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於唐武德三年,為唐高祖李淵受佛祖庇佑建業有成而興建的寺院。後經自然災害和戰亂破壞,遺址現存標誌性建築大興寺塔,磚雕精美,造型獨特,頗具觀賞和科研價值。 大興寺塔 位於內黃縣城西南17.5公里處,因地屬裴村,俗稱裴村塔。該塔建在大興寺遺址上,東南倚大沙崗,西傍鸕鶿坡(今稱老塔坡),四周萬畝森林環護,該塔建於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距今將近1400年的歷史。經過多次地震和洪水衝擊,仍巍然屹立。
該塔為7層密檐式磚實八角塔,高18.7米,底層周長15.6米。塔身通體除磚雕外,全用條磚砌築,稜角分明,表面平滑,塔內為實心砌體,在第4層南面壁設一拱券門洞。塔身各層以條磚疊澀出檐,緊密相接,檐下飾有仿木結構的磚雕斗拱和蓮瓣承托。
大興寺塔相傳為鎮黃河而建,古為內黃八景之一,謂“古塔秋陰”,稱“寺毀塔存,巋然屹立於平沙曠野中,秋高氣寒,清陰遠蔭,亦古蹟之堪采者。”現為萬畝槐林環抱,更顯古樸清幽。
傳說
大興寺,位於內黃縣城西偏南約20公里處,只剩老塔一座,大興寺無存。說起大興寺,還真有一段故事呢!
原來,大興寺規模不小,廟中大小和尚十幾個,因為地處黃河故道,沙丘遍布,逢年過節或廟會之時,香客不多。有一年,河村有一農婦,因母親患了急病,捎信讓她回娘家,而且回娘家的小路,正好經過大興寺。這婦女聽說母親病了,心中著急,急匆匆地別了婆母,去看母親。
誰知到了第二天,婦女的娘家又來人了,說他母親病情危急,催她快去。這邊婆家一聽,兒媳昨天下午就去了娘家,怎的今天又來人催,莫非半路走失不成?於是找了街坊鄰居四面尋找,找了三天,也未找著。想這婦女可能出了意外,只好報了官,等等訊息。
大約過了倆月時光,有個賣木梳的去河村叫賣,說閒話時,說到大興寺的和尚又沒頭髮,前天卻買了兩把梳子,不知何用。誰知說者無意,聽者有心。聯想到村中失蹤婦女,想這大興寺內可能有鬼,於是發動親朋鄰里,將大興寺團團圍住,然後仔細搜尋,果然在暗室中搜出幾個婦女。原來這大興寺的和尚不行正事,將個別單身行路婦女劫入寺內,以供淫樂。眾人一見,自是十分惱怒,痛打了和尚,並送到縣衙,要求嚴懲。
誰知縣官和大興寺的住持早有來往。這天眾人圍廟之時,住持去村中行事未歸,後見眾人把廟圍了,知道壞事,就去縣衙打點。縣官受了賄,在斷案時向著和尚,只判了每人四十大板了事。
村民見縣官斷案不公,自是不願意,要求縣官判這些和尚死罪。縣官一聽大怒,驚堂木一拍,大喝道:“老爺判案,向來是說一不二,既然已經判了,就這樣罷了。退堂!”然後一走了之。眾村民見官退了堂,個個是氣惱非常。正在無奈之時,有一人說道:“眾位鄉鄰莫急,咱先把這些惡僧押了回去,我有一法,保證讓大家出氣!”眾人聽他說得堅決,就把這些和尚押回大興寺,問那人有何主意。那人說:“既然縣太爺說這事就罷了,咱們就按縣太爺的說法,將這些惡僧挖了坑栽在地下,只露頭顱,然後套上犁耙,將他們耙死得了。如果縣太爺不追查倒還罷了,如果追查起來,咱就說咱仍按縣太爺的吩咐,將這些和尚耙了,到時法不治眾,想那縣太爺也無法。”眾人一聽連連說好,就挖坑栽人,將這幾個惡僧全部犁耙而亡。
後來縣太爺知道了這件事,想到和尚已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這件事就不了了之了。於是就在大興寺周圍一帶村莊留下一句俗話:“大興寺的和尚――犁耙頭”這犁耙頭在我們這裡是說這人不內行的意思。
大興寺的和尚死了,河村人覺得再將大興寺留下難免再出禍端,於是發動鄉民,將大興寺拆了,將磚木裝車,要拉回村重修寺廟。
誰知這拉磚木的車輛走到裴村時,就再也走不動了。眼見天已黑了,這車又走不動,裴村的人就說:“河村街坊,您看車到這裡走不動了,定是天意讓你們在這建廟,不如把東西卸下,將廟建在這裡吧!”河村人費了好大的勁將東西拉來,怎肯將廟建在裴村?正在僵持之時,裴辛莊有人出面說合,讓裴村出地皮,河村建廟,這廟還算是河村的廟,管理還由河村管理。河村人也無好法,就將就著同意了。剛開始裴村人倒很守規矩,後來見廟中香火盛了,難免有人眼紅,所以倆村就鬧糾紛。一鬧糾紛,就找裴辛莊的人來處理此事。於是,就有了“裴村廟,河村修,裴辛莊人當會首”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