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畲村

大畲村

為一地名,在泗水鎮往東5公里處,原屬余文村所轄。

基本信息

廣東省平遠縣泗水鎮大畲村

基本情況
大畲村在泗水鎮往東5公里處,原屬余文村所轄。1988年3月,成立大畲村民委員會,同年更名為大畲管理區,後改村。其轄下10個村民小組,159戶661人,全區有耕地536畝,山林6755畝。區辦400畝林場一個,國小一所。小型水電站四座。交通便利,區經濟發展迅速。其村民以水稻種植為主,兼種烤菸、黃豆、花生、木薯等。林業為木材、毛竹為主。以種養為主體的“兩園”經濟迅速發展。柿果、三華李、沙田柚、青梅遍及農家。良種母豬的飼養更為各農產所喜愛。電動拖拉等代替人工勞作的各類機械不斷增加。該地在宋元時,由畲入遷入定居而取名——大畲。
大畲村領導班子情況
支部書記、主 任:沈仕淦

主持全面工作,財務審批。

  副主任:陳淼偉

  負責統計、文書、民兵、青年、治保、調解。

  支委、村委 :賴清玉

負責婦女、計育、衛生。
大畲村發展黨員情況
  黨員__26__名,其中女黨員__3_名。

江西石城縣琴江鎮大畲村

大畲村地處琴江鎮東南部。村部駐地大畲,宋前曾名竹子洞、彭家村,元初尹世高從寧都固村遷此,以“良田白米”的美好願望,改名大畲。東鄰寧化縣石壁鎮賴屋,南毗珠坑鄉狗礤,西連建上、仙源二村,北接沔坊村。全村四面環山,中部呈長約6華里,寬1華里的小盆地。2003年轄26個村民小組,555戶,2236人。共有耕地2115畝,(水地1836畝,旱地279畝),山林39640畝。共和國成立前夕,大畲村屬珠江鄉管轄,共和國成立初,大畲村屬前江鄉,歸屏山區管轄,後改稱大畲鄉。1952年8月,大畲鄉劃入城關區,1956年隸屬城關區東南鄉。1958年屬城郊公社為大畲大隊。1961年9月屬東南公社。1968年9月屬城關公社。1972年10月屬觀下公社。1984年改為大畲村屬觀下鄉。2001年6月屬琴江鎮。

大畲村周圍群山聳立,長有茂密的森林。松、杉、竹等是大畲村民的主要經濟來源。全村還有大面積的柴炭林、水草地,植被覆蓋率達90%以上。山澗溪流淙淙,水資源較為豐富,2003年大旱之時,60%的農田依舊有水灌溉,保證了收成。

大畲村通天寨的茶葉年產600斤左右,味道清香純正,遠近聞名,曾為清代進貢名茶。

大畲村緊靠武夷山脈,峰巒崔巍、岩洞遍布、蒼松翠竹、山水奇特,加上名勝古蹟、客家圍屋等古建築的映襯,旅遊資源十分豐富。通天寨位於村內,周圍有土石砌成的寨牆,東南西北各有麻條石砌成的寨門。寨上石山高聳,大小岩洞共有7處。通天寨曾建有寺廟,是佛教聖地,最興盛時有寺廟12座,30多位僧尼在此出家修行,香火旺盛,信客絡繹不絕。通天寨著名的風景點有十幾處,“石筍乾霄”便是其中之一,亦是石城古代琴江八景之一。這些自然景點未加任何修飾,多少年來令遊客流連忘返,讚不絕口。

南廬屋”又名黃家屋,占地15000多平方米。清代乾隆癸卯年北關義士黃聲遠出資建造。為典型的客家圍屋,樑柱門窗雕刻精美,全屋共建有房屋近百間。中間為四棟出水的大廳堂,分上中下三廳,中下二廳便可放40桌八仙桌。大門外一大坪,長50米,寬8米。坪外有一畝地大的池塘,池塘兩旁種有7棵大柏樹,其形若蓋,均有200多年的歷史,現存活的有5棵。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