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名:DàYèQīnɡMùXiānɡ
別名:宜賓防己、川防己、南瓜葉廣木香、葛藤香。
藥材基源:為馬兜鈴科植物川南馬兜鈴的塊根。
採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挖起塊根,除去地上部分及泥土,洗淨,曬乾,或用無煙小火烘乾。
植物形態
川南馬兜鈴木質藤本,長達數米。地下塊根圓而大,有的長而縊縮。莖密被銹色濃毛,很少近於光滑無毛。葉柄長4-8cm,被毛;葉片革質,心形或卵狀心形,長9-20cm,寬6-18cm,先端鈍或急尖,基部心形,邊緣完整,下面大脈及小脈均突起成長方形格網,脈上密布銹色毛,緣毛長而密。總狀花序1-2枝腋生或側生於老莖上,具花1-3朵;花被管黃綠色,外面被銹色毛,內面被白色柔毛,折曲呈S形,先端擴大成一平展的三角圓形片部,片部邊緣3淺裂,具紫色細點狀疣突,管口位於片部中央,周圍有一平滑無疣點的肉墊區,黃棕色;雄蕊6,無花絲,成對著生於柱頭裂片之下,合蕊柱近球狀,柱頭3裂,裂片三角狀卵形,邊緣外卷,覆蓋於雄蕊之上。蒴果長卵狀,長約5cm,直徑約2.5cm,成熟時褐色,自頂端向下6瓣裂,外被銹色毛。種子三角狀卵形,腹面微凹。花期3-4月,果熟期7-8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疏林下和山谷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於湖北、四川南部及貴州北部。
性狀
性狀鑑別:塊根橢圓形或疙瘩狀,直徑3-10cm,表面灰棕色。商品多縱剖為2或切成1.5-3cm厚片,切面淡黃白色,有異形維管束散在,粉質。氣微,味微澀。
顯微鑑別塊根橫切面:木栓層由十數層黃色木栓細胞組成,外緣凸凹不平,呈長方形,切向延長,排列較緊密。栓內層,由3-5層組成,內含多數草酸鈣簇晶和澱粉粒。栓內層內側石細胞多為切線向延長,斷續排列成環,胞壁厚,胞腔有細小紋孔,在石細胞環內,十數層薄壁細胞含大量澱粉粒並散有草酸鈣簇晶。韌皮部,韌皮射線為十數列薄壁細胞,呈放射狀排列與中柱鞘薄壁細胞連結,薄壁細胞內充滿澱粉粒,並散在有草酸鈣簇晶,石細胞。形成層為2-3層扁切線向延長的薄壁細胞組成,排列成完整的環狀。木質部被寬狹不一的射線分成很多部分,呈放射排列,導管近圓形,多為網紋,直徑多為30-100μm。髓部為薄壁細胞,其內散在複合的異形維管束,為三生構造,其內側為三生韌皮部,外側為三生木質部,形成層和副形成層成環狀排列,中央為薄壁細胞,內含澱粉粒或草酸鈣簇晶。
粉末特徵:淡黃色,粉性。①澱粉粒多為單粒,復粒多由15分粒組成。②木栓細胞,黃色,多角形,扁平。③石細胞略方形或長方形,或多角形,直徑63μm。④木纖維主為韌型纖維,直徑17-35μm。具緣紋孔。⑤導管較小,直徑約至115μm。⑥木細胞類方形,直徑至63μm,壁呈念珠狀增厚。
化學成份
川南馬兜鈴根莖含木蘭花鹼(magnoflorine)和馬兜鈴酸A(aristo1ochicacidA)。馬兜鈴總酸含量為0.08%。
服用
【性味】苦;微寒
【功能主治】行氣止痛;排膿解毒。主氣滯脘腹脹痛;風濕關節痛;骨關節結核;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6g;或研末。外用:適量,研末酒調敷。
臨床套用
骨結核片大葉青木香320g,青木香160g,穿山甲(砂燙)8g,沉香16g,黃芪100g。除黃芪外,其餘四味粉碎成細粉;黃芪加水煎煮3次,濾過,合併濾液,濃縮成相對密度1.1的清膏;加入細粉和澱粉糊適量,混勻,制粒,乾燥,壓製成1000片。本品為淺褐色片,色香,味澀、微辛辣。功能行氣止痛,解毒排膿。用於疤骨流痰(骨關節結核病,慢性骨髓炎)。口服,成人,每次6片;小兒2歲以下,每次1片;2-9歲,每次2片;10-14歲,每次4片;宜用白酒送服;3個月為1個療程,一般可服1-3個療程。注意服藥時,若出現噁心嘔吐,並無妨礙;服藥期間忌食糖;重感冒者暫停服。(《四川省藥品標準》198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