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
大白菜小地老虎
病因
以小地老虎幼蟲危害。成蟲體長16~32毫米,翅展42~54毫米,深褐色,前翅由內橫線、外橫線將全翅分為3段,有明顯的腎形紋、環形紋,棒狀紋和2個黑色劍狀紋;後翅灰色無斑紋。卵長0.5毫米,半球形,表面具縱橫隆紋,初產乳白色,後出現紅色斑紋,孵化前灰黑色。幼蟲體長37~47毫米,灰黑色,體表布滿大小不等的顆粒,臀板黃褐色,具2條深褐色縱帶。蛹長18~23毫米,赤褐色,有光澤,第六至七腹節背面的刻點比側面的刻點大,臀棘為1對短刺。
流行情況
又名地蠶、土蠶、黑土蠶、黑地蠶。年發生6代,可全年繁殖為害,無越冬現象。成蟲夜間活動,交配產卵。成蟲對黑光燈及糖醋酒液等趨性較強。幼蟲共6齡,三齡前在地面、雜草或寄主幼嫩部位取食,為害較小;三齡後白天潛伏在土表中,夜間為害,行動敏捷,蟲量大時相互殘殺。老熟幼蟲有假死性,受驚擾後縮成環形。小地老虎喜溫暖潮濕環境,發育適宜溫度13~25℃。常年灌溉地區,土質疏鬆、團粒結構好、保水性強的壤土、黏壤土、沙壤土地塊均適宜小地老虎發生。尤其在早春菜田及周圍雜草多,蜜源植物多,可為成蟲提供較充足的補充營養和適宜的產卵場所的地區,此蟲很可能大發生。
症狀
幼蟲啃食幼苗近地面莖基部,後期可將其咬斷,致菜苗或菜株死亡,造成缺苗斷壟,嚴重時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