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綠象蟲

大綠象蟲分布於長江流域以南地區及河南等省。

分布地區

分布於長江流域以南地區及河南等省。

大綠象蟲(綠翅型)圖片來源大綠象蟲(綠翅型)圖片來源
大綠象蟲(灰翅型)圖片大綠象蟲(灰翅型)圖片

寄主植物

寄主除柑橘外,還有蘋果、梨、桃、李、梅、番石榴、龍眼、荔枝、腰果、椰子、羅漢果、獼猴桃、栗、油茶、茶樹、榆、松、杉、柚木、楓、楊、棗樹、大豆、綠豆、花生、棉花、芝麻、高粱、小麥、馬鈴薯、甘薯、向日葵、菸草等。

形態特徵

成蟲體寬5~6毫米,體長雌蟲15~18毫米,雄蟲13~15毫米。體被金光閃閃的藍綠色鱗片(部分個體為灰色、珍珠色、褐色或暗銅色),鱗片表面常附著黃色粉末,鱗片間散布有銀灰色毛。觸角短而粗,眼突出。前胸背板中間有一寬而深的縱溝。每一鞘翅上各有由10條刻點組成的縱溝紋,刻點前端各有短毛1根。卵橢圓形,長1.6~2.0毫米,寬0.8~0.9毫米,乳白色,後漸變為淡黃色,孵化前為淡灰黑色。幼蟲老熟時體長15~18毫米,寬5~7毫米。體乳白色或黃白色,頭部褐色,前胸背板淡黃色。蛹長13~16毫米,胸部最寬處7~8毫米,體淡黃色。

生物學特徵

大綠象蟲每年發生1代,以成蟲及幼蟲在土中越冬。在福州成蟲於4月中旬開始出土活動,上樹為害。6月中、下旬成蟲出土達高峰,8月間蟲口減少,至10月底田間成蟲基本不見。成蟲活動性不強,剛出土時常群集活動和取食,有假死習性。
出土後10多天后交配產卵,卵散產於葉片上。成蟲一生多次產卵,產卵期長達57~98天。卵多在中午孵化,孵化出的幼蟲即落地入土營生。幼蟲期共5齡,少數6齡,初齡幼蟲多在10~15厘米的表土中取食植物鬚根和腐植質,二、三齡幼蟲常互相殘殺,高齡幼蟲深居於40~60厘米的土中。幼蟲老熟後在土中造廣橢圓形蛹室及從蛹室通向土表的隧道1條,在蛹室中化蛹。蛹期12~15天,成蟲羽化後通過隧道,頂開孔口蓋爬出土面。

防治方法

1、膠環粘殺。在成蟲上樹前(福州地區為3月中旬前後)用15-30厘米寬的牛皮紙(或塑膠薄膜)包紮樹幹,兩端用繩紮緊,然後在紙上塗粘膠,也可直接將粘膠塗在樹幹上,以阻止成蟲上樹,並及時將集中在膠環下面的成蟲消滅。粘膠可用20份蓖麻油、30份松脂和1份黃蠟製成,先將油加熱到120℃左右,慢慢加入敲碎的松脂,邊加邊攪拌,至完全溶化,其間溫度不要超過130℃,最後加入黃蠟充分攪拌,冷卻即成。
2、阻止上樹。用塑膠薄膜包紮樹幹基部成喇叭狀,可阻止其上樹。
3、人工捕殺。由於成蟲有顯著的假死習性,可在其大量上樹後(4月中旬前後),在樹下鋪塑膠布,然後振動樹枝,再將掉落的成蟲集中消滅。
4、藥劑防治。在成蟲出土期,用50%辛硫磷乳油200-300倍液澆施地面。在成蟲上樹為害期,用2.5%溴氰菊酯(敵殺死)乳油或20%的氰戊菊酯(速滅殺丁)乳油3000-4000倍液、90%晶體敵百蟲或80%敵敵畏乳油或50%馬拉硫磷乳油或50%殺螟松乳油800-1000倍液噴灑樹冠防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