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大納土納島風景](/img/a/839/nBnauM3X4MjM4UzN1EDN4MzM0MTM1MDM1ATM2kzMwAzMxAzLxQzL1Q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大納土納島位於北緯3°56′52″,東經108°12′45″。面積1,720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約959米,年降雨量2000毫米,熱帶森林茂密,伐木業頗盛。產椰子,種植可可,大米,玉米等作物。有懶猴(蜂猴)、長尾猴(食蟹猴)、納土納葉猴3種靈長類動物。
史載
據《西洋朝貢典錄》卷上《爪哇國》(北京中華書局《中外交通史籍叢刊》謝方校注本,1982年)第18頁:“由占城而往,針位:取靈山,靈山之水可六十托。又五十更,曰蜈蜞嶼。由嶼尾礁而西,五更,平冒山,又十更,望東蛇龍之山,貫圓嶼、雙嶼之中。經羅幃之山,山之水十有托,又五更,取竹峪,又四更,取雞籠之嶼.又十更,至勾攔之山,可以治薪、水.又三十更,平吉利門之山,又五更,平胡椒之山.又三更,平那參之山,由是而至杜板.又五更,而至爪哇之新村”。而蜈蜞嶼,既是今大納土納島。
與我國關係
納土納島和我國南海群島相連,印尼1966年以來在海上劃分“協定開發區”,侵入南沙海域5萬平方公里。
1969年10月印尼與馬來西亞簽訂大陸架協定,侵吞5萬平方公里的南沙海域。
1980年3月印尼單方面宣布建立200海里專屬經濟區,企圖進進一步侵占南沙海域和掠奪油氣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