北黑土層已由50年前的100cm,退化至30cm以下,在東北再也見不到“滿山遍野大豆高粱”的景象,造成如此觸目驚心農業現實的主要因素之一是放棄種植大豆的後果。為給子孫後代留下一片肥沃的、耕層結構良好的國土資源,發展大豆種植業是任何歷史時期絕不可忽視的重要國策。
作者在大豆深加工工業工程化實踐過程中,自認為一部分有價值的加工原理髮現與專利技術發明內容尚未充分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例如作者首次提出的大豆加工生物學特性中的“大豆蛋白分子高頻降解原理”證明大豆蛋白經高頻電場適宜劑量處理可由高分子向低分子轉化、由非水溶性向水溶性轉化。目前國內外大豆蛋白改性技術只能使大豆蛋白由低分子向高分子轉化、水溶性向非水溶性改變,尚未見在大豆總蛋白含量不變的前提條件下能使水溶性蛋白含量提高的技術。而大豆加工製品,如豆腐、豆漿、分離蛋白等產品的主要成型原料物質均為水溶性大豆蛋白,高頻降解提高大豆中水溶性蛋白含量(詳見334節,336節)的原理髮現,相當於在不增加農業投入、不增加大豆種植面積的前提下,使大豆加工製品得率提高、產品品質改善。又如:大豆產業組成的最主要行業是大豆種植業,種植業興衰的決定因素是農民,農民有無種植大豆的積極性的關鍵在於收益高低。
作者發明的“大豆功能因子連續提取”專利技術實施投產後,生產的“高純度大豆低聚肽”出口離港價為382美元/kg,“高染料木苷含量大豆異黃酮”出口價為1200美元/kg,出口售價與成本價之比≥6∶1。如採取“工業反哺農業”的方式,由大豆功能因子加工企業與種豆農戶組成“產、加、銷一體化合作社”,從加工業的高附加值中提取部分利潤,以“工業反哺農業”的方式讓利於豆農,使種豆農田成為大豆加工業的“第一車間”,豆農為加工企業提供優質原料大豆,同時獲得高額“反哺”。種豆收益如能高於種植玉米、水稻等農作物,在高效益刺激下,農民自然樂於種植大豆,大豆種植業的光復將指日可待(詳見本書第10章)。本書作者一生在大豆深加工領域曾獲國內外發明專利授權12項、獲國家與省級政府科技獎勵12次,在評價這些專利與獎勵的過程中,自然形成褒貶不一的分歧,作者不可能與評議專家學者逐一促膝深談。本書出版後,將可作為“知我非我,其惟春秋”的一份具有實驗數據與工程實踐的、科學評價的文字憑證。
人的一生在大自然的歷史長河中不過是短暫的一瞬,任何人都不可能在有限的一生中實現所有的夢想。採用本書作者發明專利技術生產的“高純度大豆低聚肽”“高染料木苷(Genistin)含量大豆異黃酮”、大豆皂苷、大豆低聚糖、大豆複合功能因子等新產品,在試驗與研發過程已顯示出安全可靠的醫療保健功效,但根據我國的相關《法規》要求,目前上述新產品在未獲保健食品或藥品批准文號前,只能作為中間原料銷售,大部分高額附加值被中間商與從事大豆終端產品深加工開發的國外終端產品加工者獲取。本書作者在大學時代,從書本上曾讀過“大豆養育了中華民族”的名言,作者為研究提取大豆中“養育中華民族”的有效成分,已耗盡畢生精力,如何將作者的發明專利技術提取的功效成分研發成醫療保健終端產品,使本書的試驗結果能科學地重現於人體保健、延長人類壽命、為“健康中國”戰略作出實際貢獻,這才是作者夢寐以求的目標與本書出版發行的真正價值所在。但今後究竟能開發出多少新藥與保健食品已非本書作者所能預測。
