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馬先蒿大王亞種大王變種

大王馬先蒿大王亞種大王變種

大王馬先蒿大王亞種大王變種,多年生草本,高10-90厘米,乾時不變黑色。主根粗壯,向下,在接近地表的根頸上生有叢密細根。

基本信息

簡介

多年生草本,高10-90厘米,乾時不變黑色。主根粗壯,向下,在接近地表的根頸上生有叢密細根。莖直立,有稜角和條紋,有毛或幾無毛,分枝或不分枝,但在頂芽受損的情況下則上部大量分枝;枝較生,其相距的遠近以節間的長短為依歸,而後者的長短又說環境而定,長者可達10厘米以上,短者不及2厘米,而在各植株中則下長上短。葉3-5枚而常以4枚較生,有葉柄,其柄在最下部者常不膨大而各自分離,其較上者多強烈膨大,而與同輪中者互相結合成斗狀體,其4高達5-15毫米;葉片羽狀全裂或深裂,變異也極大,長3.5-12厘米,寬1-4厘米,裂片線狀長圓形至長圓形,寬4-8毫米,緣有鋸齒。花序總狀,其花輪尤其在下部者遠距,苞片基部均膨大而結合為4,脈紋明顯,前半部葉狀而羽狀分裂;花無梗;萼長10-12毫米,膜質無毛,齒退化成2枚,寬而圓鈍;花冠黃色,長約3厘米,直立,管長20-25毫米,寬2.5-4毫米,在萼內微微彎曲使花前俯,盔背部有毛,先端下緣有細齒1對,下唇以銳角開展,中裂小;雄蕊花絲兩對均被毛;花柱伸出於盔端。蒴果卵圓形,先端有短喙,長10-15毫米;種子長約3毫米,具淺蜂窩狀孔紋。花期6-8月;果期8-9月。 自我國四川西南部,雲南東北部及西北部至緬甸北部與印度的阿姆。生於海拔2,500-4,300米的空曠山坡草地與疏稀針葉林中,有時也見於山谷中。
大王系中的種類,尤其是大王馬先蒿,變異是出奇地多的,而這些變化似乎完全看小環境的變化而定。同一個種在比較陰濕的環境中,葉面就比較大些,植株也許比較高些,節間長些。而可以完全是草質而多汁的;但是在比較乾燥些的環境中,則一切都變了,所表現出來的症狀,可以與上述的完全相反。它的分枝與否,常常與主莖的有否受損保持很密切的關係,凡分枝特多的標本,幾乎都是主莖受了損傷的。以前在這一系中所定的種及變化,實在是太多了,結果這些分別,就變成只是字面上的區別,而無法加以掌握了。要完全弄清楚,恐怕非把生在相近的植株,選取小環境不同和形態上有區別的都做成一系列的標本,而且把環境詳地記載下來,這樣也許能得到一些系統化的概念,對於種的界劃有所幫助。當然實驗的栽培會有更大的效力。這裡我們因為不易區別,所以只承認了兩個種和幾個亞種和變種,當然這也不會是滿意的安排,還有待於將來再加整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