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葉叢基部具鱗片包疊的部分長可達10厘米;葉片闊卵形至矩圓形或近圓形,開花時未充分發育,僅部分露出基部的鱗片,長3-7厘米,寬2-5厘米,先端鈍或圓形,基部微呈心形至心形,邊緣略呈波狀或具小圓齒,上面沿中肋被少數柔毛,其餘部分無毛,下面沿葉脈和邊緣被多細胞長毛;葉柄與葉片近等長,被柔毛;至果期葉片長可達10厘米,寬至7厘米;葉柄長於葉片可達3倍。
花葶通常先於葉抽出,高6-15厘米,被毛,果期高20-30厘米;花萼闊鍾狀,長12-15毫米,分裂近達基部,裂片披針形,外面被毛,具3-5脈,先端銳尖或鈍,有時分裂,邊緣常有數小齒;花冠漏斗狀,玫瑰紫色,長4-5厘米,外面被多細胞柔毛,冠筒基部帶黃色,通常長於花萼1倍,有時近2倍,冠檐直徑3-3.5厘米,裂片5-6,卵形至矩圓狀卵形,先端具缺刻狀齒;雄蕊著生處距冠筒基部1-1.3厘米,花絲長5-7.5(10)毫米,微被毛,花葯長5-6毫米;子房無毛,花柱長達冠筒口,下半部被硬毛狀毛。
蒴果筒狀,長2-2.5厘米。花期6月。
產地生境
大理獨花報春產於中國雲南省(大理、廬水片馬)。生長於高山灌叢及草坡,海拔3300-4000米。大理獨花報春模式標本采自大理。
生長習性
喜氣候溫涼、濕潤的環境和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的土壤,不耐高溫和強烈的直射陽光,用作冷溫室盆花的報春花宜用中性土壤栽培。不耐霜凍,花期早。而作為露地花壇布置的報春花,則適合生長於陰坡或半陰環境,喜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的土壤。
繁殖方法

種子粒重也會影響報春花種子的萌發情況,重種子萌發率高而且萌發速度快,播種後植株的生活力高,簇生葉多,花量大,種子數量多等。種子是需光性種子,種子萌發時需要接受散射光以激活體內酶系統,且以散射光透光率55%為佳,在直射光下種子的萌發率和發芽率都很低,在遮光條件下的發芽率雖比直射光下高。
ISTA(國際種子檢驗協會)的《國際種子檢驗室工作手冊》介紹,報春花種子萌發適溫為15℃-20℃,最高極限溫度為25℃。
病蟲防治
灰霉病

防治方法:種植密度要合理。注意通風,降低空氣濕度。病葉、病株及時清除,以減少傳染源。發病初期噴灑50%速克靈或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最好與65%甲霉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交替施用,以防止產生抗藥性。
斑點病
症狀:主要危害植株葉片。病情由植株下部向上部蔓延。病斑通常直徑3至4毫米,褐色,嚴重時,病葉枯死,造成落葉。該病由報春柱格孢菌引起。病菌以菌絲體或分生孢子座在病殘體上越冬,種子也可帶菌,成為第二年的初侵染源。該病主要靠分生孢子隨空氣及雨水傳播。生長季節再侵染頻繁。通常溫暖多濕的天氣和偏施氮肥時,植株容易發病。一般7月開始發病,8至10月流行。
防治方法:選育抗病品種,加強肥水管理,增施有機肥和磷鉀肥,避免偏施氮肥。病害初期噴灑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加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1:1:100波爾多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