作者雖然作為“終身科技獎獲得者”仍受聘工作於長春大學教學科研第一線,但在有生餘年恐怕難以實現上述追求。本書蒙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不吝發行,此舉對於作者的發明專利推廣、實施,將起到作者本人不可能完成的、積極地推動作用。讀者如以本書介紹的發明專利技術生產“中間原料”作為“攀登”的過渡階梯,進一步研發大豆醫藥、保健終端產品,進行創新創業實踐,必將取得事半功倍的收效。本書著述的內容大部分為作者從事大豆深加工產業工程化實踐獲得的、國內外授權的發明專利技術與新發現的加工原理,少部分內容是為了體現本書內容的連續性、完整性,而引用的部分國內外有關文獻,在本書即將問世之際特向有關文獻編、著作者致以敬謝之意。本書作者將利用本書出版的難得機遇,誠懇地向有關專家、學者、工業工程化第一線生產實踐工作者學習交流,在具有試驗數據與工程實踐基礎上的爭鳴中不斷完善大豆深加工科研與工業工程化設計思維,為我國大豆產業的光復、振興、發展做出實際貢獻。
圖書目錄
1 大豆加工生物學特性
1.1 大豆在自然界氮、碳循環過程的重要作用
1.2 大豆有機組分形成的“負相關規律”
1.3 大豆加工用原料品種的遺傳生物學特性
1.3.1 具有蛋白、脂肪“相對雙高”遺傳生物學特性的大豆加工品種
1.3.2 具有“高蛋白”遺傳生物學特性的大豆加工品種
1.3.3 具有“高油”遺傳生物學特性的大豆加工品種
1.3.4 具有醫療保健功能因子含量高及其他適於加工生物學特性的大豆加工品種
2 大豆種子形態結構與加工的關係
2.1 大豆種子形態結構
2.1.1 大豆子葉
2.1.2 大豆胚
2.1.3 大豆種皮
2.2 大豆子葉細胞解剖形態與加工關係
2.2.1 大豆子葉細胞的解剖形態
2.2.2 “細胞粉碎”與“粉粒重組”的原理髮現
2.3 大豆種皮細胞解剖形態與加工關係
2.3.1 大豆種皮細胞的解剖形態
2.3.2 大豆種皮的化學成分
3 大豆蛋白質的加工原理髮現與技術發明
3.1 大豆蛋白質命名與檢測方法的商榷
3.2 大豆蛋白質“熱致變性”臨界溫度的研究
3.2.1 大豆蛋白質“熱致變性”臨界溫度的確定
3.2.2 傳統大豆加工套用“熱致變性”的原理
3.3 大豆蛋白分子高頻降解與改性的原理髮現與技術發明
3.3.1 生產領域對大豆蛋白功能性的不同需求
3.3.2 “大豆蛋白分子高頻降解改性設備”設計的原理依據
3.3.3 “大豆蛋白分子高頻降解改性設備”說明
3.3.4 高頻降解改性技術對提高大豆水溶性蛋白的效應研究
3.3.5 大豆蛋白高頻降解改性技術的雙向調節效應
3.3.6 “大豆蛋白分子高頻降解改性技術”在生產領域的套用意義
3.3.7 “高蛋白速溶豆粉”生產工藝
3.4 改善公眾大豆蛋白營養狀況與“理想胺基酸比值”的關係
3.4.1 胺基酸與“理想胺基酸比值”
3.4.2 不同種類食物復配、改善“胺基酸比值”的實例3.5用於添加面制食品大豆粉的專利發明
3.5.1 用於面制食品添加大豆粉的生產方法
3.5.2 大豆蛋白粉的套用前景分析
4 大豆濃縮蛋白生產技術改進與技術發明
4.1 大豆濃縮蛋白生產現狀與存在問題
