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莊[海陽大莊]

明崇禎年間(1628-1643年),另一說是明天啟年間(1621-1627年),此地成為大薛家村地主薛守道的佃戶莊,時稱“莊子”。薛守道四子薛思性情古怪,經常惹是生非。為此,婚後其父母就將他送到莊子來,任其所為。

基本信息

概況

明崇禎年間(1628-1643年),另一說是明天啟年間(1621-1627年),此地成為大薛家村地主薛守道的佃戶莊,時稱“莊子”。薛守道四子薛思性情古怪,經常惹是生非。為此,婚後其父母就將他送到莊子來,任其所為。到清朝初期,薛思的後裔已經發展到近10戶,並由北宅夼遷居到河南岸。清道光年間(1821-1850年),又繁衍至河北岸。清光緒年間(1875-1908年),西南和東園也發展上了住戶,此時仍稱莊子。隨著戶數逐年增多,地域也不斷擴大,於是在“莊”字前面加一“大”字,成為大莊。 大莊位於海陽市東北部,地處東經121°12′,北緯36°52′。東與金銀崮村為鄰,西與井家溝村相連,南與東石蘭溝村接壤,北與北魯家村交界。距鎮政府駐地6.5公里,距市政府駐地20公里,隸屬盤石店鎮。 全村轄區面積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73公頃,山嵐322.5公頃。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玉米、花生等。山中主要生長著松、柞兩大樹種,另有江北少有的毛竹林。 2002年,全村有194戶,610人。有薛、王、張、高、李等5姓,均為漢族,其中人口較多的是薛姓。

大事記

1941年7月中共海陽第三區區委書記張仁濤駐村開展工作,發展薛振甲、薛萬福、薛志占等3人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建立了黨支部。 1942年1月成立村政府。 同年2月日偽軍出動50多人進村,抓去村民6人。 同年海陽獨立營在本村北山頂修建軍事工事。 1951年開展鎮壓反革命運動,本村惡霸地主薛占一被鎮壓。 同年薛萬福帶頭成立了合作社(村社),11戶參加。 1956年成立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修通石門東大道。 1964年“四清”工作隊來村,開展“四清”運動。 1973年“南竹北移”成功,南方毛竹在本地生長良好。 1975年村成立草制藝品廠。 1983年春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同年本村被海陽縣政府評為文明村。 1985-1986年發展三大窪蘋果園。 1991年本村被中共海陽縣委、縣政府評為農業先進集體。 1993年本村被中共海陽縣委、縣政府評為科普村。 1995年栽植紅富士蘋果8公頃,常年收入20餘萬元。 1996年本村被評為乾果規模經濟村。 1997年投資7萬元,安裝閉路電視。 1999年9月煙臺人林鐵牛租賃本村竹林,建起雲頂自然風景旅遊區。

社會進步

文教科技1942年春,村民捐資建起大莊國小。1945年,用拆除金崮廟的磚瓦,蓋起了大莊國小校舍。1958年,在大莊增設了國小高級班。1969年,由大莊、井家溝、繆家、金銀崮、柴嵐崮5個大隊集資,興建了大莊聯辦中學。1976年,大莊聯中改為戴帽高中。自建國至2002年,全村考入大中專院校的學生30名。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糧食100公斤左右。建國後,村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1975年,人均糧食278公斤,全村收入超過10萬元。2002年,村有各種運輸車輛80輛,機車70輛,電話120部,彩電130台,電冰櫃60台,洗衣機10台。 村莊建設建國前,村內街道不整,破爛不堪。村民住房全部為草房,人均居住面積不足5平方米。1985年以來,村開始統一規劃建房,拓修村道,使村莊建設走上了正規。2002年,人均住房面積37平方米。 集體福利1978年,村購買了1台24英寸彩色電視機。1985年11月至1986年3月,修建了自來水配套工程。2001年,全村安裝上程控電話,成為電話普及村。

組織建設

中共基層組織建設1941年7月1日,薛振甲、薛萬福、薛志占等成為大莊第一批中共黨員,並建立了黨支部。2002年,全村有黨員43名。曾任村黨支部書記的有薛振甲、薛萬福、薛正、薛洪全、薛志連、薛貞、薛明榮。 基層行政組織建設1942年2月,村政府成立,薛振甲任村長,薛萬祿任副村長。後有薛祿、薛林、薛洪全、薛萬福、薛貞、薛仁福、薛子發、薛子友、薛明榮任村行政主要負責人。1999年,薛明榮當選為首任直選村委會主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