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發瑤族鄉

大發瑤族鄉位於廣西桂林平樂縣西南面,是全縣唯一的瑤族鄉。四面環山,丘陵為主。桂江從北到南橫貫全鄉。蘊藏有豐富的水利資源。

基本信息

簡介

廣西壯族自治區平樂縣大發瑤族鄉位於平樂縣西南面,是全縣唯一的瑤族鄉。分別與平樂鎮、橋亭、青龍、長灘四鄉鎮相連;與荔浦、昭平兩縣西鄰,桂江貫穿全境達50公里,把瑤鄉分為東西兩岸,清澈的桂江順流而下,直達黃浦港。
全鄉轄10個村委會,113個自然村184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8881人,少數民族人口9891人,占總人口的52%,分別為壯、瑤、侗族,其中瑤族人口為9089人,占總人口的48.77%。

地理環境

全鄉總面積456.3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3599畝,其中水田7277畝,有林面積318277.65畝,森林覆蓋率為90.1%,素有森林王國之稱,貯量達35萬立方米,木材貯量及採伐量占全縣的80%,竹材採伐量72萬根,松脂廠年產國際松香近1000噸,地理環境優越發展前景廣闊。

經濟

近年來,瑤鄉經濟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農民人均收入99年已達2559元,目前農業綜合開發調整產業結構連片種植已形成規模。全鄉種下水果7000畝,其中100畝以上連片種植臍橙、沙田柚的有基地4個,100畝以上早板檢疫站基地4個,秋蕃茄種植點3個個110畝,實現了水果、早板栗、秋菜、葡萄連片種植的好勢頭,民眾可望純收入增加208元。全鄉個私企業發展418戶,從業人員722人,創營業收入5779萬元,較好地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在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方面,已於99個全面完成了龍窩至大發的柏油路鋪設工程,修通了蒼板、印山、四沖、福瑤、四條四級路,塘沖扶貧路也正在向四級路轉化。建起了廣運、大田、巴江三個碼頭,正在修建黃龍、巴江、大田三條機耕路。其他自然村也紛紛掀起修路熱潮,四沖村委在全鄉率先實現了“五通”,福瑤、巴江兩村安裝了上廣播衛星接收器,沼氣建設在瑤鄉有了新的突破,目前建沼氣池達700座以上,生態農業在瑤鄉發展迅速,黨委、政府步調一致,同心同德,全鄉各族人民盡力拚搏,奔向小康致富路。

基礎設施

在國家政策和省、市、縣政府的大力支持,積極爭取國家政策和項目,組織實施了林業生態建設、人畜飲水改造、鄉、村道路建設、鄉村環境整治等一批基礎設施項目建設,農村基礎條件進一步改善。農村計生、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穩步推進;生態保護、農電網改造等公共服務事業和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取得明顯進步。科教文衛等各項社會事業發展迅速,建立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機制了農戶接受外界信息的能力和渠道,農村居民的信息化水平不斷提高;積極實施退耕還林工作,加強對桂江沿岸的整治和森林植被保護工作,打造“山清水秀地淨”的新瑤鄉,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為發展瑤鄉生態旅遊、桂江風光旅遊塑造前提條件;同時,對落江村的旅遊發展前景做好規劃,帶動和發展“農家樂”旅遊,2010年全鄉累計接待旅客5000多人次;為滿足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求知、求富、求美的文化需求,在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大發瑤族鄉組建了文藝表演隊、大發龍舟隊、山歌演唱隊、瑤鄉籃球隊等民眾文藝體育組織,著力挖掘和打造民族文化品牌,瑤鄉“香龍舞”以她獨特的風情和原生態的舞姿獲得了眾多讚譽,並獲得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2008年,在桂林市舉辦的“灕江之聲”文藝匯演比賽中,一舉榮獲全市民俗文藝表演第二名。

科技教育

隨著農村經濟的穩步發展和農民收入的不斷提高,逐年加大了對教育和科技的投入,中國小校舍、農業信息網路、電化教育設施建設發展較快。目前,全鄉共有1所中學、8所國小。不斷加大對農民科技培訓力度,組織實施了跨世紀青年農民培訓、科技入戶、陽光工程等科教工程,每年培訓農民達5000人次以上,培養一大批農村科技能人。廣大農民積極學用新型科技,農用新科技在農村得到廣泛普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