4.2 醇法大豆濃縮蛋白工藝改進措施
4.3 醇法大豆濃縮蛋白加工下游副產物——“廢糖蜜”的開發利用
4.3.1 “大豆複合功能因子”的有機化學成分分析
4.3.2 人體對大豆複合功能因子建議攝入量的確定
4.3.3 “大豆複合功能因子”的急性毒性試驗
4.3.4 大豆複合功能因子的類雌激素作用試驗
4.3.5 大豆複合功能因子調節免疫功能試驗
4.3.6 大豆複合功能因子對提高血清SOD活性的影響試驗
4.4 大豆複合功能因子的套用前景分析
4.4.1 關於核酸的爭辯及大豆核酸的套用前景分析
4.4.2 大豆複合功能因子在保健化妝品與食品的套用優勢
4.4.3 大豆複合功能因子市場前景預測
4.5 大豆濃縮蛋白與麵粉復配型“高蛋白麵粉”
4.5.1 “高蛋白麵粉”在面制食品加工領域的套用
4.6 醇法生產的高變性大豆濃縮蛋白與普通熟化的大豆蛋白表觀消化率的比較試驗
5大豆分離蛋白的生產技術改進與技術發明
5.1大豆分離蛋白的生產現狀與存在問題
5.1.1大豆分離蛋白的分類
5.1.2大豆分離蛋白的技術缺陷
5.2殺滅大豆中有害生理活性蛋白與保持大豆蛋白加工功能性“理想平衡點”的原理髮現
5.2.1 大豆中的生理活性有害蛋白
5.2.2 大豆蛋白NSI值與加工功能的相關性
5.2.3 大豆生理活性有害蛋白與大豆蛋白加工功能性“理想平衡點”的選擇
5.3 脲酶陰性、無豆腥味、可直接食用的大豆分離蛋白的生產方法
5.4 脲酶陰性、無豆腥味、可直接食用的大豆分離蛋白的科技進步作用
5.4.1 脲酶陰性、無豆腥味、可直接食用的大豆分離蛋白產品概述
5.4.2 “脲酶陰性、無豆腥味、可直接食用的大豆分離蛋白的生產方法”發明專利的新穎性、創造性
5.4.3 “脲酶陰性、無豆腥味、可直接食用的大豆分離蛋白的生產方法”發明專利的適用性
5.4.4 “脲酶陰性、無豆腥味、可直接食用的大豆分離蛋白的生產方法”發明專利的技術優勢
5.4.5 “脲酶陰性、可直接食用的大豆分離蛋白”的食用安全性與獲獎情況
5.5 提高大豆分離蛋白生產得率的技術發明
5.5.1 在原料豆粕中蛋白含量不變的前提下,提高水溶性蛋白的技術發明
5.5.2 在美國獲得發明專利授權的“酶解大豆蛋白”發明專利說明
6 大豆膳食纖維開發利用的原理髮現與技術發明
6.1 大豆膳食纖維的開發利用現狀
6.2 大豆膳食纖維的開發前景預測
6.3 大豆膳食纖維防治“現代生活方式疾病”的動物實驗驗證
6.3.1 試驗方法與內容
6.3.2 大豆膳食纖維對血糖的影響
6.3.3 大豆膳食纖維對血脂的影響
6.3.4 大豆膳食纖維對血清尿素氮含量的影響
6.3.5 大豆膳食纖維對排便情況的影響
6.4 大豆加工濕豆渣預測生成量的數學公式設計
6.5 “無廢渣、無廢水、超微納米大豆製品的生產方法”發明專利內容概述
6.6 無廢渣、無廢水“快餐豆腐腦粉”的生產工藝與原理分析
6.7 “無廢渣、無廢水盒裝豆腐(或稱‘內酯豆腐’)”的生產工藝與原理分析
6.8 無廢渣、無廢水速溶豆奶粉的生產原理與工藝
6.8.1 無廢渣、無廢水、高蛋白速溶豆奶粉產生的背景
6.8.2 無廢渣、無廢水速溶豆奶粉的生產優點
6.8.3 “濕法、去種皮、預熟化、無渣生產方法”生產“豆奶粉”的方法
6.8.4 “乾法、無廢渣、無廢水豆奶粉”生產工藝
6.8.5 “濕法、不去皮、無廢渣、無廢水、全質豆奶粉”生產方法
6.8.6 大豆種皮深加工技術原理與工藝
7 “高純度大豆低聚肽”加工的原理髮現與技術發明
7.1 “大豆肽”與“高純度大豆低聚肽”的概念
7.2 “肽”的醫療保健特殊功能
7.3 NSI值=100%的大豆肽的生產方法
7.3.1 通過蛋白煮沸變性,生產NSI值=100%大豆肽的方法
7.3.2 通過蛋白酸沉變性原理生產NSI值=100%大豆肽的方法
7.4 無異味、高純度大豆低聚肽的生產方法
7.4.1 以豆粕為原料生產無異味、高純度大豆低聚肽的方法
7.4.2 以大豆分離蛋白為原料生產無異味、高純度大豆低聚肽的方法
7.5 “高純度大豆低聚肽”的產品理化指標評價
7.5.1 “高純度大豆低聚肽”發明專利產品的理化指標與同類產品的比較
7.6 “高純度大豆低聚肽”的實際套用效果
7.6.1 “高純度大豆低聚肽”投產後的經濟效益情況
7.6.2 “高純度大豆低聚肽”在緩解疲勞方面的實際套用效果
7.7 “高純度大豆低聚肽”醫療保健功效的動物試驗驗證
7.7.1 高純度大豆低聚肽藥物代謝動力學試驗
7.7.2 長期服用高純度大豆低聚肽實驗動物負重遊泳試驗
7.7.3 口服高純度大豆低聚肽短時間內抗疲勞效果試驗
7.7.4 高純度大豆低聚肽對血清尿素氮的影響試驗
7.7.5 口服高純度大豆低聚肽對小鼠肝糖元影響的試驗
7.7.6 高純度大豆低聚肽對小鼠血糖的影響試驗
7.7.7 高純度大豆低聚肽對小鼠血液黏度的影響試驗
7.7.8 高純度大豆低聚肽對小白鼠的急性毒性試驗——LD50的測定
7.8 “高純度大豆低聚肽”的生物學特性與套用前景分析
7.8.1 “高純度大豆低聚肽”的快速吸收、高溶解性、高NSI值理化特性醫療保健方面的套用前景
7.8.2 “高純度大豆低聚肽”非興奮劑特性與食用安全性在快速提高體能方面的套用
7.8.3 高純度大豆低聚肽的胺基酸組成與治療高血壓病的關係
7.8.4 “高純度大豆低聚肽”的解酒防醉功效
7.8.5 大豆肽中不同胺基酸排序、組合與抗癌功效
7.8.6 “高純度大豆低聚肽”在食品加工業與輕化工業的套用前景預測
7.8.7 “高純度大豆低聚肽快速吸收快速轉化體能”的特性在運動營養食品方面的套用前景
8 大豆異黃酮與“高染料木苷含量大豆異黃酮”的加工原理髮現與技術發明
8.1 關於大豆異黃酮異構體種類與命名的商榷
8.2 大豆異黃酮醫療保健功能的文獻引用綜述
8.2.1 大豆異黃酮的類雌激素作用
8.2.2 大豆異黃酮的抗腫瘤作用
8.2.3 大豆異黃酮對人體的其他醫療保健功效
8.3 “高染料木苷含量大豆異黃酮”產生的背景
8.3.1 大豆異黃酮與人體雌激素具有“相似基本結構與功能”的理論未能指導生產與套用實踐
8.3.2 日本對大豆異黃酮產品質量的量化指標要求
8.3.3 國外關於大豆異黃酮不同異構體與雌激素受體結合能力差異的報導
8.3.4 目前市售大豆異黃酮產品類雌激素功效微弱的成因分析
8.3.5 高染料木苷含量大豆異黃酮類雌激素功效的人群實驗驗證
8.4 “高染料木苷含量大豆異黃酮”抗癌與防治心腦血管疾病的動物試驗
8.4.1 高染料木苷含量大豆異黃酮對肝癌模型小鼠腫瘤的抑制作用
8.4.2 “高染料木苷含量大豆異黃酮”防治心腦血管疾病的動物試驗
8.5 大豆異黃酮人均每日攝入量計算公式的設計
8.6 大豆異黃酮類雌激素功能的套用安全性討論
8.6.1 醫學實踐關於雌激素致癌的歧見記載
8.6.2 大豆異黃酮食用安全性國內外的歷史與現實鑑證
8.6.3 日本國以本書作者研製的大豆異黃酮(染料木苷83.90%、大豆苷10.30%,G∶D=8.15∶1)為試材,所作的安全性試驗
8.7 “高染料木苷含量大豆異黃酮”有關生產原理的發現與生產技術發明
8.7.1 “高染料木苷含量大豆異黃酮”生產原理
8.7.2 “高染料木苷含量大豆異黃酮”的生產方法
8.7.3 提高普通市售大豆異黃酮醫療保健功效的措施
9 大豆功能因子連續提取的原理髮現與技術發明
9.1 以豆粕為原料,連續提取大豆肽、大豆異黃酮、大豆皂苷、大豆低聚糖的生產方法
9.2 以大豆加工廢水為原料,連續提取大豆蛋白、核酸、低聚糖、異黃酮、皂苷的方法
9.3 大豆低聚糖生產實踐過程中發現的問題與解決建議
9.3.1 關於大豆低聚糖分類命名的商榷
9.3.2 分離提純大豆低聚糖發現的問題與解決建議
9.4 大豆低聚糖生物學特性及其在食品加工與人體保健方面的套用
9.4.1 大豆低聚糖在食品加工方面的套用
9.4.2 以大豆加工黃漿水為原料提取大豆低聚糖
9.4.3 國內外關於大豆低聚糖醫療保健功能常識的綜述
9.5 大豆皂苷的功效發現與技術發明
9.5.1 有關大豆皂苷的常識簡介
9.5.2 幾項值得進一步研究的大豆皂苷療效特例
9.6 大豆皂苷的加工生物學特性及其在生產實踐中的套用
9.6.1 大豆皂苷在大豆種子中不同部位的含量不同
9.6.2 大豆皂苷的溶解生物學特性在分離提取工藝上的套用
9.6.3 大豆皂苷兩性分子親水、疏水的加工生物學特性
9.6.4 大豆皂苷色澤、氣味的生物學特性及其在生產上的應對措施
9.6.5 大豆皂苷醫療保健功效的常識簡介
9.7 大豆皂苷醫療保健功效的動物試驗驗證
9.7.1 大豆皂苷對血清溶血素的影響試驗
9.7.2 大豆皂苷的調節免疫功能試驗
9.7.3 “益壽寧”延長果蠅壽命試驗
9.7.4 大豆皂苷延緩衰老試驗
9.7.5 大豆皂苷的安全性研究
10 本書作者的發明專利技術對光復我國大豆產業的作用
10.1 大豆在國計民生中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
10.1.1 人體必需的優質植物蛋白源
10.1.2 大豆的歷史考證及其醫療保健功效綜述
10.1.3 大豆在保護國土耕地資源方面的重要作用
10.2 古今中外關於大豆與大豆製品的法規定位及其對大豆產業的影響
10.2.1 我國應從國外大豆產業發展歷程汲取的有益借鑑
10.2.2 大豆與大豆製品在我國不同歷史時期的醫療保健地位
10.3 我國大豆產業的現狀
10.3.1 我國大豆加工業面臨的困局
10.3.2 我國大豆種植業面臨生死存亡的危機
10.4 本書作者的發明專利技術對於提高種豆農民實際收益的作用
10.4.1 我國為振興大豆產業採取補救政策的歷史回顧
10.4.2 本書作者的發明專利技術對於提高種豆農民實際收益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